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第2/5页)

他让冯二笔给每人发了一本册子。

“其上皆为尔等为官以来的罪证,若是胆敢滋事,这些罪状都会上达天听。”

众官吏:“……”

这么绝的吗?同归于尽的招数都想好了?

唯司农、司工二吏有些不舍。

他们负责庆州农业、工业多年,见识到楼喻的手段,看到庆州府的改变,说句实在话,他们更希望楼喻当庆州府的主人。

敲打过众人,楼喻回到王府。

庆王妃正给他准备行礼,一边准备一边叹气。

儿行千里母担忧。

京城就是个吃人的地儿,她家雪奴这般乖巧,要是被欺负了可怎么办?

见楼喻归来,她上前替他整整凌乱的衣襟,嘱咐道:“娘已去信京城,等你到了京城,你大姐姐会去接你,你就在侯府住下,别住那劳什子行馆了。”

四年前庆王从京城回来,跟她哭诉了一夜,说行馆的饭难吃,床难睡,啥啥都不好,实在受罪。

她可不想自家儿子受这罪。

楼喻眉眼弯起:“娘,既然有大姐照顾我,您就不用担心了。”

“怎么不用担心?”庆王妃瞪他一眼,“如今世道混乱,路上不太平,那些难民、土匪一个个如狼似虎,娘怎能不担心?”

楼喻无奈:“有随行府兵,他们会护我。”

“你能带多少府兵?”庆王妃还是不放心,“最多两百人!”

要是遇上成百上千的难民潮,府兵再厉害也抵不过啊。

“别担心,”楼喻凑近庆王妃,眨眨眼,“儿子早就有准备。”

八月廿三,庆王世子车队驶出城门,随行人员有冯二笔、霍延、杨继安、孙静文、周满以及二百府兵。

带上孙静文,是为了记录沿途地形。

带上杨继安,一是为陪同孙静文,二是楼喻看重他年纪小。

年纪小,等于示人以弱,会让人轻易忽视,恰恰杨继安颇有急智。

而且,在楼喻看来,杨继安这样的人,不适合被困在一方天地里,他更应该出来开阔眼界。

京城之行,将是一次不错的历练。

车队行了大半日,来到庆州与宜州交界。这一路上,他们都没碰到难民。

当然碰不上了,毕竟庆州的难民都跑去庆州府,在楼喻的管控之下,已经没有四处游荡的了。

但宜州有没有难民不好说。

他们这车队太过招眼,虽然看起来威风凛凛,但若是碰上大的难民潮抑或是小股起义军,说不定会来一场混战。

前方有一人站立等待,着一身玄衣,面容清秀端正,正是冯三墨。

楼喻下令停车。

冯三墨行至马车前,“拜见殿下。”

“起来吧。”

楼喻从容下车,吩咐冯三墨:“办好了?”

“幸不辱命。”

楼喻笑道:“那好,这些马车就交给你了。”

他出发前,曾另派一车队抵达宜州地界,设计一场庆王世子路遇山匪下落不明的戏码。

打了一个微不足道的时间差。

虽然可能有点多此一举,但凡事谨慎点没坏处。

冯二笔从马车里取出包裹,“殿下,咱们这就换上?”

“好。”

所有人,包括府兵在内,全都换上破烂的衣服,披头散发,将自己打扮成难民模样。

楼喻穿上粗衣麻布,觉得还挺凉爽。

他揉乱了头发,问冯二笔:“如何?”

冯二笔看看他,又看看已经迅速变装的霍延,迟疑道:“殿下,霍延那样的才行。”

楼喻转头去看霍延,差点没惊出眼珠子。

原本英俊帅气的少年,竟摇身一变,成为蓬头垢面的逃荒难民。

楼喻不由竖起大拇指,绝!

其实最关键的是楼喻太白了。

霍延及府兵们日日训练,皮肤全都晒成了小麦色,与养尊处优搭不上边儿,杨继安和孙静文当过难民,年纪又小,扮演难民手到擒来。

唯独楼喻和冯二笔。

两人细皮嫩肉,一看就是过惯好日子的,跟其他人根本不是一个画风。

抹黑不是不行,躯干藏在衣服底下可以不抹黑,但脸、脖子、手臂、脚都得抹黑。

可他总得洗手吧?要是脸和手肤色不一致,很容易被人看出来。

楼喻想了想,“逃难的也不仅仅是寻常百姓,有些大户落魄了,或是被土匪洗劫了,都可能会逃难。”

霍延颔首:“可以。”

冯二笔一笑:“那奴还是殿下的小厮。”

“路上就别叫殿下了,叫少爷吧。”楼喻吩咐。

冯二笔高兴地应了。

楼喻又对霍延道:“如今咱们是一个难民队,我和二笔是富绅家的少爷和小厮,你是我家护院,有没有问题?”

霍延眸中闪过一丝笑意,“没有问题。”

如此,二百多个“难民”就这么踏上宜州府。

宜州府没有藩王,只有知府坐镇。

府兵们将楼喻围在中间,霍延和冯二笔随护左右,杨继安和孙静文紧随其后。

众人皆训练有素,徒步倒也不是难事。

如今世上难民纷起,这不,没走一会儿,就碰上了一小股难民。

难民大概七八十个,有老人也有小孩,看起来是正经逃难的,没有“进化”成流匪。

对方见到他们过来,似乎被气势所慑,往路边上避了避。

他们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一看就是饿狠了的模样。

楼喻拍拍杨继安的肩,杨继安会意,立马钻出队伍,跑到那群难民面前,找到一个老人家,道:

“敢问老丈,前面是不是宜州啊?”

他一个小孩子,很容易让人放下防备。

老丈点点头,“是宜州,你们要去宜州?”

“不晓得,能去哪去哪呗。”杨继安愁眉苦脸。

老丈倒是个好心人,幽幽劝道:“你们别去宜州了,那地儿不安全。”

“为什么呀?”

老丈觑一眼楼喻的队伍,“我看他们都是壮小伙儿,去了只能被拉入土匪窝,到时候刀剑不长眼,一不小心命就没了。”

“什么拉入土匪窝?”杨继安继续问。

一个青年男子走出来,审视杨继安:“你问咱们这么多,我还想问问你呢。”

杨继安乖巧点头,“大哥哥你问吧。”

青年:“……”

小孩这么上道,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他轻咳一声,看一眼楼喻那边,问:“你们是从庆州来的?”

“是啊。”

“庆州也闹饥荒了?”青年很是失望,“我在路上听说过庆州会接收难民,这才……”

杨继安:“庆州确实接收难民啊。”

“那你们怎么没留在庆州?”青年不解。

“因为留在庆州,要跟官府签契约的,五年内都要留在庆州给官府干活。”

小孩脆生生的话,瞬间让难民队伍哄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