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案 火葬场的碎肉(第2/6页)

还有一些虫类会利用环境中的物体伪装,比如沙子和石块,或者土壤和靠近水源之地。

不过,尸体所处环境也能产生影响,倘若用包装物包裹的尸体气味散发较慢,并对蝇类产卵有阻隔作用,但同时也会导致后期蝇蛆发育环境温度过高。蝇蛆生长疯狂加速,导致判断产生致命错误。类似情况常发生在尸体穿着大量衣物或被碎尸后装于袋中,会影响嗜尸性昆虫群落演替。

我成功排除掉上面所有的情况,蹲下身子,打开法医工具箱。拿出一根探头温度计插入尸块。温度计上的温度迅速狂飙,直达50℃。这就证明能衍生正常虫卵数量,但这次为何衍生数量不达标呢?我把温度计取回擦干净放入工具箱,看着眼前大小不一的混合碎尸块,我一时间头疼不已。从碎尸上的虫子数量和肉色来推断,死亡周期至少有一周,甚至可能更久也说不定,当然还需要进一步检测方能确定。我小心翼翼地戴上白色防腐手套,因为这种碎尸上的虫子会溢出大量有毒液体,堪比强性硫酸。

我解开腰上的工具包,从里面拿出一把镊子,右手拿着镊子,从碎肉缝中夹起一只绿色虫子,放入虫瓶之中。在虫离开的瞬间,还带起不少黑色虫卵。这类虫卵我认识,属于葬甲一科,以碎尸和腐肉为主要食物,特征是边吃边繁衍产卵,直到把东西全部消灭。

这类虫会出现也很正常,它们本身就是以尸体为食。在我收集尸虫的时候,老高也问完了,基本上没啥有用线索。

可以说,案子进展到现在毫无头绪,纯粹是瞎子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

第二章 碎尸混合物

走在回局的路上,我一直在冥思苦想,到底是谁能够如此厉害,把尸体的碎肉和其他肉类结合,还把虫卵强行加了上去。忽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倘若有人能够控制这些虫子去犯罪,那该多么恐怖?

我搜证结束后,跟老高一同上了警车回到局里,决定立马去找韩哥咨询些问题。

老高则负责去局里调监控,看看到底是谁把那袋碎肉丢在巷子里。我来到韩哥的法医研究室门口,鼓起勇气轻轻敲了敲门。结果,我发现门压根没关。我大着胆子走了进去,发现不远处的台子上堆着许多大小不一的昆虫瓶,里面装着的虫子大部分我都认识,有那么两三只我居然未曾见过,甚至连种类都分辨不出。

因为我实在过于好奇,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第一个昆虫瓶内有一块白骨,虫子居然在啃骨头,这个发现把我惊呆了。啃死尸的虫子我倒认识不少,啃骨头的几乎没见过,而且我一眼就认出来,放在瓶子里的肯定是一块人骨。

我咽下一口唾沫,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恐怖场景。倘若有人能够操控吃骨虫,简直是杀人于无形的利器。我又来到第二个瓶子前,里面有两只金色甲虫,看形状和大小像葬甲科。仔细打量后,又发现不太像,背上的甲壳颜色不对。

我刚准备打开瓶子,闻闻气味儿,好加强对虫子的判断,背后却传来了一道熟悉的声音。

“别动!谁批准你进我的研究室了?”韩哥冲到我面前,脸上带着不悦之色。

“我一时好奇就走进来了,韩哥,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我主动认错,好熄灭他的怒火。

“行了,以后别乱动东西就成,来找我有什么事?”韩哥仿佛想起一些事,他顿了顿又继续说,“对了,我听老高说你们最近遇见了一个棘手的难题?所以,你小子是来请我教你如何破解?”

我知道韩哥肯定也关心案子进展,便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保温瓶递给他:“没错,韩哥,我收集回来的碎尸块上,居然有三种昆虫产出的混合物,虫与虫之间为争夺食物,开始互相残杀。经检测发现,尸块内还夹杂着不知名的神秘物质!”

韩哥听完我的解释,手里拿着瓶子,皱眉道:“三种混合物?虫子互相残杀?”

韩哥说完后,把瓶子放在他的工作台上,从台下拿出两瓶装着紫色和蓝色的药水。我见过这两种玩意,紫药水有分解虫卵的效果,而蓝药水则用于分析虫子的具体类型。由此可见,他准备出大招了。

我带着好奇心走了过去,由于我是实习生,还不具备用这两种药水的资格,但并不妨碍我观看。只见韩哥把我给他的瓶子打开,又从最左边的柜子里拿出两支注射器,紫色和蓝色药水各吸了一管。

韩哥将吸满药水的注射器放桌上,拉开肚子前面的抽屉,取出一双防腐手套丢给我:“小靳,马上戴好手套,等会儿协助我做实验。我要分析碎尸中的混合物结构!”

我自然依言照办戴好手套,脸上带着欣喜之色。毕竟,这种能够偷师学艺的机会可不多,而且还涉及法医毒理学。严格来说,带毒性的昆虫药水通常禁止流通,除警方或者专业机构拥有之外,民间任何机构滥用都可能会引起昆虫生化危机。

韩哥见我如此兴奋,不禁干笑着摇了摇头,“你去把靠窗口那张桌上的生物显微镜搬过来。另外,把工具包也带上。等会儿我会注射药水到那些虫卵内部,你要在表格上如实写下碎尸混合物的变化数据。”

我点了点头,小跑到那张桌子前,拿起上面的工具包和显微镜,把东西放到韩哥做实验的桌上。韩哥拉开椅子坐在显微镜下,打开工具包,从里头拿出温度计和小铲子,还有专门用来吸虫卵的吸虫器。

看着面前这一堆专业工具,我不由热血沸腾。显微镜的作用自然是为了详细观察碎尸混合物的变化。而长探头的温度计则用于温度测量取值,最低能达到-10℃~75℃可检查环境及蛆群温湿度。

韩哥打开我给他的瓶子,将小铲子伸了进去,挖出一小块碎尸腐肉,放在生物显微镜下。

我也马上开始忙起来,左手拿着记录表格,右手抓有一根2B铅笔,方便及时记录标本的相关信息、填写标签和简单绘出昆虫变化频率图。在我愣神之际,韩哥突然开口说道:“小靳,你记一下,经过温度计探测,为60℃,表示碎肉上的虫卵已经成长到了第二阶段,也就是说即将生成虫茧。如此一来,对我们的案件侦破更加不利!”

我不敢瞎想,连忙把数据写下并问道:“韩哥,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暂时抑制虫卵生长?”

韩飞没搭理我的问题,他拿起放在一旁灌满了蓝色药水的注射器,针头缓缓刺入碎肉,往里注入大约2ml的药水。再次对准显微镜探头,调整好焦距之后,继续观察着虫卵的变化。

我被他这一系列举动惊呆了,为何要在碎肉块内打药水?在我读研究生时,压根没听说过这类技巧,甚至连师父都没在我面前说过,想必跟毒理学有关。不知道为什么,师父收我为徒前曾警告过我,千万别碰与毒理学有关的东西,否则跟我断绝师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