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3/3页)

但之前仅仅是不错的话,那么这次来到环水县,看到这么多百姓迎接他,不管出于什么理由,杜科都有点美滋滋的。所以,他的心情很好。他道:“秦将军不必多礼,请起。”这语气、这态度,比当初在永州军营的时候好太多了。

秦放起身,然后沉默的站在杜科的一边。他本来就不是个多话的人,所以也不会像有些机灵的下属会说些好听的话去攀交上司。比如一般人这会儿会说一句:杜大人一路辛苦了。但是秦放没有。

杜科倒是挑眉看了他一眼,看着他沉默,杜科又觉得好笑。他为官多年,纵然对被人的拍马屁已经没有感觉了,也能直接无视,但是说句实在话,有拍马屁的话,总比没派马屁的话要强吧?可这位呢?杜科摇摇头,也直接开了话题:“方才本官进城的时候,看到很多老百姓在那里等着本官,这是怎么回事?”

秦放道:“他们在等大人。自从前几天末将说了钦差大人会来环水县,为他们做主盗匪的事情,以及其他冤案等事情之后,他们就盼着大人来。眼下大人来了,他们肯定很高兴。”

这话很纯朴,不过杜科听了,嘴角动了动,很受用。“你把这几天的事情同本官说说,你们拿下盗匪窝,把所有的盗匪都抓了,竟然不伤一兵一卒,你倒是指挥的好。本官知道你出身寒门,家里也没那个条件让你念书,却还能有这般作为,可见你天适合带兵。”

秦放被夸的有点高兴,要知道杜科可是兵部侍郎,能被他夸,是他的荣幸。不过虽然高兴,也有点颜于表,但是秦放并没有得意和骄傲,他的高兴中带着一抹被认同的高兴,还有一抹不好意思的羞射。秦放带着几许笑意坦诚:“末将的确没有读过书,家中贫寒,父母长辈要养大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已是不容易,故而到了十五岁,末将就代替去服军役了。

虽然服军役辛苦,但是多亏了朝廷开恩,末将在军营里吃的比在家里饱多了。再后来朝廷恩赐了末将的婚事,末将的妻子念过书也识字,于是教末将认字,末将这才有机会装个读书人。等末将认字之后,便买了兵书来看。

只不过……不费一兵一族拿下盗匪的事情,说起来有些惭愧,末将赢的并不君,实乃用了下三滥的手段。”

杜科有些惊讶,没有想到秦放的字还是他妻子教的。朝廷会赐给将士的妻子,那都是一些犯官家里出来的婢女,放了奴籍从良,再把她们配给了将士,这是从启国开国至今就有的,故而一直沿用至今。所以,那些犯官家出来的婢女念过书识的字,但是不奇怪。

不过,这也是秦放自己好学,认识字,看兵书,这要是不上进的人就算有机会在眼前,也未必会抓紧。只是:“下三滥的手段,不知是什么手段,本官也好奇。”

秦放有些羞愧:“是用蒙汗药和迷药。当日雨下的大,又因为盗匪和县太爷勾结,在这环水县可所为高枕无忧,所以盗匪窝的防卫极差。末将就是占着这种优势,潜入了盗匪窝,然后在他们的水里和食物里放了蒙汗药。又担心蒙汗药药性不够,在他们用早饭的时候,再用迷药放倒他们。

实在是……有些……”

“哈哈哈哈……”杜科大笑,他很久没有这么好心情了,“虽说做人要光明磊落,但对什么人做什么事,本官还是赞同的。对盗匪,那本来就是下三滥的人,用下三滥的手段是配得上他们。”什么都讲究君子做派,那是沽名钓誉之辈。在杜科看来,只要能赢,什么都可以。

今上利用魏家和杨家联姻,使夺嫡之争赢的顺利又漂亮,纵然这事若人话柄,但是皇权至高无上,谁敢说到今上的面前?便是背后嘀咕几句,也是躲起来才嘀咕,当事人听不见为净,又怎么会在乎?

谈话间,他们已经到了县衙。

杜科是个干正事的,一到县衙,也顾不得休息,就让秦放把相关证据都呈上来,连同盗匪证词一起的,还有那搜出来的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