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2/3页)

秦放看着他们对骂,看的他脑瓜子都疼了。他仿佛想起了小时候,村子里的妇人吵架,就是这个场景。

秦放蹙着眉头对吕校尉道:“把冯大夫带走,暂时把冯家医馆封了,所有跟这件事有关的人都被严加看守,一切等杜大人来了再定论。”

吕校尉:“是。”随后,他拎着冯大夫离开了。

老百姓们还聚在一起纷纷讨论,有些偷偷的打量秦放。

秦放对着他们道:“大家也别堵在这里了,再过几天钦差大臣要来了,你们当中谁有什么冤屈的,也回家理一理,到时候一并告诉钦差大臣。再者,你们当中有被五里坡盗匪抢了钱财的,也理一理,待钦差大臣到了之后,会适当的补偿你们。

不仅你们,大家还要相互告知那些被抢了钱财的老百姓。同时,我希望你们记住,这是朝廷的恩赐,是皇上的恩赐,大家要谨记朝廷的好,谨记皇上的好。”

“谢谢将军。”

“将军,我们知道了。”

“谢朝廷记得我们,谢皇上记得我们。”

大家高兴极了,这些人中,被五里坡盗匪抢了东西的不在少数,有些人或多或少都被抢过,现在朝廷能补偿他们一些,哪怕再少,他们也高兴。本来就不指望的东西能够回来,这是意外之喜,谁不高兴?

环水县老百姓的生活在钦差大臣到来之前,肯定是有波动的。因为秦放说过,老百姓被盗匪抢劫的东西,朝廷会适当的做出补偿,所以环水县的老百姓每天都在等钦差大臣的到来。

同时,关于三千的投诚蛮子,秦放分成了两匹,一批身体健康的人先行,由吕校尉带着一百名士兵,加上一百五十名的蛮子士兵带队。随行的还有杨海燕和昆狮等私卫。

秦放和杨校尉等人后行,一边要照顾生病的人,更重要的是,要等钦差大臣的到来。不过好在李大夫和留了下来照顾生病的人,所以这些人的事情还是比较稳的。

最麻烦的是盗匪窝里救出的那些女子,她们个个都不想回家,因为回家也是丢脸。而且,有的姑娘还是被亲生的爹娘送给盗匪的。盗匪肆意横行,有些薄凉的爹娘为了自保,就送出了亲生的女儿,也就是他们眼中的赔钱货。

杨海燕这次先行,带走了两万两银子,一万五千两是三成的军饷,另外五千两是皇上给秦放的奖励。估计皇上也不知道盗匪窝有这么多的银子,不然给出一成的奖励,他也肉疼,毕竟现在朝廷正是用钱之际。

所以说,还是秦放聪明,模糊了赃款的数量。

三天后,钦差大臣终于到了。

杜科人到中年,可所为见识渊博,又高官厚禄,什么场景没有见过?第一次碰到这种仗势。钦差卫队到了环水县的城门口,一眼看去,几乎是满城的百姓跪下迎接他。

说起来,这种感觉怎么形容呢?一向严谨,在官场上、早朝时都严词厉色的他,有些飘飘然,像是踩在云端似的。而脚下,是这些老百姓。

“大人?”钦差卫队的队长看向杜科,对方也有点闷。这如果老百姓拦截,他们也能闯过去,但眼下的情况时,老百姓在跪下热烈的迎接大人啊,仿佛大人是地方父母官似的。

杜科虽然是文官,但是习武,这次为了早点赶到环水县处理官匪勾结的事情,他是一路骑马的,骑马比坐马车快。

所以他回过神之后,马上就起来了,他下马,只听见老百姓又道:“恭迎钦差大人。”

还有的喊:“钦差大人来了。”

甚至:“钦差大佬也来了。”

以及:“拜见钦差大人。”

总之,老百姓热情的声音是非常明显的。杜科就纳闷了,老百姓这是怎么回事?怎么那么热情呢?不过,杜科也没有乱,他严肃的脸上扬起几分笑容,用生平最慈善的声音对老百姓道:“大家快起来吧,别跪在地上了,起来吧。”说着,还扶起距离他最近的一个老伯:“老人家,这是怎么回事啊,你们怎么都在这里?”他因为赶路,所以连秦放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这些老百姓怎么就知道了?

被杜科扶起的老伯有些受宠若惊道:“回钦差大人的话,自从秦将军告诉我们,钦差大臣这几天会来,我们就每天在城门口等着,今天等到了您,大家心里高兴。”

杜科不知道该怎么说,与其说老百姓热情,倒不如说秦放为什么要把他即将到来的事情告诉老百姓?杜科好奇的问:“秦将军是怎么跟你们说钦差大人的事情?”

老伯老实道:“秦将军说,他奉皇上的命令剿匪了,县太爷官匪勾结被拿下,我们老百姓被抢劫的东西,朝廷和皇上会适当的补偿我们,但是我们要事先理清楚,这样您来了,才能清楚。这不,大家都已经理好了。所以在这里等着您呢。

对了钦差大人,秦将军还说,我们如果有冤情的,也可以找您伸冤,真的可以找您吗?”

杜科怎么回答?必须可以啊。他对老伯道:“老伯,本官刚到环水县,要先去县衙处理事务,你先告诉大家让大家散了回家去吧,两日后本官会沿街敲锣打鼓告诉大家,到时候你们再来找本官。”

老伯尊命:“是。”然后他开始吆喝大家,“大家散了吧,别打扰钦差大人,钦差大人要回县衙……”

杜科也跟着道:“大家散了吧,先回家去。”

老百姓听话的散了,杜科对其中一名卫队道,“你带上几人去打听一下这几天秦放的情况。”怎么就说动这么多的百姓来迎接他呢。

卫队:“是。”

接下来,杜科就去了县衙。不过,杜科还没到县衙,就遇上了冲冲过来的秦放。县太爷被抓,县衙没有人,秦放自然要坐镇。他不仅坐镇县衙,还让士兵们巡逻,以免没有衙役巡逻的县城发出别的事情。所以巡逻的士兵发现钦差大人来了,便去禀告秦放了,秦放这才冲冲的过来。“末将参见大人。”

杜科看着秦放,一个月前,这还是个普通的年轻人。就算是千夫长,可在他这个兵部侍郎的眼中,还是不够看的。说白了,连他家的守卫都不如。那个时候的秦放,没有什么特别的。非要说的话,有些胆识。毕竟在他提出让魏勿担任千夫长的时候,他还敢推荐韩臻。

可是,差不多一个月没见了,这个人像是一把宝刀,在打磨中,慢慢的锋利了起来。

杜科内心有些惊讶,却也不足以让他震撼。他对秦放是有些好感的,这好感来源于秦放的这封信。说起来,秦放送到京城的这封信,让他觉得秦放是个会做事的。剿匪、证据,都一一准备了,而不是把难题丢给他,让他去剿匪找证据,所以这样会做事的人,他觉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