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烟消云散(第3/6页)



如果把这样一堆自相矛盾的特征整合在一起,他到底有着怎样扭曲的灵魂,尚且是个未解之谜。

检查报告很快就出来了——第一被害人贾珍珍指甲里残留的DNA与在第二被害人邱丽萍受害现场找到的DNA完全相同,本案是同一人所为。也就是说,矛盾的性格出自他本身!并且所有事情都是凶手一人亲力亲为,没有帮手!

调查工作顺理成章地陷入了僵局。

这也标志着犯罪心理师的第二大局限性——不能照搬西方经验,又不能在国内整合各个地区的资源。犯罪心理师们不得不等待凶手犯下一案又一案,才能找出其中的规律。

警察们的状态则更糟:第一案的时候,大家虽然工作忙碌,却至少信心满满,每天都满怀着期望;第二案的调查忙碌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谁都没了底气,有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意味,为了调查而调查。……“你有没有想过其他的可能?”艾西忽然不愿意只做听众了,“我记得贾珍珍的班主任老师说过这样的话。在贾珍珍向他求助的时候,问他离家出走之后,自己可以干点什么来维持生计。班主任曾让她去做美甲。这本来只是个玩笑,因为富家千金小姐大概不会干这种伺候人的活儿。没想到贾珍珍好像挺高兴的,说:‘这样离他更近一点。’是有这样的话吧?”“是啊!”麦涛笑了,这笑容里包含了太多的理解和少许的自嘲,“你是想说,也许这正是她们认识凶手的途径吧?”“对啊。孩子们的生活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除了上学之外,男孩子有游戏、聚会、喝酒、抽烟,女孩子有逛街、购物,特别是买衣服。一般这个岁数的女孩子,父母都不会给太多零花钱对吧?所以她们也就不可能去大商场里面买衣服。那会去哪里呢?应该是小商品市场和专门的服装批发市场,比如说动物园那样的地方。”艾西说得两眼放光,“那种地方买衣服,你就得砍价。砍价本身很伤和气,不过遇到好一点的老板,也能给你一个合适的价位。一来二去变成了回头客,双方的关系自然也亲近起来。会不会是这样呢?”“的确如此,你说得不错。在第二案,也就是邱丽萍一案发生后,警方想到了这个问题。”艾西得意地吹着口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贾珍珍消失的衣服不也有解释了吗?”“嗯?你慢一点,我没有跟上你的思路。”“哦,你不是说过吗,贾珍珍的房间里没有发现外衣。这外衣可以回收了再卖啊!”艾西一不小心暴露了他小小的扭曲的灵魂。“你这想法可真够变态的!”“不会的,你想啊,如果凶手回收了衣服,摆在自己店里继续卖的话,那么谁把这件衣服买走了,谁就成了下一个目标。”……“哦!”好一会儿麦涛才说,“你比我更适合做犯罪心理师,我推荐你去吧。”“不不,我可没兴趣,这活儿不太挣钱吧?不挣钱我就不去了呗。”艾西的本性彰显,麦涛倒觉得此人有时候实在是让人发笑。“哦,不过,你的思维有些跳跃了。刚才的假设并非不可能,不过我怀疑贾珍珍这样的富家女是否真能看上卖衣服的小老板,两者差异未免太大了。”“不不不!”艾西举起左手食指,一边招牌式地摇着,一边夸张地说,“不会的,这种事一点也不新鲜。去年我有个客户,富家女,自己的工作也很不错,居然看上了电脑大厦一个保安,爱得死去活来,家里怎么劝都不行,结果被送到我这里了。哦,当然了,我这话说得不恰当,有点势利眼了。不过这样的势利眼,每个人都有吧。虽然话说得轻巧,人人都有爱和被爱的权力,不过在找对象的时候,总有些挑三拣四。其实据我观察,多数人都是这样,成年人尤其如此,但未成年人就不好说了。特别是贾珍珍这样的,家里虽然有钱,但父母并未把她当回事,至少父亲对她很冷淡。慑于父亲的淫威,母亲也不可能对她很亲切。这样的女孩特别急迫地需要得到一个听众,不管此人身份是高是低,是贵是贱,而且日久难免生情。至于这凶手嘛,从你的分析来看,本来也是真心。直到他夜闯住宅,犯下凶案,思维方式也就变了。一方面他怀念贾珍珍,另一方面也急切地寻找一个替代物,于是……”于是什么呢?艾西忽然说不下去了。他忽然想起凶手应该有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但是这样的人,会真心爱上某人吗?

