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第3/3页)

之后,时光渐渐将写《魔鬼家书》的窒息体验冲淡,关于各样事情的想法不知为何似乎有了用私酷鬼一族加以处理的需要,这些想法开始浮现在我脑海中。我已痛下决心不再写魔鬼书信,而一篇像是演讲或“致辞”的文章开始在我脑子里冒了出来,一会儿被淡忘,一会儿又想了起来,可总是没有成文。然后星期六晚邮报即Saturday Evening Post。——译注的邀请不期而至,于是这篇文章就应运而生了。

【欢迎加入罗友书社,微信:15535237487,得到APP,喜马拉雅,樊登读书会海量精彩好书分享】

于剑桥抹大拉学院

1960年5月18日

[1] 守望者报(The Guardian)是一份圣公会周报,创刊于1846年,于1951年停刊,多年来是英国圣公会的一份颇具影响力的报纸。不可与目前仍然发行的英国知名综合日报:卫报(The Guardian)相混淆。——译注

[2] 指二战期间的英德战争,《魔鬼家书》在守望者报上从1941年5月2日连载到11月28日止。——译注

[3] 圣经中提到天使长米迦勒的经文如下:《但以理书》10:13,12:1,《犹大书》9,《启示录》12:7。——译注

[4] 狄奥尼修斯狄奥尼修斯(Dionysius,生卒日期不详),与同时代的波伊丢斯(Boethius,480-525)并称为古典西方基督教的奠基人物,著作已有中文译本,译名为《神秘神学》。——译注

[5] 安吉利科修士安吉利科修士(Fra Angelico,1400-1455),原名圭多·迪彼得罗(Guido di Pietro),20岁入修道院,取名乔凡尼·达菲亚索莱(Giovanni da Fiesole)修士。由于一位作家看了他的画以后写道“他是一位天使般的画家”,“天使般的”这个形容词音译为“安吉利科”,人们从此称他为安吉利科,而他的原名却鲜为人知晓。安吉利科虽然隶属于文艺复兴时代,却是这时代的反叛者,他的画风倾向中世纪画风。——译注

[6] 拉斐尔(Raphael,1483-1520),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译注

[7] 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主要著作有长诗《神曲》。——译注

[8] 鲁斯金(Ruskin John,1819-1900),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最伟大的评论家。——译注

[9] 荷马(约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相传为古希腊的游吟诗人,生于小亚细亚,失明,创作了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者统称《荷马史诗》。——译注

[10]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大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代表作为长篇诗剧《浮士德》。——译注

[11] 靡菲斯特(Mephistopheles),是歌德诗剧《浮士德》中的魔鬼,与浮士德订立契约,答应做浮士德的仆人,带他重新开始人生历程,但条件是一旦他感到满足,灵魂便归己所有。此后魔鬼施展了百般诱惑,牵制浮士德的万般欲望,共同经历了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几个阶段。——译注

[12] 切斯特顿(G.K.Chesterton,1874-1936),英国哲学家和作家。——译注

[13] 芜菁是萝卜的一种,芜菁灯就是把里面掏空的芜菁镂出鬼脸,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里面,晚上用扮鬼来吓人,类似万圣节的南瓜灯。——译注

[14] 《强盗新娘》。——作者注

[15] 该句取自《格林童话》之《强盗新娘》。故事中那位准新娘发现自己的未婚夫实为强盗,结婚只是为了谋财害命。姑娘巧妙地在婚礼上以说梦的方式间接地将自己发现丈夫为盗贼的真实经历公之于众,最后强盗被抓。姑娘向大家说完自己做过的梦后,对强盗说“亲爱的,我只是梦见这些”。——译注

[16] 斯蒂芬·麦克拿(Stephen Mckenna,1888-1967),英国小说家。——译注

[17] 即Confession of a Well-Meaning Woman。——译注

[18] 大卫·林赛(David Lindsay,1876-1945),苏格兰科幻小说家。——译注

[19] 即Voyage to Arcturus。——译注

[20] 该句出自圣经《诗篇》36:1,此处为直译。作者所引用的经文为“My heart sheweth me the wickedness of the ungodly”。——译注

[21] 特拉赫恩(Thomas Traherne,1636或1637出生-卒于1674年),英国诗人。——译注

[22] 即Magdalene College。——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