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3页)

她经过餐桌时,没有停下脚步,也没有理我,而是径直走到橱柜前,取出了一只玻璃杯。

即使在沉重的压力之下,她的举止依然优雅自若。艾莉森也已经四十四岁了,但是你很难看出她的真实年龄。跟二十多年前我们相遇时一样,她的身材还是那么纤细苗条,她的腰板也还是那么笔挺,而她的双肩也丝毫没有下垂,一切美好如初。

她确实也添了一些白发,但是她的头发原本就是银灰色,寥寥银丝混在其中,完全看不出来。虽然我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发际线在后移,脸上的皱纹也在增多,但是我觉得艾莉森却几乎一点儿都没变。也许是我没有察觉吧,又或许是因为爱情。

不过,我并不是要把她夸成一个绝对完美的典范,她也是有缺点的。艾莉森爱吃巧克力和薯片,虽然身体的新陈代谢和日常的锻炼习惯已经不允许她多吃这类零食,但她还是戒不掉。上班时,她偶尔还会偷偷吸烟,尽管她以为我不知道,但我其实是知道的。还有,她开车的技术很烂。

我们的婚姻也并非完美,所谓完美的婚姻,只存在于写贺卡的人的想象中,以及单身人士的幻想中。我们也会吵架,但吵架的方式不是大吼大叫,而是沉默冷战。我们俩实在是太固执了,无论争吵的起因是什么,谁都不肯让步,结果就是连续数天,我们几乎不和对方交谈。有时,冷战进行到令人心灰意懒的时刻,我忍不住会想,我们的婚姻是不是真的走到尽头了。

但是,随着冷战的进行,最后我们中的一个总会败下阵来,主动开口言和。而且,我们有一个很不错的处理方式,那就是把曾经的争吵当作笑话,再提起时便一笑而过。

比如,我们经常开的一个玩笑就是艾莉森回去找保罗·德雷瑟了。保罗是艾莉森在高中时期交的男朋友,这些年来,他变得越发时髦、帅气和有钱了。我们和好后,艾莉森会说:“保罗·德雷瑟搭乘的私人飞机刚刚在马尔代夫遭到了伏击,没办法,看来咱们俩只能再凑合过一阵子啦。”

除此之外,那最初吸引我、点燃我浓浓爱意的火花,依然在我的内心熊熊燃烧,一如从前。虽然我的妻子并不相信,但我心里清楚,就算过往的记忆全部消失,当我走进一个房间,里面有她和另外九十九个女人,我依然会选择与她携手回家、共度余生。

因此,即便是在如此黑暗的时刻,看到她倒水时的举手投足,我还是不由自主地心生赞赏。

她稍稍朝我转了转身子,问道:“你要喝水吗?”

“不了,谢谢。”

艾莉森若有所思地注视着手里的玻璃杯。

“昨晚,爱玛还在这里,”她用空洞的声音说道,“她坚持要帮我洗碗,于是我就让她站在椅子上洗,我帮她擦干水。她已经是个小大人了。”

玻璃杯从艾莉森的指间滑落,掉在水槽里摔碎了。艾莉森啜泣起来。

“别这样,宝贝。”说着,我赶紧从椅子上起身,来到她旁边。

她既不肯直起身来,也不肯面对我,于是我只好弯下腰,从背后用双臂环抱住她。我一直保持着这个有些别扭的姿势,好让她知道还有我在身边。

“我没法不担心他们。”她说,“他们在哪儿?在做什么?受伤了吗?会不会害怕?”

“我明白,我明白。”

要说为人父母有何意外之处,那就是从艾莉森怀孕开始,我的大脑中便多出了一个新的区域,只为一个目的存在:挂念孩子。即便我正被其他毫不相干的琐事缠身,这份挂念也依然在我的血液里温柔地流淌着。

而现在,这份挂念正狂跳不已。

“我根本不敢相信这一切,”她说,“我无法面对这个事实。”

“我明白。”我说道。

为了平复情绪,她开始深呼吸,全身都随着深深的吸气而颤抖。我用手掌上下抚摩着她的脊背,希望这样能多少安抚一下她。

“等到明天的这个时候,一切就都结束了,”我说,“我们要照他们的吩咐行事,这样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知道,我知道。要不然……”

她没有继续说下去。我更加用力地抱紧了她。

“斯科特,假如我们失去了孩子们,我……”

“嘘,我们不能这么想。这么想是无济于事的。”

“我知道,可是……”

“嘘。”我不想让她说出来,仿佛说出来就会成真一样。

我们就这样一言不发地站着,最后她终于振作了一些,说道:“对不起。”

“别这么说。”

她抬手清理水槽里的玻璃碎片,我拦住了她。

“放着我来吧。你别操心了。”

她顿了顿,说道:“好吧。我想去躺一会儿。”

“好,你去躺一会儿吧。”

“如果……如果我现在去孩子们的房间,会很古怪吗?”

“当然不会。”我说。

她点了点头。我亲吻了一下她的脸颊,上面还满是湿漉漉的泪痕。然后,她沉默地离开了厨房。我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水槽,我多么希望能有一种愤怒在自己体内膨胀,好让我产生复仇的念头,在幻想中痛击那些绑匪。然而,当我捡起玻璃碎片时,内心只感到一阵虚弱、无助。

身为法官,我对这种软弱感是非常陌生的。

在我们的民主体制中,联邦司法体系是唯一容许专制存在之处。联邦法官的任命是终身制的。我们不必像政客一样费尽心思地参加竞选,也不用卑躬屈膝地讨好赞助人。若要罢免我们,必须要经国会讨论通过才行。而且,我们无须对任何上司或选民负责,唯一要对得起的,只有我们自己的良心。

有的律师会把联邦法官戏称为“小恺撒[11]”,就是那个连锁比萨店,其实这也不全是玩笑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就像恺撒大帝一样,拥有惊人的权力。当然,我在法庭中下达的判决有可能会被更高层的法院推翻或修正,但实际上,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我所做出的决定都是不容置疑的。

日复一日,在直觉的指引下,我宣布着能够改变人们余生的判决结果。在这片土地上,最有钱的律师在我面前也要毕恭毕敬,连大官僚都必须得听从我的命令。

在法庭上,只要一个不利的判决,就能让那些位高权重的人低头求饶、战战兢兢。

我明白,纷至沓来的谄媚和恭维都是因为我所处的职位,而非我本人。当然,我绝不鼓励这种现象。有时,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不情不愿的恺撒,人们的奉承讨好让我觉得尴尬、不安。

然而,这份工作就是如此。

不管我喜不喜欢,我都代表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