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撞击(第4/7页)

他不停地点击一个个链接,浏览着。当然,彗星是他最为关心的主题……突然他停住了,被一张图片所吸引。图片上,一个金属物体迎面撞击上了一颗硕大的彗星,在彗星表面激起一圈汹涌的冲击波。图片旁边附有对“深度撞击”计划的简明介绍。

一次划时代的伟大撞击,他在心底由衷地感慨道。那些遥不可及的彗星将不再只是他视网膜上游移不定的光点和一个个充满神秘感的符号。撞击将使彗星内核深层次的奥秘暴露无遗,他欣喜而又略微有些伤感地遐想着。同时,所要撞击的彗星引起了他的注意,“坦普尔1号”,他思忖着。他一下子记起来了,是的,“彗星猎手”坦普尔在法国马赛首次发现了它,时间是上上个世纪中叶,这是一颗回归周期仅为五年半的短周期彗星,他甚至记得这颗彗星在被发现之后曾神秘失踪过一段时间,而在半个世纪前,它又重新如期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看来“彗星猎手”的工作并非毫无意义。

自然,在报道的最后他发现了“将你的名字送上彗星”活动的链接,他毫不犹豫地点击了它。他一点也不感到惊讶,这类活动算不上新颖,一年前他的名字就曾跟随“火星探路者”探测器登上了遍地尘土的火星。他仰头望了望已有些泛白的夜空,将鼠标移至了页面上的空白框,敲入自己的名字,接着按下回车键。屏幕上迅速弹出了一个窗口,是此次活动的纪念证书。他的英语名字很是醒目地出现在了证书的中央,左侧是探测器撞向彗星表面的模拟图像。而证书的右下角印有“深度撞击”项目首席科学家的签名:唐·约曼斯。朴诚靖认得他,一名才华横溢的彗星专家,自己曾拜读过他的早期著作。接下来,他又将证书读了好几遍,最后,他保存下网页,关掉了电脑。

他直起身来,舒展了一下酸痛的身体。此时天色已逐渐明亮了起来,一颗颗星辰正在晨曦中逐一熄灭。被初升朝阳照亮的地平线隐约在远方呈现。这正是捕获彗星的最佳时间——在此刻飞临地球的彗星将与太阳相距最近,彗星的亮度和体积都将因此变到最大。

继续寻找下去,朴诚靖在心中默念道,将望远镜再度瞄向了东方。也许,奇迹就在不久的未来。

D

“发射应该推后一段时间。”唐·约曼斯激动地争辩道,眼前这间宽敞堂皇的办公室、打磨得透亮的阔大办公桌,以及大腹便便的范德勒主任都让他感到莫名的压抑。

在办公桌另一端,范德勒依然保持着职业性的微笑,他有着一副开关似的笑容,“呃,你是清楚的,如果延迟发射计划,撞击就无法在2005年7月4日独立日那天如期上演。”

“可……可我们的探测器还需要一大段时间来改进。”约曼斯强压住心中的怒火。在他心中,整个撞击计划理应更周详、更完美。

“约曼斯,你们的要求或许是合理的。但我想,你们之所以要求推迟发射,无非是想对已有的探测器进行一番修修补补。可与独立日献礼这样的重大事件相比,这些统统可以忽略……”

让该死的独立日献礼见鬼去吧,约曼斯在心中愤愤地骂道,但他仍竭力用平和的语气说道:“主任,我并不反对科学探索与社会效应捆绑在一起。但现在的问题是,外带的附加功能不能阻碍科学探索啊。你难道认为,撞击本身比探测彗星内核更为重要吗?‘深度撞击’是人类首次以‘主动出击’的方式去探索地球以外的天体。我们有理由再谨慎一些。”

约曼斯的话令范德勒皱起了眉头,但他仍慢条斯理地说道:“约曼斯博士,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有时候你必须在现实中做出某种意义上的妥协。你想想,独立日会赋予这次原本单纯的科学活动一层非凡的象征意味,同时,这将攫取到广泛的公众关注。独立日那天,地面上盛大的、灿烂的烟火表演将与外太空中另一场更壮观的焰火相映生辉,这恰好展现出了我们合众国的精神,合众国的历史——”

“不打扰你了。”约曼斯起身打断了范德勒的话。范德勒的夸夸其谈让他无法再忍受下去。他明白,事情至此已无法改变了。他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约曼斯走出了教堂一般的国会大厦。他就像刚从一个长长的令人窒息的隧道里穿过,心中还滞留有一种腻腻的眩晕感。他步履沉重地沿着高高的台阶逐级而下,和煦的风轻拂着他,台阶下是一大片嫩绿的草坪,散落在上面的几只雪白的鸽子在明媚的阳光下悠闲地觅食。这让他想起了十多年前自己青葱的大学校园,那段自在无拘的生活令他怀恋。这些年来,实际上他早已远离了学术界,现在的他更像是个蹩脚的、卖弄噱头的马戏团经纪人,把大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了诸如应付媒体记者或者与政客们讨价还价上面。他已经记不得自己是第几次这般失魂落魄地从身后的建筑物中走出。上次是因为NASA放弃“罗赛塔彗核取样计划”,还是为了面临夭折的冥王星探测计划?——“9·11”事件后,布什政府裁减了多个原定的太空探测计划。不过,让约曼斯稍感欣慰的是,“深度撞击”项目尽管厄运不断,但最终还是艰难地维持了下来——尽管他有时候会怀疑,国会的那帮政客也许真是因为独立日的烟火才促成了这个项目。

E

2005年1月12日。美国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中心。

离发射还剩下最后的十几分钟,唐·约曼斯悄悄地离开了控制大厅。就像是一个急于躲藏起来独自品尝糖果的孩子,他渴望一个人安静地经历这个美妙时刻。

他快步登上大楼的顶层。空旷的发射场如此真实地呈现在他的视野中,就在离他数公里的地方,一座庞大笔直的发射架上灯火通明,上面搭载的“德尔塔II”型火箭已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阶段。“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就安放于火箭的顶部,约曼斯不由哆嗦了一下,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探测器的模样。是的,他对它太熟悉了,他清楚地知晓这个结构复杂的探测器内部每一个部件的功能——尽管它还不尽完美,如同一个天生就带有缺陷的婴儿。但毕竟他就将要降生了。

几分钟之后,探测器就会被送上太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它将在7月4日,也就是六个月后,在距离地面一点三亿公里的外太空径直撞向“坦普尔1号”彗星。

今天无疑是约曼斯人生的辉煌时刻。孩提时代,他就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早是通过阿西莫夫和萨根的节目,他认识了太阳系内各形各色的天体。相比其他天体,约曼斯对彗星赋予了更多的幻想。这些幽灵般的微小天体,散布于太阳系各处,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广袤地带,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奥尔特带、柯伊伯带,都是它们的势力范围。他也解释不清为什么,彗星对自己的这种吸引力仿佛与生俱来,令他痴迷、流连忘返,一直伴随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