艾西陷入了沉默,麦涛可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想了想后他才说:“嗯,你的说法有一定的根据。三年前警方也曾怀疑过,当然并未锁定是卖衣服的人,不过鉴于不少小商品市场里确实也有美甲专柜,倒是与班主任的说法相吻合,所以也展开了一些调查。不过这次调查可谓步履维艰。”“因为怕打扰市民的正常生活,对吧?”“正是这个原因。像英国风铃草那样著名的案子,十余名女性遇害,后来警方万不得已,才对六十万人作了DNA比对,耗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然而这比对毫无结果,一个嫌犯也没确认。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凶手找了个借口,花了点钱,找人替自己提供了DNA样本。这样浪费了纳税人的钱且没有任何结果的行为,也是在连续十余名女性被害的基础上展开的。我们想要照猫画虎,必然也要冒同样的风险,甚至更大!咱们市有多少小商品市场,只怕咱俩也说不出个数来。涉及人数众多,而且还不止是商户,因为很多小商铺都要雇人,那么被雇人员也需要排查。检验时间自不必说,仅取样就要耽误好些天。如果这些天里小商品市场关张,势必也会对B市的消费者造成影响。所以,局里考虑再三,没有作出这个决定。”“是啊,比起上百万人的生活不便,死个把人不算什么。”艾西常常一针见血,尽管这话听起来冷酷无情。

麦涛笑了一声,没说话。

这时候酒保走过来,拍拍艾西,“艾老板,您别打岔了,让这位先生继续说。”“哟!”艾西夸张地叫着,“哟哟!你这酒保是怎么当的,有点职业道德没有,怎么还偷听客人谈话啊!”“呵呵。”酒保讪笑着,“没法子,谁让您二位说的东西这么吸引人呢!”

麦涛也笑了,然后讲述三年前的案子——没想到,第二被害人死后不到两周,第三个女孩消失了。而这一次消失,竟为连环杀人案画上了休止符……

如果将男人比作狗,那么女人更像猫。

猫儿爱干净,总是舔舐自己的身体;猫儿阴晴不定,愿意跟你好的时候,会趴在你的膝盖上,不愿意的时候,宁可独自找地方趴着;猫儿的性格也比狗狗孤僻,这意味着狗狗通常亲近人,而猫儿在遇到陌生人的时候,通常会保留它的矜持与桀骜。麦涛是个很有爱心的人,他经常喂食流浪的小动物,按他的说法是:“领养它们,我可能做不到;但只要让我碰见了,我总要喂它们的。”这一举动被他老婆刘安心称为“同情心泛滥”。麦涛既喂狗,也喂猫,如果黄鼠狼和小老鼠能在他面前停留一会儿,他八成也要喂它们。于是,下班回家的路上,他便常常会耽搁一些时间。狗狗很单纯,喜欢与人交往,除非受到虐待,否则你给他吃的,它们狼吞虎咽之后,就愿意跟着你走。但是猫儿有很大不同。最多的一次,麦涛同时喂过六只流浪猫。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似乎是附近居民家养的大猫下了一窝小猫,主人嫌麻烦,就把它们全都遗弃了。麦涛买了三四根香肠。喂它们的过程有点讨厌,因为他往这边走,猫儿们便往那边逃。逃也并非彻底逃走,而是躲在车子底下、大树旁边,偷偷瞪着他瞧。麦涛只好将香肠掰成一个又一个小块,隔着老远扔过去。小猫看看没有危险,又禁不住香味的诱惑,引发一番争抢。猫儿有聪明的,也有傻的,几番下来,有些小猫一口都没吃到。麦涛便有意偏心地扔,可还是有些小家伙抢不到。末了,手里的香肠扔完了,麦涛站起身,拍拍手,小猫儿一哄而散。这,通常就是野猫的状态——即使得到食物,也不见得轻信于你。然而也曾有过一次例外。那也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下班回家的路上,他穿过一条长长的、曲里拐弯的胡同,听见一只小猫戚戚然的悲鸣。顺着声音抬头看,在两米高的房上,蹲了只三个月大的小猫。“饿了吧?”麦涛冲它笑。小猫不会说人话,继续冲他叫。“你等着啊。”胡同口有一家小商店,麦涛返回去买了香肠。猫儿还蹲在墙上。这是一家小院的院墙,麦涛经常从这里路过,很少见里面有人居住。这小猫是谁家的?为什么会趴在这墙上呢?三个月大的小猫,照例是没这个本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