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人名堂 14(第2/2页)

拉德克决定采用火化来处理尸体。火烧尸体的办法以前也尝试过,不过都是通过火焰喷射器来完成的,效果并不理想。拉德克将他的工程学素养派上了用场,他采取了一种空气动力柴堆法,一次可以火化两千具尸体。他把二十三至二十七英尺长的粗木料在汽油里浸泡过,然后再放在水泥座上,尸体摆在木柴之间——一层尸体,一层木柴,一层尸体,一层木柴……汽油浸泡过的引火物安置在最下层。点火焚烧后,碳化的骨头由重型机器压碎,然后抛弃。

这种肮脏的活计就由犹太奴隶劳工来完成。拉德克将犹太人组成三队,一队扒开万人坑,第二队将尸体抬上柴堆,第三队将骨灰过筛,留下骨头和有价值的东西。每次行动结束后,该地都会被铲平,重新绿化,毁去形迹。接下来,奴隶劳工也会遭到杀害,然后毁尸抛尸。1005号行动的秘密就这样被埋藏起来。

切尔姆诺的工作完成后,拉德克和他的1005号特遣队又赶往奥斯威辛,去清理那里的万人坑了。到1942年夏末,贝尔森、索比堡、特雷布林卡集中营出现了严重的污染和健康问题。营地附近的水井,是用来向守营兵士和附近的国防军提供饮用水的,现在被巨大的坟墓污染了。有些地方,单薄的表层土裂开,恶臭在空气中弥散。在特雷布林卡,党卫军和乌克兰的刽子手甚至连尸体都懒得全数掩埋。营地长官弗朗兹·斯坦格尔到任的那一天,他从二十英里以外就能闻见特雷布林卡的恶臭。从营区到路边,尸体随处抛弃。在火车站台上,也有成堆腐烂的尸身迎接他。斯坦格尔抱怨说他没法在特雷布林卡工作,除非有人把这烂摊子收拾干净。于是拉德克下令清理埋尸坑,然后焚烧。

1943年春,红军的推进迫使拉德克将注意力从波兰的灭绝营转移到了被苏联占领的东方屠杀场地。很快,他再次回到了乌克兰。拉德克知道尸体埋在哪里,而且很确切。因为两年前,他就协调组织过特别屠杀行动队。到了同年夏末,1005号特遣队从乌克兰调到了白俄罗斯,到了九月份,它活跃在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在那里,整个犹太社会已经遭到了灭顶之灾。

里弗林合上了卷宗,厌恶地把它推开了。

“我们永远也没法知道拉德克和他的手下究竟处理过多少尸体。罪恶滔天,要想完全藏匿是万万不可能的。不过,1005特遣队居然成功地抹去了许多证据,而且使人没办法在战后估算出确切的死亡数字。拉德克的活儿做得太彻底了,有时候,波兰和苏联派出的大屠杀调查专员根本找不到万人坑的痕迹。在巴比亚峡谷,拉德克的清理做得太绝了,战后,苏联政府居然顺便把它建成了一座公园。如今很不幸,由于缺乏实体遗骸,一些疯狂的极端主义者甚至因此就大胆宣布,大屠杀根本没发生过。拉德克的行径至今是我们的梦魇。”

加百列想到了人名堂里的那一页页见证录。数百万冤魂,他们的墓碑仅仅是这些纸片。

“麦克斯·克莱恩发誓说,他在1942年初夏的奥斯威辛见过路德维格·沃格尔,”加百列道,“根据你所说的这些,这就完全有可能了。”

“的确啊,当然,这得先假定沃格尔和拉德克真的是同一个人。1942年的时候,拉德克的1005特遣队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肯定十分活跃。不过拉德克是否在某一天正好在营中,就很难证实了。”

“对拉德克战后的情况我们了解多少?”

“不多,很遗憾。他曾经假扮成国防军下士想逃出柏林。他被怀疑是党卫军的人,遭到了逮捕,在曼海姆的战俘营服刑。1946年初的某个时候,他成功地越狱了。接下来的事很神秘。他显然成功地逃出了欧洲。在一切可能出现的地方,都有传言说他出现过一一叙利亚、埃及、阿根廷、巴拉圭一一然而一切传说又都不靠谱。追杀纳粹的猎手们盯着大鱼呢,像什么艾希曼、伯曼、曼哲鲁、缪勒。拉德克低空飞行,成功地躲过了雷达。此外,1005行动的秘密保守得太好了,甚至在纽伦堡审判的时候都没有涉及这个题目。没有人了解太多的情况。”

“曼海姆战俘营是谁在管理?”

“那是个美国的战俘营。”

“他是怎么逃出欧洲的,我们知道吗?”

“不知道,不过我们料想他有外援。”

“敖德萨组织?”

“有可能是敖德萨,也有可能是别的纳粹秘密网络。”里弗林略一犹豫,又说,“还有可能是某个公开而古老的机构,总部在罗马,它运作了战后最成功的‘老鼠路线’计划[2]。”

“是梵蒂冈?”

里弗林点点头:“说到资助纳粹,组织逃离欧洲的路线,敖德萨没法同梵蒂冈相比。既然拉德克是奥地利人,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帮助他的人是胡德尔主教。”

“胡德尔是谁?”

“阿洛伊斯·胡德尔是个奥地利人,排斥亲犹太主义,是个狂热的纳粹。他利用自己在罗马的德国神学院院长身份,帮助了数以百计的党卫军军官,使他们逍遥法外。这其中包括弗兰茨·斯坦格尔,也就是特雷布林卡集中营的长官。”

“他为这些人提供了什么样的帮助呢?”

“对那些刚开始逃亡的家伙,先提供一本红十字护照,用的是新起的名字,再加一张某个遥远国家的签证。他还会给他们一些零花钱,还有预支的路费。”

“这些,他做不做记录?”

“显然做的。不过他的记录都牢牢地锁好了,钥匙藏在神学院里。”

“凡是你有的阿洛伊斯·胡德尔主教的资料,我都需要。”

“我会综合成一份卷宗给你。”

加百列拿起拉德克的照片,仔细端详。这张面孔看着有几分熟悉。在里弗林讲述的过程中,这张脸始终吸引着他的注意。接着他想到了当天上午在大屠杀纪念馆的艺术博物馆里看到的那张碳棒画的素描——畏缩的孩子,在党卫军魔头面前战栗。一瞬间,他想起来了:他的确见过拉德克的脸,而且他还记得是在什么地方。

他突然站起来,碰翻了椅子。

“有什么问题吗?”里弗林问。

“我认识这个男人。”加百列说着,眼睛盯着照片。

“怎么认识的?”

加百列忽略了提问。“我需要借用这个。”他说。接着,不等里弗林回话,他闪身出门,离去了。

[1]原文可能计算有误。——译注

[2]“老鼠路线”(Ratline):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德国情报机构驻意大利的头目瓦尔特·拉乌夫精心策划的纳粹战犯逃亡计划,将一些纳粹分子分别送到西班牙、埃及、黎巴嫩和阿根廷等国。超过3万名纳粹分子通过这条路线逃脱了法律对他们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