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等我赶到时,空手道课已经开始几分钟了。我轻手轻脚地进去,跟平常一样坐到夏琳身旁。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是例行练习时间。我埋头训练,有那么几个瞬间,几乎将这几天所经历的怪事抛到了脑后。可能由于多修了一年课程,平时的我要打败夏琳不在话下。可今天一个下午,我已经被她摔了两回,大腿上还遭了她重重的一踢。

我们一直专心练习到了下课。出门的时候,夏琳转向我:“所以?你怎么了?我的短信你一个字也没有回复……”

我还没决定要不要向夏琳全盘托出,心想她一定会觉得我是疯了。我于是回了一句过气的冷笑话台词:“你听我解释……不行,话太长了,你还是听我概括。(1)”

夏琳翻了个白眼,她知道我已经把《公主新娘》的台词从头至尾背得滚瓜烂熟。“那你总结一下吧,埃尼戈·蒙托亚(2)。到底出什么事了?”

就我对夏琳的了解来说,她最终势必会从我口中挖出整个故事的经过。只要洞察到我有一丝隐瞒,她就会缠着我打破砂锅问到底。

“好吧好吧,”我应道,“我外婆快不行了,她给我留了一幢大房子和很多钱,我爸和我要搬过去和她住一年。我继承了她的特殊能力,她要教我怎么运用这种能力,这样我就能拯救我们生活的世界——差不多就这个意思吧。还有,我差点和一个男孩接吻了。他在地铁车厢里凭空消失了,我想他是个幽灵。”

“你在地铁上差点和一个男孩接吻了?长得帅吗?”不愧是夏琳,这么一番话中她最关心的还是接吻的话题。她有三个哥哥,这意味着她家总有许多男生进进出出,而夏琳总能和其中几个走得特别近。她的人生目标就是确保我能多多恋爱,可目前为止她替我安排的所有做媒计划都以惨败告终。

“嗯,长得挺帅。”我答道,“但我们不是在地铁上差点接吻,而是在我外婆的厨房里——或者说是在某个麦田里。我觉得两种说法都成立吧。”

夏琳好一会儿没说话,只是瞪着眼睛望着我。“好吧,我知道你是不会对我撒谎的,凯特。那剩下的解释就是你精神错乱,或是磕了药……”她顿了顿,“也可能你说的是实话。要把事情弄清楚,你得把来龙去脉都告诉我,随便‘总结’一下可不行。”

“那我们一起来把事情弄清楚吧,我自己也云里雾里呢。”我将日记从书包里取出来,“我真心希望这东西能给出答案。”

妈妈面不改色地在一旁看着我俩对着披萨狼吞虎咽,之后又各自拿了一瓶苏打水钻进了楼上的小房间。毕竟只要有夏琳来我家过夜,我们总是这副德行。我们进房后就把自己埋在书堆里,这要是被妈妈看到了她也不会惊讶,毕竟我们也经常一起做作业。然而,如果那晚她悄悄透过门缝往房内看上一眼,就会看到我俩并排坐着,人手一根火柴,正企图点燃一本老旧的日记本——这光景怎么也该把她怔住了。

我吹灭了蜡烛。“好吧,看来连火也治不了这书。”

“但这书页被火烤过后发出的味道倒是很好玩。”夏琳点评道,“还有这书皮——书皮倒是可燃又写得上字,跟一般纸张没什么两样。这不是很奇怪吗?至少得把书皮做得跟里面的书页一样结实啊。书皮不就是用来保护书页的嘛。”

“说的没错,”我思考了一下,“可是……你以前有没有为了不让爸妈或老师发现,把你想看的书的书胆塞进一本他们希望你读的书的书皮里去过?”

“倒是有,可……”

“或许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想误导其他人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日记。你看看封皮里头写的:1890年。这书页看起来可不像是1890年能制作出来的。”

“在我看来这书页也不像是如今这个时代能造出来的。”夏琳应道,“你就不能打个电话问问你外婆吗?”

“也不是不行,但她也说了这本书会给我带来更多的疑问。我有种感觉,她想让我自己探索一下,看我能不能自己悟出个什么道理来。”

夏琳伸手摸了摸书脊上一小块凸起的地方。“这是什么?好像有什么东西卡在书皮里头。”她稍稍扯了几下,终于掏出了一根亮黄色小棒,大约是两根牙签捆起来这么粗,头上有个黑黑的笔尖。“这是支迷你铅笔。”

我接过小棒细细端详:“看起来是像支铅笔没错,但——你看,从笔尖上刮不出来任何铅屑。我看这是支光笔,就跟我妈以前用的掌上PDA一样,你也见过的吧。你拿笔轻触屏幕,像这样……”

我拿过书,用笔尖轻轻敲击第一页。手写的字体开始慢慢向上滚动。“啊哈,这不是本书,而是台移动电脑之类的东西。”

夏琳看上去很困惑。“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她问,“为什么不直接用一台手提电脑或是iPad?这么做没意义啊。”

“除非你身处1890年,又不想引人注意。”我合上书,转眼间它又成了一本逼真的日记本。“除非你不想让别人发现你来自跟他们不同的世界。”

“奇怪了,我从没看到过类似这样的技术。你外婆怎么会有这样的东西?你说她是一名历史学家,就跟你妈妈一样,是吧?”

我再次翻开书,用手指摸着封皮内侧印着的名字:

凯瑟琳·肖

芝加哥,1890

“我的外婆名叫凯瑟琳,这或许是个巧合,但我可不那么想。没错,她是一名历史学家,但我现在越来越有种感觉,所谓历史学家,对于外婆和妈妈来说具有完全不同的意味。”我随便翻开一页,拿那类似光笔的东西轻触页面顶端,看着文字慢慢向下滚动,直至段落开头出现:

5月15日,1893

芝加哥,伊利诺伊州

我们到达时正值日出时分,正赶上一波人流从火车站赶来。计算没有出错,但地点却不像我们所希望的那般偏僻。城市里到处都是人,我们的出现地点又刚好在热门景点附近,建议下次更换一个入口点。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赶来了芝加哥,只为一睹又一奇观的出现——一个周身挂满了封闭包厢的大圆轮,它转动起来后能将乘客带上高空。这圆轮由乔治·费里斯(3)先生创造,要到下个月才正式开始运营,但现在已引得不少游客前来围观。芝加哥的世博会主办方希望这大家伙足够出彩,能把在上届巴黎世博会上大出风头的埃菲尔铁塔给比下去。

我向大会主办方的女性会务组递交了介绍信,她们欣然接受,丝毫没有起疑。在此请求某“公主(4)”的背景信息。此人不久将前来参加世博会,有几名女人在谈论她。

“那是什么?”夏琳指着页面边上的一颗小星星问。我耸耸肩表示不清楚,然后用光笔点了点它。没有动静。我又试着连点了两下,书页顶端出现了一个小信息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