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为了让留美学童不荒废中文学业, 朝廷规定,每隔一段时间,学童们要回到留学事务局补习四书五经, 定期进行考试。还要宣讲《圣谕广训》, 教以尊君亲上之令, 严防学童忘本。

此外,女生还要加补女德课程, 接受关于道德和风化上的规训。

孩子们唉声叹气。都跑到地球另一端了, 还逃不掉考试!

手里拿着吃食,都不愿挪动, 求助地看着林玉婵。

林玉婵也没办法。毕竟朝廷是金主。女生们虽然自费, 但也是沾了政策的光,不能忤逆官员。

对清政府来说, 他们的学业成就还是其次。传统道德是万万不能丢的。留学事务局的规章里有明确规定, 若谁有亲夷忘本的苗头, 立刻遣返回国,终生不许入仕。

当然, 林玉婵也知道, 随着孩子们渐渐习惯美式的自由和开放, 这些教条的规训在他们身上越来越起不到作用。历史的大方向不会有错。他们虽然是清政府栽培的人才, 但日后很多人都会投入到反清革命、乃至民国建设之中。什么《圣谕广训》根本没用。

所以就姑妄听之吧。林玉婵悄悄做个“左耳进右耳出”的手势,催他们上楼。又指指小桌上的水果布丁, 表示会给他们留着。

孩子们这才稍微展颜, 一个个摆出老学究样子,迈着八字步上楼。

林玉婵自己留在楼下, 趁着还有精力,积极社交。

来贺年的都是当地名流, 其中不乏成功的商人。

林玉婵自费来美国一趟,什么东西换成美元都花着心疼。她不忘本行,想着要是能拉几个大单子,好歹把路费挣回来。

因着怀孕有喜,她在众客人当中也算是众星捧月。寒暄几句,很快发现,不少当地商人都和知名跨国洋行有往来,有些甚至还曾去过中国,做过短期业务。

“博雅商贸有限公司。”她熟练地分发名片,“下面多家分号,主营进出口、加工……”

怀孕的女人,脸上看不出业务能力,但亲和力和可信度都拉满。众人很给面子,都收了她的名片,好奇地询问两句。

很快聊到欧洲和远东的经济状况和□□势。林玉婵进入状态,侃侃而谈,打碎一切关于“华人女子温顺谦卑不参与社会事务”的刻板印象。

“所以,”她笑着说,“若留学事务顺利,日后我可能会定期往返中美。我在上海商界有不少本地关系,诸位若不愿让大洋行多赚一笔差价,欢迎前来洽谈。”

十九世纪的世界,长途旅行者寥寥,每个旅客都是行走的机会和资源。这一点,美国商人也都清楚。能逮到一个往返中美的华商,尽管是女子,也是不可多得的人脉。

“您认识贝满夫人?”一个年长的斯坦顿夫人忽然询问,“太巧了,我和她一起在康涅狄格长大……”

林玉婵也十分惊喜,美国女知识分子的圈子好小啊。

随即遗憾说道,贝满夫人已于去年去世,和她的丈夫一起葬在上海。她的贝满女塾有人接手,规模越来越大。

斯坦顿夫人垂泪,“可怜的爱丽莎。我还想邀请她来参观我的女校呢。”

林玉婵睁大眼,肃然起身。

“请问您开办的学校是……”

-----------------------------------

靠着斯坦顿夫人的介绍信,林玉婵顺利叩开了几个女子中学的大门。

美国内战迫使不少妇女走出家庭,经营农场和种植园,打理家族生意,甚至参军,大大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影响力。战后,女子教育在美国东部突飞猛进。女校的种类繁多:有培养宗教人员的女子经学院,有培养中产太太的“淑女学校”,还有(在林玉婵看来)比较像样的、教授文学和科学的初级中学,鱼龙混杂地开在各地。

只要给足学费,大部分学校都同意接收中国女生,但有入学要求。

林玉婵带去了女孩们的英文短作文,在女校教师看来颇有提升空间。

“相信中国女孩们的其他科目都没有问题,唯独英语文学需要提高。”当林玉婵在七个学校碰壁之后,第八位教务主任终于松口,和蔼地说,“八月份入学考试,希望她们的修辞学能更进一步。另外,字要再练练,如果能学点拉丁文更好,希腊文也可……”

林玉婵为难地想,这对外国人来说太不友好了!

什么“英语修辞学”的课本,她读起来都有点吃力。至于拉丁文希腊文,在她看来没什么实用性,不明白为什么所有学校都要求这种科目。

她不想再无功而返,决定讨价还价:“不少孩子都有素描基础,可不可以代替拉丁文科目?体能测试可不可以弥补修辞学的不足?”

从孤儿院出来的几个女孩,都接受过专业的素描培训,有的还曾画画挣钱,起码放在上海都算艺术特长生。

至于身体素质,孤儿院和保良局可不是大小姐闺房。尤其是保良局女孩,小时候个个过得比林玉婵自己还苦,如今听说在寄养家庭砍柴劈柴都一把抓,铸铁锅直接往肩上扛,mom and dad看了直呼我的上帝。

而此时的西方女性体育,不外乎跑跑步打打球,旨在让女生成为健康的母亲。在林玉婵看来根本是小菜一碟。

教务主任有点惊讶,笑道:“身体素质当然是需要的。幸好你的女孩们不缠足……至于会画画,这有何用?”

林玉婵心说,反正比拉丁文有用。

嘴上笑道:“用处大啦。譬如以后做医生,需要画解剖图吧?做建筑师、工程师,也需要绘图……”

教务主任更是摇头,礼貌地笑道:“哪有女孩子做医生、建筑师、工程师的?据我所知,Vassar, Mount Holyoke……No no no, 没有女子高等学院会开设这些科目。”

林玉婵很认真的地说:“等她们从您这里毕业,说不定就有了。纽约州已经有女性获得了科学专利,康涅狄格州已经有女性冒着阻拦上街投票,这些都是近几年发生的新鲜事。您有没有想过,未来的某一天,女人不再是科学家的助手,而是主宰实验室的科学家本人;她不再是负责配药的护士,而是开药做手术的医生。工业革命和机械工艺弥补了女性力量的不足,让她可以长途旅行,采集标本和化石,可以设计机器,送到工厂制出成品……现在已经十九世纪啦。二十世纪近在眼前。当女性唯一的劣势——体力——和男性相差越来越小的时候,有什么是我们女孩子不能做的呢?”

这番豪言壮语,放在当今的中国、甚至保守的美国西部南部,多半只会收获各种愤怒的谩骂;然而在全美最为开明的新英格兰地区,这些思想已然开始萌芽,已经被先锋女性写进了标语和小册子,润物细无声地渗进了知识女性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