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第4/5页)

管事一一记下,奉命唯谨。

太子诏令下达不久,《庆州旬报》又出一期。

越王嘴上虽骂,身体还是很诚实的。

他边用早膳边看报纸。

看到“笔墨官司”这一栏,差点气炸。

“什么狗屁玩意儿!”

越王妃默默换了一个远一点的座位。

“这像话吗?什么叫太子是正统,咱们藩王就应该帮他勤王?这他娘的也就罢了,凭什么勤王之后,咱们藩王就得恢复旧制各回各家?都他娘的给你勤王了,竟连一点好处都不给!”

其实僵持到现在,越王也疲了。

从目前的形势来说,三方合力助太子铲除反贼,是最合适的选择。

越拖下去,只会让史明越发势大。

江山在楼家自己人手里,总比在外人手里好。

越王本无反心,只是正乾帝近些年来胡作非为,搞得大盛江山乌烟瘴气,且有变本加厉的趋势,实在令人不齿。

后来正乾帝为夺藩王兵权,任由国事蜩螗、四方云扰,这才促使越王下定决心举兵起事。

结果一不小心,江山就被史明那厮夺了去。

这种情况下,他们楼氏子孙当然不能再内斗,而是要一致对外。

越王想当皇帝,天然与太子对立,但为了大局,他可以先一同勤王,把史明干掉再说。

可太子的诏令摆明了没有诚意。

笔墨官司上的这篇文章,只说太子是正统,藩王有义务勤王,却没说藩王能得到什么。

去他娘的!

楼喻为什么会让这样狗屁倒灶的文章出现在报纸上!

难道他要放弃皇位,打算助太子登基?

不对!一定有哪里不对!

他将文章反复看了好几遍,看到“太子仁德厚世”、“太子定会成为一代英主”、“太子不会苛待功臣”等一带而过的语句,不由福至心灵。

越王猛地大笑出声,早饭也不吃了,抓着报纸就往书房跑。

不是笔墨官司吗?不是欢迎投稿吗?

他也可以写文章!

越王明白了楼喻潜在的心思,却依旧乐意入这个套。

能给自己谋利的事,为什么不做?

他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又仔细修改一番,心中甚是满意,立刻着驿使送往庆州。

天下跟越王同样想法的不在少数。

实在是太子的诏令确实模棱两可,毫无诚意。

怎么着,你让人出兵勤王,半点好处都不给,真当自己是皇帝啊?

就算是皇帝,也要论功行赏吧?

你一句“铭诸肺腑”就把人打发了?

人家缺你一句肯定吗!

没人是傻子,但偏偏有人将别人当成傻子。

楼喻看着投稿的信件,不由跟杨广怀失笑道:“倒是有些对不住太子了。”

“殿下言重了,”杨广怀道,“您这般倒是帮了太子。”

其实太子没那么蠢,也没那么小气。

他若当上皇帝,根本没必要对同族的藩王抠抠搜搜,反正都是楼家的。

小气的人,恐怕是野心勃勃的汤诚。

汤诚想要天下,势必要为自己的未来消除隐患。

他不希望楼喻和越王势大,这会给他问鼎天下造成极大的阻碍。

所以他不想给越王和楼喻承诺。

太子就这么背了锅。

按理说,太子占据大义,就算藩王们不满,也不会在这时候翻脸,毕竟大家继续互相牵制也没什么意义,一同勤王已经成为他们之间的默契,端看谁能笑到最后。

可汤诚没想到,楼喻还有《庆州旬报》这个大杀器!

太子被架在火上烤,就算占据大义,也变得无理。

天下人都盯着看呢。

若是以前没有报纸的时候,太子诏令下达也就下达了,除了少数藩王,基本没有其他人知道。

而现在,天下皆知。

史明也知道了。

他坐在龙椅上,双手止不住地颤抖。

太子诏令,倘若越王和庆王世子全都应召,再加上西北军的势力,三方兵马围攻京城,他如何抵挡?

他问朝臣:“诸位有没有应对的法子?”

朝臣皆默。

他们大多是天圣教的拥趸,本来就没什么见识,而投降的朝廷官员,又是一群软骨头,也想不出什么制敌之法。

史明厉目扫过众人,吼道:“你们都哑巴了吗?你们是要等着被他们斩杀吗!”

“陛下。”

有人忽然出列道:“微臣看了报纸,认为太子诏令诚意不足,越王和庆王世子必定心生不满,咱们不如趁此机会让他们无法结盟。”

史明神色稍缓:“如何做?”

“陛下可知霍义霍将军?”

霍义将军当初可是大盛的战神,是西北军的精神领袖,天下谁人不知?

“当然知道。”史明眯着眼睛道,“杜爱卿有什么话就直说。”

出列之人正是杜迁。

京城被攻破后,杜迁向史明投降了。

他如今还是户部尚书。

杜迁垂眸道:“霍义在世时,汤诚不过是他麾下副将,何以霍义死后,他能一跃成为西北军统帅?”

史明立刻明白了。

“你是说,霍义的死,与汤诚有关?”

霍义是含冤而死的,大家都心知肚明。

那么,那些给霍义定罪的证据,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恐怕只有亲近的人才能做到吧!

史明问:“你有没有证据?”

杜迁道:“臣有与汤诚往来的书信。”

霍义的罪名是贪墨巨银,并试图用巨银养兵谋反。

杜迁是户部尚书,弄出那些所谓的“巨银”,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其余朝臣:“……”

其中不乏曾与杜迁同朝为官的,都有些不齿杜迁此人。

太毒了!

史明却赞道:“杜爱卿好计策!就按你说的办!”

霍义的儿子霍延在为楼喻效命,若汤诚陷害霍义的事情传出去,楼喻还能无视汤、霍之仇,与汤诚一同勤王吗?

就算楼喻无视,霍延又会怎么想?

到时候再借机挑拨,让楼喻与霍延反目,楼喻手底下还有可用的大将吗?

呵!

京城的暗部打探到消息,将消息呈递至庆州。

楼喻听冯三墨汇报后,不由乐了。

“我和霍延反目?”

他还真的有点无法想象呢。

楼喻吩咐下人:“请霍将军来一趟。”

不久后,霍延一身军服,入总衙内堂。

内堂中只有楼喻一个人,冯二笔和冯三墨都被他打发出去了。

“坐。”

霍延依言坐下。

楼喻开门见山道:“京城传来消息,史明担心我应召勤王,遂想了个让你我二人反目的主意。”

“不可能!”霍延陡然出声。

他解释这三个字:“我断不会与殿下反目。”

楼喻闻言自然欢喜,面带笑意道:“我知道你不会与我反目,我只是想说,提出这个计策的是杜迁,而杜迁自称他与汤诚有书信往来,意指汤诚乃陷害霍将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