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我是英雄(第4/5页)

端木良也为我打圆场,总算从客户手中逃出来,打上出租车回了家。

这就算是第一天上班?

妈妈一直等着我回来,我只是说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其他的事情一概略过。

又独自关在小房间里,想起晚上那个奇怪的客户,百思不得其解。就算他对端木良有事相求,但也不至于对我如此巴结,好像我才是真正的大财主。

子夜,打开收音机,听到“午夜面具”秋波的声音,她为听众们放了一首郑智化的老歌《星星点灯》——

“现在的一片天是肮脏的一片天/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再也看不见/天其实并不高海其实也不远/人心其实比天高比海更遥远/学会骗人的谎言追逐名利的我/在现实中迷失才发现自己的脆弱/看着你含泪地离去想着茫茫的前程/远方的星星请为我点盏希望的灯火……”

第二天,周六。

早上接到了莫妮卡的电话,把我约到城市另一端的某个小区门口。

同样是八十年代的老公房,陈旧的外墙包裹着六层楼,一排排房子延伸到整个街区,居民大多是普通的工人阶层。

她穿了一条黑色的裙子,栗色长发被扎起马尾,墨镜遮盖混血的美丽眼睛,抬头看着天空说:“美国总部让我回去一趟,我订了明天回纽约的机票。”

“走得那么着急?什么事?”

听到她一下子要走,我有些怅然若失。

“不知道。”她摘下墨镜,盯着我的眼睛,“但我必须要回去。”

“那你什么时候回来?”

“还是不知道。”看着我失望的眼神,她又靠近了我一步,“你舍不得?”

“没有……”我低下头喘了口气,“对不起,我是有些舍不得。”

“看着我的眼睛啊,你能看到的!”

我慌张地抬头,果然从莫妮卡诱人的眼睛里,看到了深埋于她心底的言语——

“傻瓜,我喜欢你。”

但我低下头,羞愧地说:“为什么?”

“需要理由吗?”

“需要。”

“不,这不需要理由。”

这段刘镇伟似的对话,让我莫名难过,沉默几秒后转了话题,“为什么约我到这里?”

“我答应过你,要帮你查到古英雄的身份。昨天,我去交警部门查过了,2006年11月杭州白鹿山隧道的车祸确有记录,受伤者叫高能,死亡者叫古英雄——根据身份证的资料,他就住在这个小区19号的101室。”

“我以前就住在这儿?”

回头看看小区大门,进出的都是自行车,还有退休的老年人,我的脑中也没有任何印记。幻想又一次破灭了。古英雄并不是有钱人家的子弟,更不是什么年轻有为的才俊,而是和高能一样在平民小区里长大的普通人。

“古英雄真的就是我吗?”

想起在杭州,第一次看到“古英雄”三个字时,心里一阵特别的激动,仿佛有股电流穿透全身——虽然丧失了全部记忆,但自己的姓名会埋藏在潜意识中。就像在老师点名的时候,每当听到自己的名字,即便不必喊出“到”,心里和身体都会有一种条件反射。

一分钟后,找到19号101室,在六层老公房的底楼,阴暗的楼道里堆满了领导的杂物。距离车祸已经一年零七个月了,不知道古英雄的家人是否搬走了?

犹豫片刻之后,我忐忑不安地敲响了房门。

心跳骤然加快,不知道开门的是爸爸还是妈妈?我要在半年之后,第二次认识父母了?

门开了。

走出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仪表干净但形容憔悴,头上有许多白发——妈妈?

我的身体无法控制地颤抖,一下子眼眶都红了,莫妮卡急忙拉住我,以免我会突然失态。

“请问——你们找谁?”

莫妮卡代替我回答,“这里是古英雄的家吗?”

“是,但英雄在两年前就去世了。”

妈妈悲伤地说出了儿子的噩耗,虽然已时隔很久,想必同样的话也说过许多遍。

而我的心里仿佛被捅了一把刀子,真想立刻就对妈妈说:“不,儿子还活着!妈妈,我就是你的儿子,我就是古英雄!”

但现在还不能这么说,只能照刚才准备好的台词说:“阿姨,我是古英雄的小学同学。几年前我出国留学了,一直没有和古英雄联系。最近我家里有长辈去世,紧急赶回国内,才听说古英雄前两年出事了,所以特地来看望你。”

“哦,是英雄的同学啊,那快进来吧。”

我和莫妮卡小心地走进房间,妈妈看着她说:“这是你的外国女朋友吧?真漂亮。”

“阿姨,我是华裔。”莫妮卡顺势拉着我的手,“我陪他回国来看他的父母。”

“真好,你们真好啊,英雄如果像你们这样就好了。”

妈妈话语里仍带着遗憾与悲伤,也许我的小名就叫“英雄”,她把我这么从小叫到大的?

又是二室一厅,但比高能的家小,而且是底楼,采光也不太好,狭窄的天井射入微弱的光线,似乎永远不见天日。家里的摆设都很旧了,看得出是普通人家,连家用电器也是许多年前的,但收拾得非常干净。

看来古英雄家里要比高能家里更平凡更普通。

妈妈客气地招呼我们坐下,倒了两杯热茶,还亲手削了两个苹果。

紧张地吃完苹果,我才小心地问:“阿姨,你还保留着古英雄的房间吗?”

“当然。”

她领我们推开一间房门,是个不到十平米的小间,只摆着一张床和一台电脑。

“他的房间一直保留着,虽然我每天打扫一遍,但从不会动他的东西——英雄就是在这间屋子里长大的。”

我是在这个房间里长大的?

手指剧烈地颤抖,莫妮卡紧紧抓着我,因为我看到了张雨生!

不是张雨生死而复生,而是他生前的专辑海报。

没错,这就是我的房间!

我的房间里贴满了张雨生的海报,从《大海》到《我的未来不是梦》再到《口是心非》,从1991年到1997年,熟悉的面孔和歌名碎玻璃般扎进我的眼睛。走到古英雄的电脑前,发现架子上有许多张雨生的CD。在这间平凡普通的房间里,张雨生构成了最独特的装饰。

“你不知道吗?”妈妈指着墙上的海报说,“英雄从小就喜欢听张雨生的歌,1997年张雨生去世的时候,英雄哭了整整一个星期。以后每年的张雨生祭日,英雄都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模仿他的声音唱歌。”

“我知道!我当然知道!”

拼命压抑心里的激动,尽量保持表面平静。是的,我当然知道,因为这就是我真正的自己!藏在潜意识的最深处,即便丧失全部记忆,唯独能保留下来的,却是张雨生的歌!我根本不需要任何练习,只要音乐响起就能唱他的歌,模仿得惟妙惟肖。因为,那是我以往二十多年生命中,一个最重要的青春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