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第2/5页)

采夏道:“是真的。殿下听说了你的事,觉得你救人的事情值得表扬,特意吩咐衙门的人给你发奖励呢。”

“那、那我明天该穿什么?我要不要说话?”

“就穿咱们厂里的制服,大人们问什么你就说什么。”

汪小花已经感动得语无伦次。

“纺织厂女工受殿下表彰”一事,迅速在新城传开,举城哗然。

纺织厂女工他们知道。

殿下他们也知道。

但这两人是怎么同时出现在同一件事情里面的?

根本八竿子打不着啊!

殿下是何等尊贵的身份?女工又是什么身份?

她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殊荣?

人们越是好奇,就越是想挖掘真相。

于是,汪小花救人事迹被扒出来了,王栓休妻的事情被扒出来了,被救者的身份也被扒出来了。

大多数人当然是夸赞汪小花救人的善举,抨击王栓的无情凉薄和被救者的忘恩负义。

只有少部分人持反对态度。

但不管怎么说,王栓一家和那个被救者在新城成了过街老鼠,人见人骂。

“真是大快人心!这种男人离了正好!汪娘子在纺织厂做工又不是养不活自己!”

“就是,听说他们家三个人加一起都比不上汪娘子能赚钱,就这还嫌弃汪娘子呢,真是脸大如盆!”

“太爽了!汪娘子得了殿下的表彰,这可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听说还有金子做的奖章,还有二十两银子,还有牌匾呢!”

“哈哈哈哈,我估计王家都后悔了吧?”

“谁说不是呢,我就搞不懂了,这么好的媳妇他们干嘛不要?”

“听我小叔子说,那个王栓外面好像有人了,还怀了孕,不想让汪娘子继续占着正室的位置,又想霸占汪娘子的嫁妆和这几年赚到的钱,这才使了这招!”

“嘶,照你这么说,我怎么感觉那个被救的白眼狼也不对劲?他们不会是一伙儿的吧?”

“天哪!不会吧?那汪娘子也太惨了!”

“如果是真的,我诅咒这几个人以后遇到危险没人救!”

“不用你诅咒,那个王栓的差事丢了,据说上了衙门的黑名单,一辈子都不准再录用,还有那个司户,也被撤职惩罚了。”

“是的呀,而且有殿下做主,王家的休书作废了,汪娘子跟王栓和离,还带走了所有嫁妆,以前上交的钱也都拿回来了!”

当然,赞叹声有,反对声也有。

尤其是一些酸腐文人,私下底还说楼喻堂堂殿下,竟管这些私宅之事,实在有辱斯文。

这些话都被暗部原封不动地呈给楼喻。

楼喻只觉得好笑。

这可不单单是私宅之事。

在楼喻的指导下,庆墨书坊终于印出第一份《庆州旬报》。

报纸分为好几个版块,包括要闻、时事、生活、娱乐、美文赏析等几方面内容。

这第一份报纸,楼喻自然精心安排了每一版块的内容。

要闻着重描写了庆州纺织厂女工汪小花英勇救人的事迹。

这篇文章由邵秋兰执笔,从汪小花的视角,描述了救人时的惊险、救人后的喜悦,展现出了她舍己救人的非凡勇气。

她措辞质朴动人,读罢令人心涩难平。

时事这一版块,将重点放在天下形势上,分析了大盛如今的局势。

比如哪几个州府应召勤王,投入庆王世子麾下;比如越王吞并了几个地盘;又比如史明这边的进展。

一切都从客观实际出发。

当然,史明现在称帝,大盛可能不是大盛了,但少有人承认他的帝位,他尚且没有统一天下,充其量只能算个王。

生活版块,楼喻主要体现庆州百姓的生活现状,并让人采访了庆州百姓,通过他们朴实无华的话,勾勒出庆州百姓平安喜乐的生活画卷。

第一期描写庆州,后面还可以换州府描写。

娱乐版块,楼喻打算让人连载话本,偶尔说些奇闻轶事。

美文赏析第一期,用的是范文载的文章。

不论这篇文章写了啥,写得怎样,反正只要是范文载写的,天下大多数文人士子都会争相追捧。

总而言之,有范文载这个活招牌在,《庆州旬报》第一期不愁卖。

在庆墨书坊的努力下,《庆州旬报》被运往全国各地售卖。

书坊打着“范公新作”的旗号,不少人都吃这一套,纷纷掏钱买报纸。

而且这报纸是个新鲜玩意儿,花两文钱买一个新鲜也不亏。

他们本来都是冲着“范公新作”去的,等赏析完范公文章,他们无聊之余,便又阅览其它版面。

不看白不看。

《震惊!纺织厂女工拯救落水男子竟被夫家抛弃!》

《政庞土裂,呜呼哀哉!》

《那些年,我种过的土豆。》

《娘子,为夫错了!》

以上皆为每个版块的标题,虽然用词粗俗,但就是有种魔力,勾得人心痒难耐,一边皱着眉咧着嘴,一边完完整整地看完了。

“这写的什么东西!有辱斯文!有辱斯文!这些渣滓如何能与范公的锦绣文章相提并论?!”

“我觉得那个女工挺英勇的,身为一个弱女子,竟不顾性命救了一个男子,此等高风亮节实乃吾辈楷模!”

“伤风败俗!休得好!这报纸怎么回事?竟让这等不堪入目的东西侮辱我的眼睛!那个庆王世子也罔顾伦理纲常!”

“唉,天下大乱,我等该如何安身立命啊?”

“土豆是什么?是庄稼吗?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我感觉庆州百姓过得确实挺红火的,要不咱们也去庆州吧!”

“哈哈哈,这个话本好有趣,就是断的太不是地方了!什么时候出第二期?我要买!”

每个人的关注点都不同,每个人对报纸上的内容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有大肆辱骂报纸有辱斯文的,有赞叹报纸新奇有趣的,也有默默攒钱打算买下一期的。

不管怎么说,《庆州旬报》实实在在地火了。

庆墨书坊加紧印刷,又派专门的运输队迅速运往全国各地。

天下虽乱,但苦的大多只有底层百姓,能识字看报的都是一些有底蕴的人家,所以报纸根本不愁卖。

越王手捧《庆州旬报》,看得津津有味。

“王爷,这庆王世子不急着抢地盘,却搞出这个报纸来,实在叫人费解。”门客摇首叹息。

越王正好看到生活版块,不由指着“土豆”说:“这是什么?”

他以为自己是皇族,不识庄稼很正常,不知这是新品种。

门客自然也不知,摇头道:“难道是土里种出的豆子?”

“那跟大豆有什么区别?”越王问。

“可能,庆州那边就是将大豆称为土豆?”门客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