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第3/5页)

“我都说了不要去庆州!现在好了,去了庆州就要卖身!”

“是啊,还不如留在宜州,至少不用听那些贪官污吏的!”

“咱们往回走吧!那些怂恿咱们去庆州的都不是好东西!”

眼见群情激愤,青年不由涨红了脸。

杨继安又道:“给官府干活挺好的,有钱拿,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做得好了还有奖励,过年过节还会发节货,你们可以去啊!”

“这么好,你们怎么没留下?!”

“就是就是!想骗我们去卖身,没门!”

在难民眼中,给官府做事就是服徭役,当然不愿意。

青年却仿佛抓住希望:“你说的都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杨继安不悦道,“我们不留庆州,是因为官府不收。”

难民都安静下来。

青年问:“为什么不收?”

看起来都挺年轻力壮的啊。

杨继安糊弄他:“咱们以前靠着山头过活,后来老百姓都跑了,咱也只能跑,可庆州官府嫌弃咱们出身,觉得咱们不安分。”

靠山头过活,那不就是土匪吗!怪不得气势这么吓人。

难民们不约而同退后几步。

青年尴尬地笑笑,“多谢啊。”

杨继安无所谓道:“没事,不过还请你告诉我,宜州到底怎么了。”

“没怎么,或许对你们来说还是好事,”青年叹道,“那儿有人集结了一大帮流民匪众,还差点将府衙掀了。”

要不是他们这群人瞧着弱,说不定也被强迫入伙了。

青年好心提醒道:“你们要是去宜州,碰上他们的话,可能要被他们拉着一起反对官府。”

杨继安眼睛一亮:“这个好!”

青年:“……”

不愧是土匪,庆州没收他们是明智的。

两方人马都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此别过。

杨继安归队,一五一十说了宜州的事儿。

楼喻赞道:“可以啊,说咱们是土匪,确实挺像。”

他本来还为府兵气势感到头疼,杨继安倒是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行吧,那他们就是土匪演变成的难民。

“殿……少爷,”冯二笔哭笑不得,“宜州都那么乱了,咱们要是被抓去当叛军可怎么办?”

楼喻笑了笑,“咱们土匪出身,不是正合适?”

原书里,难民发展成起义军,首次大规模造反不在宜州,可见宜州的叛军并没有成气候。

他们眼下是难民,不是什么世子车队,在宜州叛军眼中,不是亲人也是兄弟,不可能上来就刀剑相待。

所以楼喻并不是太过担心。

随行的二百府兵,都是参加过阳乌山剿匪的,自然也不会害怕。

一行人继续前往。

路上时不时遇上小股流民,皆由杨继安出面“哄骗”去了庆州府。

对此,楼喻很感谢其他州府的“劳务输出”。

第三日下午,楼喻一行人行至“三斤坡”。

三斤坡距宜州府城约十里远,是宜州相当著名的胜迹。

此地本不叫三斤坡,这个名字有特殊来历。

大盛开国皇帝曾在此承过“三斤救命粮”的恩情,建立盛朝后感慨那位恩人的善心,特命名“三斤坡”以此表示感激之情。

可如今,三斤坡满目疮痍,何其讽刺?

这里不久前似乎发生过一场械斗,坡上血迹点点,令人生寒。

若是开国皇帝见到,恐怕要气活过来。

忽然间,一道高亢嘹亮的哨声传来,楼喻眉梢一挑,与霍延对视一眼。

果然,下一刻一队人马蜂拥而出,手持弓箭对准楼喻等人。

他们而今在坡下,身后是贫瘠的荒地,身前是四十五坡度的土丘,无处遮掩,无处逃脱。

还能怎么办?

假装投降呗!

来三斤坡之前,楼喻已打听清楚,三斤坡上有股叛军势力,就是差点掀了宜州府衙的那拨。

叛军头目叫郑义,屠户出身,三十来岁,脸上有道疤。

造反的原因暂不清楚。

突然冲出的这群人里,明显没有郑义,估计只是一群探路的喽啰。

一人站在弓箭手后面,扯着嗓子大喊:“你们是什么人?!”

霍延示意身边一个府兵。

那府兵立刻对吼:“大人饶命啊!咱都是逃难来的!”

徒步三天,府兵们见的流民多了,也渐渐与流民同化,敛去了身上气势。

他们一个个蓬头垢面,神情疲惫,与流民无异。

如今四面八方的难民遍地都是,坡上人倒也没怀疑。

那人拽文道:“此乃义王地界,尔等同为天涯沦落人,不如同我等一起举事!”

拉人入伙,还得用弓箭威逼,操作实属骚气。

幸亏楼喻没用庆王世子名义经过宜州,要不然铁定会被这群流匪盯上。

府兵回道:“原来真是义王!我等久闻义王威名,特地前来三斤坡拜会!还请兄弟引荐!”

坡上人:“……”

他们义王名号都这么响亮了吗?

有人主动投名,当然是好事。

那人道:“尔等在此等候,我去禀报义王。”

片刻后,一名面带刀疤、满脸横肉的壮汉走出来,另有两人分列左右。

应该就是郑义和他的两位兄弟。

郑义俯视坡下众人,见都是些年轻力壮的汉子,不由大悦,脸上堆起笑意,嗓门粗莽道:

“哪位是话事人?”

方才出声的府兵站出来。

他身材健硕魁梧,虽比郑义稍显单薄,但已经很够看了。

郑义颇为满意,他就喜欢这种比不上自己但又能用的人。

“听闻义王勇闯府衙一事,我等感佩非常,特来拜会!”

郑义被捧得很高兴,和颜悦色问:“你叫什么名儿?从哪来?可愿与郑某一同举事?”

“在下蒋勇,以前开过镖局,跟兄弟们走南闯北虽然辛苦,却也能糊口度日,怎知那群贪官污吏不做人!竟逼得兄弟们走投无路,这才落草为寇。”

蒋勇哽咽几下,红着眼继续道:“义王义举,着实令人畅快!与其打劫老百姓,不如打劫官府,要不是杀千刀的官府,咱兄弟也不至于沦落至此!”

他说得情真意切,连楼喻闻言都生出几分同理心。

人才啊!

他暗中戳戳霍延,见霍延看过来,竖起大拇指:眼光不错嘛。

霍延失笑,默默挪动一步,用身体挡住他的大拇指。

楼喻低首轻笑,还真是谨慎啊。

郑义深受触动:“既如此,蒋兄弟不妨来我三斤坡,与我等共商大计!”

于是,二百号人被带上三斤坡。

三斤坡地势比较复杂,兼林木茂盛,视野不清,很容易走错路或者误入陷阱。

楼喻造访三斤坡是带着目的来的。

一是宜州与庆州接壤,算是京城到庆州的最后一道门户,于庆州而言,有一定的屏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