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第3/5页)

“我也不知道……”伏传歪在谢青鹤的腿上,情绪心情都非常放松,说话也漫无目的,“大师兄以前不陪我,咱们都各自做各自的事。突然之间就要陪着我了……我不是不喜欢大师兄陪着,就是担心时间久了,大师兄也会觉得一直待在一起很无趣厌烦……我怎么会不喜欢大师兄陪着我呢?”

“喜欢的心情是一样的啊。”谢青鹤凑近他的脸颊,“你怎么喜欢我,怎么喜欢我的陪伴,我就是怎样喜欢你,怎样喜欢陪着你。这样想一想,是不是就心安理得,再也不觉得忐忑心慌了?”

伏传看着他近在咫尺的英俊脸庞,半晌才轻声说:“若我有大师兄一半好,就不会心慌了。”

谢青鹤微微皱眉。

他已经尽量淡化自己在伏传成长中的影响,万万没想到会在这方面打击了伏传的自信心。

伏传一直都很崇拜他。会突然说出这句话来,只怕还是近日喂招喂出来的后患。

有些人的存在注定就是高山仰止,远远看着高山还能称赞一声雄伟,真正日夜站在山脚抬头去看,这座高山所带来的压力和阴影就太大了。

除非和谢青鹤分手,站得更远一些,否则,这是死结,伏传只能面对。

不等谢青鹤说话,伏传已经伸手抱住了他:“我知道。若我也不配大师兄,世上再无人堪配。大师兄,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谢青鹤摸摸他的脑袋:“嗯。从相识到现在,我从不曾失望。你很好。”

龙城,未央宫。

两个穿着灰衣的宫监静悄悄地进门,悄无声息地将殿内所有灯烛点燃。

已经到了傍晚,皇后宫中的大太监探头探脑往殿前看,守在门口的大内总管则悄悄摇头。

自从六年前皇帝意外断了脊柱之后,皇帝就再也没有往后宫去过。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所有的宠妃都歇了菜,也就是皇后还不死心,每逢初一十五,都会派大太监来太极殿看一眼。

按照后宫规矩,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是皇后的日子,皇帝必要去皇后宫里。

就算皇帝受伤不良于行,不再临幸后宫了,每逢初一十五,也会让人送些礼物去皇后处。

就是凭着每月两次的赏赐,皇后守住了后宫正位的尊严,牢牢地掌控住了后宫势力,没让后宫生乱,哪怕皇后无子,几位妾妃所出的皇子日益长大,靖□□的后宫却非常安生。

过了一会儿,殿中响起皇帝的声音,大太监连忙进门听旨。

待大太监出来的时候,早有准备好的赏赐连带着皇帝口谕,一起往长秋宫送去。

皇后宫中的大太监就叹了口气,摇摇头,跟着往回跑。

皇帝不临后宫,后宫自然也有怨言。

只是皇帝断了脊柱,压根儿都站不起来了,后宫再哀怨又能有什么用?

皇后与几位有子嗣的后妃口口声声都在维护皇帝尊严,反手打压无子有宠的妃子毫不手软。这么多年过去了,皇后的地位稳如泰山,她才是最不希望皇帝突然往后宫跑的人。

“娘娘,听说宫门下钥不久,三爷递牌子请见,陛下就命令开了宫门,请三爷进殿详谈。”大宫女凑近皇后耳边,小声禀报。

皇后拿珍珠粉敷着脸,说道:“知道了。”

“这么晚了,也不知道那三爷是要怎么孝敬陛下。”大宫女口气里带了一丝酸气。

“他怎么孝敬陛下,轮得到你琢磨?”皇后也没有生气。

皇后当初曾想过将这宫女献给皇帝固宠,来不及实施计划,皇帝先出了意外。大宫女还心心念念要去皇帝身边侍疾,这么多年过去了,仍是痴心不忘。

有这么一段往事在,皇后对她颇为容忍:“以后不许再说了。下去吧。”

打皇帝登基开始,身边就有年轻漂亮的宠臣出入,走了一位束二爷,又来了一位李三爷。

皇后从来不吭声。所谓宠臣,既不能生皇子,更不会进后宫。满宫宠妃的时候,皇后留着那位二爷与后宫宠妃分宠,如今皇帝连后宫都不进了,她去招惹那位三爷做什么?嫌自己好日子太长了?

另一面。

李南风拿着伏传亲笔信,匆匆忙忙走进殿内。

宫监帮着他解下御雪的斗篷,他回头就看见皇帝一手抵着下唇,轻咳着缓解肺部的不适,仍在低头伏案,批阅堆积成山的奏折。

“陛下辛苦。”李南风说话时带着一丝怒气。

几个宫监见势不妙,连忙退了出去。

皇帝抬起头来,眉目疏朗慈和,还带了一丝温和,问道:“谁又惹你生气了?”

李南风气冲冲地上前,呼地把那封信摔在了御案上。

信封顺着御案飞了出去,落到了地上。皇帝腿脚不便,坐在御座上勾了勾,没能勾到那封信。

看见皇帝艰难的动作,李南风马上意识到自己过分了,他连忙上前把那封信捡起来,顺势跪在皇帝身边,低声说:“二师兄。”

“没事。”皇帝将信封拆开,看见伏传的笔迹就笑了笑,“字有进益,是跟着大师兄学的吧。”

他看信的时候,李南风就忍不住骂人了:“他跟在大师兄身边,就没跟大师兄学到一分道理!把苗疆几个鸟人挪到北地之后,天天使人来传话,管这管那,从头管到脚,恨不得派个‘钦差’到我跟前竖着,耳提面命!——好嘛,他是掌门弟子,他说话,我一个被放逐的罪徒岂敢不听?”

“如今出了点破事,我专门叫人去请示他,他倒是会训诫人了!”李南风气得拍桌子。

皇帝将整封信看了一遍,说:“他起先给你写的那封信呢?”

李南风没好气地说:“早烧了。留着抱蛋呢!”

皇帝低头看着那封信,说:“我记得他最先给你写来求情的那封信,措辞也是很客气恭敬的,并没有拿着掌门弟子的威风。”

“那时候他写的是私信,自然不敢拿乔。”李南风说。

“这封信……也是很客气的。若以掌门弟子的身份来说。”皇帝将书信再看了一遍,“我如今有两个想法,你听一听,觉得哪个合理。”

李南风表示洗耳恭听。

“这两封信是小师弟写的。平常向你询问北地苗民安置的书信,可能是出自外门之手,小师弟并未过目。”皇帝说。

李南风直接就否认了皇帝的这个猜测,冷笑道:“我在外门好歹也执事十多年,除了他,外门谁敢用这死了亲爹的口气跟我写信?纵然不是他的亲笔,也是他的授意!”

皇帝比较倾向于此。

被李南风强烈否认之后,皇帝才说了后面一个推测:“平时的书信都是小师弟写的,这一前一后两封态度客气的书信,可能是……大师兄知情,所以,才会写得客气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