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3/4页)

小刚手里拿着一截胳膊粗的棍子,在手里拍了拍,恶狠狠地瞪着何建新:“想跑?”

何建新退后一步,头摇得像拨浪鼓:“没,没有的事,我就是想去镇上打瓶酱油。”

小刚瞄了瞄他的车子,一句话拆穿了他的谎言:“那你的酱油瓶呢?”

这时候打酱油都是自己提供干净的空瓶子,拎着瓶子到供销社,售货员从一个盛酱油的大缸里用有刻度的勺子把酱油舀起来,倒进瓶子里。

何建新强自镇定的说:“我这不是忘了吗?我这就回去拿。”

何建新还想找机会开溜,但小刚往前一站,哥俩好的揽住他的肩膀,对另一个年轻人说:“阿四,你去通知一下何大友,就说咱们请何建新到我叔家做客了。”

说罢,不由分说地强制揽住了何建新的肩膀,把他往杨树村的方向带:“走了,我叔找你有事呢,自行车让咱们帮你推吧!”

就这样,何建新的撂挑子之路才开了个头就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到了村长家,村长也没为难他,还客客气气地请他进去跟大勇几个一起吃饭。

何建新坐下,看着桌子上的饭食不下咽。勉强吃了一碗饭,得到消息的何父何母就匆匆赶来了,一起来的还有他们同族的叔叔伯伯堂兄堂弟,乌压压一二十个人。

何父进门,先看了儿子一眼,瞧何建新安然无恙,没吃苦头,脸色稍霁,扭头对村长说:“林老头,你什么意思?”

村长也板着脸,收起了平日那副老好人的模样,冷淡地打量着何父:“何大友,你说怎么回事?你儿子去年自个儿找上门,跟咱们承诺,今年以低于市场价一毛的钱,收购咱们村的小龙虾,这才干了两天,就想不干了?今天我就把话搁这儿了,如果不帮我们把小龙虾卖完了,你这儿子也别想要回去了。”

何父不服气,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被村长一句话给堵了回去:“你要不服气,去公社告我,咱们到书记面前评理,老头子也不怕!”

在这种穷山恶水做村长的,不可能没点魄力,否则拿什么让人信服,震慑一村的青壮年。

何父扫了一眼院子里几十个横眉竖眼瞪他的村民,知道今天这事讨不了好。因为小龙虾卖不出去,侵犯的是杨树村所有村民的利益,这些人绝对会无条件地站在林老头那边。

瞧何父吃瘪,何建新生怕他就不管自己了,忙替自己辩解:“爸,我去年说这事的时候,也不知道他们村今年会养这么多小龙虾啊。去年才几千斤,哪晓得今年就往两三万斤上跑了!这卖不完也不能怪我啊,谁知道会有这么多。”

大勇在一旁吐槽:“咱们两个村挨着,我们今年养了多少亩的小龙虾,你心里没点数吗?”

别说,何建新心里还真没数,他连自己的鱼塘都不管,哪有闲心关心隔壁村养了多少小龙虾。

可这话说出去只怕会让杨树村的村民们更愤怒。何建新像只鹌鹑一样,垂着脑袋,求助地看向何母,不敢再吭声。

何母心疼儿子,拉了拉何父的衣袖,低声说:“建新还在他们手里,他爸,你快想想办法啊!”

何父怒瞪着村长,恼火地说:“林老头,这么多小龙虾,建新肯定卖不完,你就说吧,到底想怎么样?”

经过这两天的事,村长也知道了,何建新就是个不成器的,指望他不可能。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把小龙虾给卖出去,而不是跟何家结仇。

于是,他说:“何建新卖不完,那就找你闺女何春丽。当初何建新找上门来,拍着胸口说得好好的,咱们也不是相信他,是相信你那当了大老板的女儿有办法。她不是建了厂子,有车子,能把货送到外地去吗?那也一样可以把小龙虾运到外地去卖。”

“对,我们当初之所以相信何建新,还不就因为他妹妹是何春丽,这个事你得找何春丽帮忙,不然咱们都进城,守在她厂子门口不走了。”村民们凶狠起来,也是六亲不认,纷纷附和村长。

看到这一幕,何父心都凉了,狠狠瞪了儿子一眼,对村长说:“这个事我也做不了主,我得去跟春丽商量商量,看她有没有办法。”

村长点头同意了:“行,那我们等你的好消息。”

何父看了一眼儿子:“那建新……”

还没问完就被村长粗暴地打断了:“他明天还要去卖小龙虾,今天就住我这儿吧,我这儿空房子多。”

说得好听,不过是想扣押何建新罢了。

何父明白这一点,可到底是他们先放了大话又失言,儿子在对方手里,对方又人多势众,他只能暂且作罢。

“好,那把自行车还我,我现在就进城。”何父说。

这次村长倒是没为难他,让小刚把自行车推出来给了他。

何父直奔县城而去,进城就找到何春丽,把这事告诉了她。

隔行如隔山,农副产品的销售跟衣服区别很大。衣服人人都要穿,小龙虾却可吃可不吃。在销售上,小龙虾这种河鲜一上市就得尽快销售出去,不然死了就大打折扣,而且因为目前的道路不畅通,运输不发达,保鲜手段落后,小龙虾并不能远距离长途销售,只能在产地周边县市销售。

但衣服就不一样了,今天卖不完可以明天卖,县城卖不完可以卖到省城,甚至是外省。实在卖不出去,等快过季的时候还可以打折处理,收回成本。

何春丽虽然两辈子都是农村人,但她两辈子都早早进了城,并不了解八、九十年代农村的发展现状,甚至连村子里现在是什么情况都不是了解。她都是从何建新嘴里听说的,可何建新自己都过得迷迷糊糊的,说的话可信度自然就低。

所以何春丽也没料到是这么个情况,她失声叫了出来:“你说多少?有两三万斤?怎么会有这么多,不是说去年也只有三四千斤吗?”

何父愁眉苦脸地说:“这还只是杨树村的。咱们村,还有隔壁几个村,看杨树村去年养小龙虾赚了钱,今年也都有不少人跟着养,就算没杨树村多,可加起来怎么也得有个上万斤吧!”

何春丽倒吸了一口凉气。若是搁到二十年后,别说几万斤,就是几十万斤小龙虾她也不愁卖不出去。

可现在,油水少,小龙虾做得好吃太废料了,很多人都舍不得放料,做出来的小龙虾自然就不好吃了。像今天何建新拉来那一百多斤小龙虾,厨房就是用水煮的,满满一大铁锅小龙虾,放了两片姜,连腥味都没压下去,味道自然好不到哪儿去。

小龙虾也就机关食堂开小灶或者饭店里才能卖,不适合大锅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销路。

见何春丽脸色阴沉,何父怕她也不管了,连忙道:“林老头做了让步,说可以3毛5一斤卖给咱们。你们厂里不是有一辆大货车吗?把小龙虾运到省城去,一次性卖了,就卖5毛,转手也能赚点钱。不如咱们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