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第3/7页)

想到最后,敦子决定将布由带到这里。

理由是……

敦子若无其事的望向化为阴影的男子。

侦探九成九是在看委托人。

他在凝视。

——他看到了什么?

榎木津是个看得见的人。

他看得见什么?敦子还没有得到结论。

榎木津看得见别人的记忆——这么认定应该是妥当的,敦子也这么认为。这不是能够盲目相信的事,就算相信,也不是道理能说的通的。关于这件事,敦子曾经请哥哥说明。

当时,哥哥是在质疑记忆不仅仅是积累在脑中这样的前提下说明的。哥哥的说明终究无法完全符合自然科学的范畴,所以那段解说也与科学大相径庭,即使如此,敦子还是姑且接受了那样的假说。

哥哥假设记忆的原型就是物质的时间性质量。做为权宜之计,称它为物质性记忆,不过它意味着时间的本身么?

简约来说,哥哥的主旨是:所谓记忆,就是物质的时间性经过。意思就是,过去普遍的刻画在存在的本身吧。

那么脑的职责所在,就是回溯原本不可逆的时间,将时间经过并列在平面上。并列在平面上,就代表能够意识及认识。人通常会先认识到刻画在自己肉体上的时间。换言之,短期的认识行为是现在进行式的“知觉”,而长期的认识行为,一般称为“记忆”——就是这么回事吧。

知觉几乎都是由眼、耳、鼻等感受器官的物理变化所带来。但是榎木津的视力极端衰弱。他自小视力就不好,在战争当中角膜又受了损伤。换句话说,榎木津投过眼睛带来的信号十分微弱。在视觉的认识上,其他的讯号优于眼睛——因此榎木津看得见——是这样的道理。

也就是像电视接收信号一样,接收并认识到肉体以外所带来的物质性时间经过。不过这与榎木津本人现在进行式的知觉认识同时并列在一起,所以就像电话混线的状态一样吧。

可是……尽管世上有许多人视力有障碍,却几乎都不会像榎木津那样,看得见别人的记忆。虽然有时会看得见幻影,不过那也是自己的记忆所产生的幻影,与榎木津所产生的情况完全不同。

对于这个问题,哥哥回答说,那是由于损伤的部位以及先天因素所造成的。若非如此,天下应该早已大乱了。

不过……哥哥是个诡辩家。妹妹敦子也完全不懂哥哥的话究竟有几分认真。而且它的前提——记忆的定义本身,就不是实证科学能够掌握的范畴。哥哥所准备的框架大了一整圈。

——可是……

一件事并不是说无法做出科学性的说明,就不值得相信。

事实上,对于时间,有非常多的科学定义,但是都只说明了时间这个概念,对于时间究竟是什么这个根本的问题,自然科学依然没有任何成果。

所以如果想要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切确的说明榎木津的能力,就绝对会出现逻辑矛盾。就算不矛盾,也会变得荒诞无稽。那样的话,敦子绝对不会信服的吧。

敦子是逻辑的奴仆,而不是科学的信徒。她之所以怎样都无法打从心底相信灵魂和超自然,不是因为它们不科学,而是因为追根究底,它们不符合逻辑。无论多么的脱离科学,只要有一个充满逻辑一贯性的说明,敦子应该就会相信。

敦子就是这样一个人。

所以敦子的哥哥才会考虑到敦子的这种性情,故意放到自然科学体系之外来说明吧。哥哥就是这种人。

——所以……

这种事或许无关紧要。

不管怎么样,榎木津确实看得见什么。哥哥的意思是让他先接受这个事实吧。

用不着拿出夸张的假说,显而易见,人得视觉并非单靠眼球与视神经产生。例如说,电视机即使接收到的电波很微弱,只要能够增强这些信号,就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鲜明画面。如果说榎木津的脑以相同的特殊机能弥补了感受器官的损伤,或许也会掺进多余的东西——敦子这么推测。

所谓现在,是稍早的过去。

人类将稍早的过去错觉为“现在”来见闻。即使那稍早的过去变成遥远的过去,也没有什么好不可思议的。而且人的身体原本就不能封闭,有着许多微小的缝隙,那么他人的过去也有可能掺入其中——就连头脑顽固的敦子也可以这么接受。

——可是……

敦子无法具体想象榎木津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她光是想象,就觉得快要疯了。不管那是别人的记忆还是什么,看着眼前不存在的东西存活,究竟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敦子怎么样都无法想象那样的人生。

敦子思考着。

如果采用刚才的假说,那么榎木津所接收到的过去,可以说是无限的。那样的话,资讯的取舍,应该是榎木津的脑在进行。

既然不属于自己,应该不容易控制。榎木津是从数量惊人的混沌画像中挑选了什么……然后看吧。那当然不可能是意识性的工作。脑的机能位于意识的上位,自己的意识没道理操纵的了自己的脑。另一方面,榎木津虽说视力不好,但也不是看不见的事实。换言之,榎木津的脑总是处理数倍于平常的资讯。

这应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敦子第三次望向榎木津。

侦探似乎撇过脸去了。

敦子接着望向坐在旁边的女子。

布由又看着红茶的表面了。

敦子交互看着两者。

——他不想看么?

应该是不想看吧。

记忆——过去——秘密。

即使不想看也看得到。

这就是榎木津的侦探术。所以榎木津不聆听说明,也不搜查或推理。榎木津有的总是只有结果。

可是……

榎木津并非能够读到他人的心,他看的见的只有过去的情景。未曾亲身经历的过去,就算看得见,也不能了解那是什么。

但是不了解的话,脑就无法认识。

敦子认为,榎木津所造成的混乱,应该全是源自于此吧。

例如说,榎木津看到白色的四角形物体。然后实际看到它的人——体验的人并不知道那是什么。即使如此,以榎木津的基准来看,如果那是豆腐,榎木津就会判断他是豆腐吧。于是榎木津就会说是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