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重逢的根基(第2/3页)

金井忙向服务生打听刚才进来坐在这儿的“黑西服”去哪儿了。服务生说他好像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什么都没点就出去了。

“什么都没点就出去了。”

金井思虑着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我前脚从酒吧出去他后脚就离开。他根本不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在我离开的同时他的所谓重要的事情也就结束了。

他就是那双眼睛的主人!然而他监视的目的是什么?他到底是谁?这些依然不知。在他身边飘荡着一股的干练和沉着预示着他绝不是一般的对手。

3

案情有了新的发展。在对米川瑞枝的调査中,通过查阅户籍档案,发现她的出生地是山梨县韭崎市。

“金井昭麿的出生地也是韭崎市。而且他们住在同一条街道,毕业于同一所中学。”

听了上野和花冈的报告,搜查本部顿时兴奋起来。这就是说,既是同乡又是校友的两人十几年后在欧洲之旅中又相逢了。而且这段隐情他们对外一直保持着沉默。建立在过去共同基础上的重逢使过去的旧情萌发出了新的枝芽,这是非常可能的。他们为什么把过去的那段历史隐藏起来?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不能公开的秘密吗?

“如果金井和米川瑞枝有着共同的‘过去’,这正说明他们具备私通的基础。虽然还没有抓住他们私通的证据,但他们为什么隐藏过去的事情,我看可以对他们进行传唤。”

作为署长兼搜查主任的结论,决定对米川瑞枝和金井昭麿发出传唤。搜查的目标本来指向米川瑞枝,但两人过去的共同点一下使金井突出出来。

首先米川瑞枝接受了传讯。

“你和金井是同乡,对吧?而且上的是同一所学校。”

调查官开门见山地问道。

“是的。”

瑞枝点头承认。

“这件事你为什么要隐瞒?”

“我想没必要特别宣扬。”

“为什么?你丈夫突然死亡,夫人所处的地位非常微妙。欧洲之旅的成员里有人既是同乡又是同学,这可是重大的事情。”

“我不想给金井添麻烦。”

“麻烦?什么麻烦?”

“就像现在这样因为过去的友谊被警察调查。由于我丈夫死得不明不白,我想尽量避免招致人们的怀疑。”

“可你不想想,如果以后知道了,不是会招致更大的怀疑吗?”

“现在我想到了,可当时想的就是眼前的事。”

“你丈夫死前知道你和金井的那段历史吗?”

“大概不知道。”

“为什么不告诉他?”

“他是个嫉妒心很强的人,如果知道我和金井小时候就认识,不知道他会怎么乱猜呢!在旅行团重逢的时候,金井也没认出我来。一别十年,各自的情况也都不一样了。”

“你所说的情况是什么情况?”

“那是我们的个人隐私。”

米川瑞枝轻轻避开了调查官的询问。接着,对金井进行了传唤。金井的供述和米川瑞枝大致相同。

“我和瑞枝在欧洲之旅重逢的时候真的没有注意到。我们分别以后十几年了,瑞枝的样子完全变了,后来我才知道是同学瑞枝,但也觉得没什么特别宣扬的必要。所以就没对别人讲。”

“什么时候知道的?”

“旅行快结束的时候瑞枝告诉我的。当时她说不想引起她丈夫的猜疑,所以我们约定不对别人说。”

“回国后你们两个人见过面吗?”

“没有。因为没什么特别需要见面的事。”

通过调査,金井8月7日晚上有不在现场的证明。当晚他和参加公时平遗址发掘的学生搞了一个茶话联谊会一直到深夜,其中有几名学生被他叫到自己家中过的夜。

关于米川瑞枝,她说当晚呆在家里,但拿不出证据进行证明。

搜查本部由于意外发现了金井和米川瑞枝的“共同点”,在处理上显得有些操之过急。由于没有抓到任何可以证明两人关系的材料就匆匆对本人进行传唤,致使好不容易找到的突硖口又被堵上了。即便他们有关系也会提高警惕偃旗息鼓了。这无疑是急于抢功的“座间”的失着。搜査本部陷入一片消沉的气氛中。只见花冈诧异地摇了摇头。

“有什么奇怪的吗?”花冈的搭挡上野问道。

“那个掉在现场的石器。”

“你是说那个手斧?”

“嗯!由于这是日本根本没有的珍贵石器,所以一开始我就怀疑凶手想把罪责转嫁给考古学者而故意把它留在了现场。”

“是的。现在梅谷消失了,所以疑点又回到了考古学者身上。”

“可是如果考古学者是凶手的话,是绝不会把那种东西留在现场的。”

“所以说是不留神掉的……”

“这种东西怎么能不留神丢掉呢?!”

“你说不是考古学者那是谁?”

“假定米川本人就有这种石器呢?”

“米川?”

“是的,如果米川有,那掉在现场就不奇怪了。”

“米川怎么会有那种东西呢?”

“那有什么奇怪的?也许是金井或安养寺给的。”

“米川为什么对那种东西感兴趣?再说如果是金井给的,我们在拿去请他鉴定时他为什么不说呢?”

“如果知道是古代的石器,即使不是米川,谁都会感兴趣的,现在很难说就是金井给的。即便石器的出处是金井,但因为它是从发现尸体的现场被挖出来的,所以也不好直说。再说如果他是凶手就更不会说了。”

“可是那天他作了那么详尽的讲解。”

“因为他知道如果我们在他那儿搞不清会去找安养寺。”

“如果是金井的,拿到安养寺那儿一下就会知道。”

“即便他作了假鉴定早晚也会知道的。现在想起来,他那天的讲解你不觉得暧昧吗?”

“听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是。他在暗示除了考古学者也可能流入到古玩商或收藏家手中。”

“假设米川本人带着石器,而且凶手是考古学者,你怎么看?”

“如果凶手是考古学者,并且知道米川带着的话,他肯定会拿走的。”

“可石器却留在了现场。”

“凶手并没有掩匿米川的身份。”

“因为他不怕米川的身份暴露。不过那些暴露凶手的东西他是不会留下来的。毫无疑问凶器已经被拿走了。”

“也就是说现场留有石器这说明凶手不是考古学者?”

“前提是米川身上必须带着石器。”

“有没有可能凶手不知道米川带着石器?”

“有可能。很可能凶手在作案的时候石器从米川兜里掉了出来,而凶手没有注意到。”

“即便如此,作案者也可能是考古学者吧。”

“不!我还是认为不是考古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