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线电车上的射击手(第4/8页)

大江山警部的红脸笑开了花,一边用手推展着白纸,一边继续问道:

“九月二十一日晚上十点半,你在哪里?”

“我在家里,已经睡了。我一直都是听完收音机就立刻睡觉的。”

“你是一个人睡的吗?”

“是的,我自己睡在床上,还没有结婚呢。”

“那么有没有人能够证明你说的话?”

“不可能有的。”

“那么十点半左右,你有没有听见过类似枪声的声音?”

“没有,我已经睡了。”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在JOAK的技术部工作。”

“JOAK!是那个广播局的技师吗?”大江山警部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

“是的,那又怎么样?”

“你知道一本杂志叫做《日本收音机》?”

“当然知道。”

“你的名字是叫做光吉是吧?”

“是光吉。”

“你有一个在大矶的别墅吗?”

“没有。”

“你觉得有没有人对你抱有恨意?”

“完全没有。”

“那你的宅邸有没有被人潜入的迹象?”

“我一直没有发现。”

大江山警部对自己提的这些没有任何回应的问题,也觉得有些没趣,沉默了一会儿。

“对于那个省线电车的杀人犯,现在还是没有线索吗?”笹木反问。

“还没有。”警部无奈地回答。

“子弹是在车内射出的,还是从车外射入的?”

“……”警部的脸色很差。

“您知道,通过子弹打中身体的角度,可以判断出是从哪一个方向射出的吗?听说那个被杀的小姐是从心脏上方几乎垂直被射杀的,那么精确的角度到底是倾斜了多少呢?”

“这个,这个还……”警部被意外的问题考住了。他压根儿就没想过还需要精确测量子弹射入的角度。

“这倒是个有趣的办法。”

“很有趣的哦。您看,这里是电车。把电车的速度用向量来表示的话,那么就是这样,子弹的速度是……”笹木光吉在纸上画了些三角定规一样的线条,“这就是子弹的入射角。再将它分解的话,就能得知是从哪个角度射入的。请试试看。”

“我们会试试的。”警部感谢了他。

“听说被射中之后,小姐的身体向右微微倾斜了。”

“哎?这个你是怎么知道的?”警部勉强想要隐藏自己的惊愕。

“那天晚上,一个女性亲戚到我家里来玩的时候说的。据说她就坐在那个被杀的小姐正对面。”

“啊,那么就是那个年轻的梳着日本式发型的……”

“正是如此。”

“那位妇人住在何处?”

“涉谷的莺谷公寓。”

“名字叫什么?”

“赤星龙子。”

大江山警部在搜查科长室待到了天黑也丝毫没有想挪动的意思。和事件相关的“谜”越积越多,但解决它们的“钥匙”却完全没有线索。

他也只有忍耐着被城中大众嘲笑的痛苦,继续好好地推理,以求得出事件的真相了。警部的第一招,就是利用笹木光吉留下来的子弹飞行方向的思路。

致电法医室,问清楚一宫香身上创口的确切角度,又联络铁道局,询问惠比寿和目黑站间电车的速度变化情况。一拿到数字,就拼命用算式计算。终于算出了子弹射入的方向,并以现场为中心,用铅笔沿这角度画出一条长长的直线。那是一条与火车线路成几乎九十度角相交的方向,贯穿了笹木邸的北隅,正好落在部下多田捡到弹壳的墙下。这地点与电车车窗的最小距离仅为五十米。就算是一支小枪,都能很容易地发挥威力。

但即使有这样的结果,也很难说,笹木光吉为什么会在明明知道自己的宅邸是被怀疑的焦点的情况下,还教授警方这样的计算方法,他的真意到底是什么呢?警部完全搞不明白。他在科长室的椅子上辗转着,摇着自己的大脑袋,对笹木的推测在好意和恶意间来回徘徊。

正在这时,桌上的电话忽然发出了噪响。

“是科长吗?”电话里传来多田刑事的声音。

“是我,多田君,发生了什么事?”

“我从涉谷开始跟踪那个赤星龙子,跟着她乘坐了开往品川方向的电车,是八点半的,但是我和赤星所乘坐的车辆上,又发生了杀人事件!”

“什么?又有人被杀了?是枪杀吗?”

“是的,是一个年轻妇女,名字好像是二二木兼子。子弹打中的,还是心脏的正上方。”

“好的,我马上就去。你把乘客们都留住了吧?”

“那个……大家都跑掉了,因为很快就到站了……”

“笨蛋!”大江山暴怒了,以每小时四十里的速度驾车飞奔到了现场,来到被停在回避线的出事电车里。

“科长,人是在这里被杀的。”多田刑事小声带路。

“龙子呢?”

“好像是在目黑下车了。”

“尸体就先别管了,下次一定要把龙子控制住。”

“科长,和上次一样的绣着骷髅十字架的小布片,又在死者的衣袋中被找到了。”

第二个牺牲者二二木兼子是一个看上去二十岁出头、穿着和服的圆脸美女。

“子弹好像是从这个窗口飞入的。”

“事情发生时电车所在地点是哪里?!”

“和昨天的一宫香完全相同的地方。”

“唔……”警部头疼地呻吟了一声。

“列车员是不是仓内银次郎?”

“不是,仓内今天没值班,听说是没出门。”

正当他们谈论之时,帽子上带着金色和红色织带的值班站长匆匆跑来,脸色苍白。

“警厅的先生们,我有……有……有事报告!”

“出什么事了?”大江山不由紧张起来,大喝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