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2/4页)

她简直爱死这种感觉了!

今晚倒霉的人,毕竟是少数,也不可能影响太皇太后的大寿之庆。

天完全地黑了下来,今晚的高潮重头戏终于到来了。

太皇太后出千秋殿,来到万岁宫的南广场,登朱雀阙楼,居高临下。

戌时中刻,位于广场中央的五凤宝灯楼将被点亮。

这是一千名能工巧匠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完工的一座灯楼,悬有万灯,以呼应万寿之数。

楼呈宝塔状,高达三十丈,周围从底到顶,飞绕五只用相互连通的彩灯扎出的巨大的凤凰。时辰到,五名各自就位的匠作官听从号令,齐齐点燃了宝楼底层的引火灯。火油在暗管中流通无阻,带着火光一路蜿蜒,向上爬升,向着四周辐射。五盏亮十盏,十盏亮百盏,顷刻之间,从下到上,整座高楼上的一万盏彩灯次第全部点燃。

夜色之中,五只凤凰展翅欲飞,姿态各异,拱向楼顶。万盏灯火交相辉映,宝光熠熠,其灿烂辉耀,令星空亦为之黯然失色。

广场之上,将近万人亲眼目睹了这一犹如奇迹的盛景,在震撼带来的短暂静默过后,四周发出一阵齐声恭贺太皇太后万寿无疆的祝辞之声。

虽然前世也曾亲历过这一幕,但再次经历,或许是心境不同,菩珠的感觉,和前世截然不同。

前世,她在为这奇迹般的煌煌盛景感到惊艳和震撼。

而这辈子,这一刻,除了依然惊艳和震撼,她更多的感觉,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她无法想象,倘若有一天真能叫自己实现梦想,站在了此刻姜氏太皇太后落足的位置,她将会是何等的心情。

她忍不住悄悄看向姜氏,她心目中无所不能,也是完美无缺的西王母一般的人物。

她看到怀卫在姜氏的脚边,因为眼前的所见而欢喜跳跃。姜氏低头,爱怜地轻轻抚摸了下他的脑袋,随即抬眼,望向她面前的那座冲天灯楼,唇角噙着一丝笑意,但不知为何,菩珠竟无法在她的眼神中寻到本以为应当有的激动和自豪。

菩珠感觉到的,只有置身事外般的淡远和她所无法理解的苍凉。

一定是自己看错了!

她不死心,凝神再看。

姜氏仿佛有所觉察,突然转眸,扫了她一眼。

虽然只是淡淡一个转眸,目光亦称不上凌厉,但菩珠有一种感觉,她真的是在看自己!

周围那么多的人,她竟仿佛感觉到了自己在窥探她!

菩珠心脏狂跳,生出一种内心秘密被人窥破的恐惧之感,急忙低头垂眸,不敢再有半分造次。

良久,她缓缓地吁出憋着的一口气,再次抬头,姜氏已归坐,和侍奉在她身边的皇帝谈笑,笑容慈蔼,方才那转眸一瞥,似是自己的错觉罢了。

灯楼亮后,各郡和大臣、使者开始分批进献寿礼。万寿如意、冠服簪饰、佛前供器、玉器宝石,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随后便是百戏之乐,热闹无比。

菩珠不敢再看姜氏,但很快就发现,自己竟然成了别人看的对象。

她在离姜氏不远的左侧,对面,作为姜氏曾外孙的韩赤蛟也在近旁。这个长公主府世子,从她立这里开始,两只眼睛就似乎在自己身上生了根,不停地看。

菩珠心里厌烦无比,忍不住去寻那道身影。

李玄度也在姜氏的近旁,加上很显眼,菩珠很快就看到了他。

他此刻藩王冠冕,华服玉带,人看起来尊贵无比。

菩珠瞟了几眼,希望他能给自己一点眼神上的回应,保证明天他会如承诺的那样帮自己把人给搞走。

但李玄度压根儿就没任何反应。

她看向他,他的两只眼睛就盯着灯楼前的百戏,仿佛看得专心致志。

菩珠只得作罢,在心里劝慰自己,他既答应,必定会做,不会拿自己耍玩。

这时,一队人马在引赞官的引领下,从阙门穿过,来到灯楼前,朝着阙楼上的姜氏行拜礼,高呼贺辞。

这是来自西域合循国的使团人员。

菩珠通语言,不用译官也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使官说,国王为了感谢去岁皇朝帮助他们赶走了前来侵犯的邻国,特意从极西的大秦带来了一个新的幻术,幻术之末,勇士会将一只百宝匣从树顶射落,进献太皇太后,恭贺万寿无疆。

西域有国,出各种擅长幻术表演之人,能吞刀吐火、植瓜种树,在京都的南市,便不乏这种百戏之人。

怀卫鼓掌,姜氏也显得有点兴趣,命照演。只见几名黄发卷须的胡人上场,一阵云雾过后,云雾中出现一条巨大的比目鱼,摇头摆须,栩栩如生,俄而幻为长龙,长龙绕着灯楼游走一圈,倏然立地,竟幻化为树,树迎风而长,很快长得与灯楼相平,这时,树顶之上出现了一只匣子。

这便是庆贺姜氏大寿的宝匣,待射落后,进献姜氏。

一个胡人武士执弓来到树下,挽弓搭箭,对准树顶的匣子。

菩珠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或许夜风偏大,竿子太高,也或许是武士在万众瞩目之下紧张,他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未能顺利射落匣子。

要到第三箭才中。

菩珠记得当时,和循国使者尴尬请罪,武士更是羞愧万分。幸好姜氏非但不怪,反而命人赐酒于武士,这才度过场面。

果然,和她所知的一样,第一箭,武士射偏。

全场静默。

使者不安。原本之所以最后这么设计,是想在众人面前显示本国武士精湛的射艺,没想到竟失了手。

武士也紧张了起来,第二箭迟疑了下,方发了出去。

这一次,依然没有射落。箭贴着百宝匣堪堪擦过。

场面顿时变得尴尬。万人之众,竟鸦雀无声。

汗水从武士的额头涔涔滚落。

他稳住神,第三次搭弓,瞄准,屏息正待发射出去,忽然场中有了变数。

一支尾饰白羽的箭已离弦而出,朝着木顶的匣子破空而去,转眼到达,不偏不倚,正中匣心。

匣子从树顶落了下来。就在同一时刻,众人眼前的幻术全部消失,再看去,场中不过一根长竿,一片青帷,竟如此而已。

宝匣落下,被预先等在竿下的人稳稳托住。

代替和循国武士射落了宝匣的人,竟是当朝太子李承煜。

他将弓箭还给了身旁的一名护卫,随即示意接匣之人前去进献。

那人回过神,急忙快步朝着阙楼而去,双手将宝匣高高举过头顶,恭贺万寿无疆。

朱雀阙的周围,发出了一阵震耳欲聋的喝彩之声。

人人都为太子这及时挺身而出精准解围的一箭而高声喝彩,连和循国的使者也讪讪上前,向他拜谢。

那武士羞愧万分,跪地,朝着阙楼的方向深深谢罪,低头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