第二章 鱼肠剑的前世今生(第6/7页)

牛管家不辱使命,在傍晚来临之前,领着秦道士赶了回来。

王之春当即率领全家老小在前院里跪下,只求秦道士能帮王家除危解困。

秦道士扶起王之春,询问此间的情况。

在听完讲述后,秦道士神色变得凝重,在查看了四太太和小少爷的尸体后,他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王之春满含希望地望着他,他却摇了摇头,一屁股坐在了内堂的门槛上,显得心事重重。王家人顿时心头一冷,像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过了许久,秦道士才一边叹气一边站起来,拽着王之春的袖子到一边,压低声音说:“王大人,你当年曾救过我一命,我一直感念在心。可我没想到情况竟这么严重。眼下这事儿,我实在是不敢管啊。”

王之春立马急了,老脸上的皱纹一根根地全颤抖了起来。他用双手紧紧地抓住秦道士,像溺水之人拽紧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秦道士的脸上写满了无奈:“王大人,你知道这些血字代表什么吗?唉,我实在不敢插手。怨只怨你,都打算辞官归隐了,怎么还去招惹这些煞星?”

王之春心里也苦,哆嗦着嘴唇:“你好歹给我留下个法子吧……”

秦道士叹了声气,想了想说:“好吧,我勉力试上一试,看能不能与他们接上话。”

秦道士在正门外的空地上,竖起两块土砖,盖了一片琉璃瓦在上面,做成一个拱状,又在拱面上放置了六个大小相等的小木块。这些小木块是秦道士当场用木头削出来的,呈一字型摆开。做完这一切,秦道士呼了口气,招呼所有人退入巡抚大院内,关上了大门。

王之春问这是何意,秦道士不答,只示意所有人不要出声。

王家人全都屏息凝神,静静地等待着,尽管他们根本不知道要等待什么。一丝紧张的气息在空气中若有若无地游离。王之春不知为什么,双腿竟渐渐地发起抖来,需要儿子王幕安搀扶着才能站住。天空中有一道黑影掠过,一只乌羽鸟收起翅膀,落在了墙角光秃秃的树枝上。它并没有打算在此间停留,似乎只是为了喘上一两口气。它在霜冻的春寒里悲伤地啼叫了两声,扑扑地振翅飞走了。

忽然,大门外“哗啦”一响!

清脆而又响亮的声音!

王家人都惊得一抖,唯独秦道士一动不动。这位形貌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华发道士,脸上原有的一丝盼望神情,也在瞬息间消失得无踪无影。他说,用一种耐人寻味的语气:“他们不买我的账,看来我这个黄童不中用了啊,我……”他摇摇头,“我实在是帮不了……王大人,你好自为之吧。”

说完这话,他牵了坐骑,在王家人惊诧的注目中,拉开大门,一步步地远去,只留下大门外一地的琉璃瓦碎片和散落各处的小木块,任凭六十二岁高龄的王之春在背后咳嗽喘气地嘶喊和挽留。

秦道士走了,天也彻底黑了。

“爹,现在可如何是好?”王幕安焦急地问。

王之春想了想说:“唯有先照着阎老头的话做了。把家里的人都叫到暖阁吧,那里依池傍水,守起来容易,你吩咐找来的这些人,在暖阁周围守备妥善。等平安度过了今晚,明天天一亮,我们全家人就去府衙避难。”说完这话,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想来他心中也没有半点把握。

不管怎样,这是眼前能想到的最为稳妥的办法了。王幕安急忙按照父亲的话去办。

鳞刺

“唉!”讲到这里,朱圣听重叹了一声,“那天晚上,我什么响动都没有听到,可是一觉醒过来,却发现王巡抚他们……竟然全死了……只有我和张老二还活着。我俩吓得不行,缩在墙角不知所措,然后你就进来了……”

从午前到午后,几乎都是朱圣听一个人在说。他将事情从头到尾、翻来覆去地讲述了一通。讲述完后,他还在冥思苦想,生怕漏了什么。张家人好几次来催吃午饭,张明泉都一一屏退,并吩咐有要事商议,不要再来打扰。

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胡客陷入了沉思。“那封信呢?”片刻后,胡客忽然问。

“爷,”朱圣听小心翼翼地询道,“您说的是阎老头的信吧?”

见胡客点了一下头,他忙说:“信不在我这里,一直是王幕安拿着。眼下巡抚大院被衙门封了,每天都有公差把守,不好进去,而且那地儿太大,怕不好找。”

“信里当真提到了鳞刺?”

“爷,我真不敢骗您。我记得很清楚,信上白纸黑字,写着鳞刺,是鳞片的鳞,鱼刺的刺。”

胡客闭上了眼睛,神情如汪洋大海般深邃。

胡客不说话,朱圣听和张明泉也不敢弄出声响。两人就那样笔直地站着,一动不动。

良久,胡客终于睁开眼睛:“带我去见姓阎的。”

朱圣听一愣:“可是……他已经死了……”

“死人也要见。”

“是,是。”朱圣听虽然听不太明白,但绝不敢再多言半句。他连忙备马,与张明泉一道,领着胡客前往五塘铺。

在马背上颠簸时,胡客再一次陷入了沉思。他想起六年前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在练杀山的一处荒洞中,他第一次听到关于鳞刺的故事。如果不是今天朱圣听提及,他早就遗忘了这段尘封了六年的记忆。

“莫非这世上真的有鳞刺?”他暗暗地想。

鳞刺,在胡客不足六年的刺龄中,是他所知范围内,刺客道上最阴狠毒辣的杀器之一。在练杀山的那位带头人,曾面带敬畏地告诉他,鳞刺的前身,是“上古十剑”中的第八剑:鱼肠。

所谓“上古十剑”,是指:轩辕夏禹剑、湛泸、赤霄、泰阿、七星龙渊、干将、莫邪、鱼肠、纯钧、承影。

排在第八位的鱼肠,是春秋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的得意作品。此剑用赤堇山之锡,若耶溪之铜,经雨洒雷击,聚天地精华,方淬炼而成,因满刃花纹毕露,宛若鱼肠,遂得名鱼肠剑。当时的天下第一相剑大师薛烛,在第一次见到此剑时,就发出了惊愕的感慨声:

“鱼肠剑逆理不顺,不可服也,臣以杀君,子以杀父!”

时光回溯到公元前515年,四月丙子日,吴国公子光府。

吴王僚满面春风,大大方方地坐上了酒宴的首席。他之所以接受公子光的宴请,并非因为完全信任公子光。相反,他对公子光保留了应有的猜疑。他的儿子庆忌与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征伐在外,公子光在这个时候宴请他,极可能另有所图。

但他还是去了,因为他的自信。

他派出的卫队,如长龙一般,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府上,宴厅的门户和台阶两旁,夹道而立着效忠于他的甲士。有了如此严密的防护措施,谅他公子光也不敢有何异举。王僚露出了信心满满的微笑。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