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第2/2页)

宁州官道是最好修的,路途最短。如此一来,哪怕细霞楼今年没能打出自己的渠道,年底时他们也能通过官道运送羊肉、牛肉,不用再看辽国商人耶律究的脸色。

得知朝廷要修路的事,姚三和陆掌柜喜出望外。

三月,姚三动身打算前往落河镇,打探一下修官道的情况。唐璜在盛京待了半年,闷得很,一定要姚三带她去。姚三拗不过,只能带唐璜一起上路。

四月,两人从落河镇回来。

姚三道:“小东家,宁州官道修得真快!这一路上本就没有什么山川阻隔,大多是平原。如今一路修过去,我沿路瞧着,至少已经修了六分之一了。想来年底时肯定能修好!”

唐慎作为起居郎,在记录皇帝起居的时候也听过不少工部官员从北边回来的报信,和姚三说的工程进度差不多。往幽州的官道最难修,刺州其次,最好修的就是宁州官道。

唐璜:“其实大宋一直有往北的官道,只是新修的这三条不同。新修的三条是直通北方,没有一点绕路,且道路更宽,遇到容易下雨的地方,甚至还有了碎石铺路。”

唐慎这才看向唐璜。

他穿到这个世界整整四年,唐璜也从一个九岁的小女孩,变成如今十三岁的姑娘。

寻常姑娘都喜欢养在深闺,刺绣描花,唐璜来到盛京后,却经常往细霞楼走。

这次唐璜要去落河镇,唐慎原本要阻拦,但是望着妹妹坚毅的神情,还有那与其他姑娘截然不同的、不那么白皙的脸庞,才没有阻止。

百姓是不得有国家地图的,唐璜便拿了一张宣纸,按照自己一路北上的记忆,在宣纸上画了粗糙的草图。她道:“辽国与大宋进行贸易往来,大多在宁州。宁州官道,最迟年底就能修好。如此一来,除非是极其恶劣的天气,宁州的货物一日就能送到盛京。再看往南。”

小姑娘用不那么细腻的手,往南又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盛京往南,有大运河。寻常客船,半月可从盛京抵达钱塘。但这是走得慢、走得稳,若要快点,最多五日,就可以从南往北。”

唐慎望着自家妹妹,语气认真:“所以?”

突然被问,唐璜一下子懵逼,她张着嘴,又变成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

想了半天,唐璜吞吞吐吐地道:“哥,我只是觉得这么好的运输条件,好像还能做点什么……你不是说么,咱们细霞楼、珍宝阁在姑苏府最大的优势不是肥皂,而是唐氏物流。”

唐慎认真地看着唐璜,良久,他笑道:“你说得对,这么好的条件,不利用起来简直是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