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班克斯的文明世界(第3/5页)

哲学上来讲,死亡被看做生命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可以永远存在,甚至宇宙也有走向消亡的时候。刻意避免死亡被看做是一种缺少风度的行为。有了死亡,生命才完整。

每个人对死亡的态度也会有所区别,不同时代也有不同的信条。尽管使用备份技术的居民很多,拒绝备份的人同样不在少数,甚至特意投身危险活动,例如极限运动,就是为了面临无法挽回的死亡威胁。这些人也被称为“死亡挑战者”。居民的平均寿命在三百五十至四百年间。但也可以进一步延长。也有人选择永生,但是这种人不多,也常常被看做怪物。如果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和存在过于关注,这在智能机器看来,可能是一种疯狂的行为。不可理解,也特别无聊。除了死亡以外,人也可以选择成为智能机器,或者一个智能群组的组成部分。

至于说嗡嗡机和主脑的寿命,在“文明”的技术支持下,考虑到个性备份系统的作用,它们可以存活任意长度的时间。所有的主脑,都有自己的备份,因为他们承担的职责十分复杂和重要。书中提到,即便是主脑,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们通常会选择让自己的个性逐渐淡去,成为群体智能的一部分,甚至直接自杀。

科技——反重力与力场技术

“文明”世界和其他一些先进的宇宙文化系统,都掌握了反重力技术,这与他们日常使用的力场技术紧密相关。

借助这种能力,他们可以使用远程控制力量,包括推、拉、切割、甚至其他精准操作。也可以制造防卫力场。此类能力在作用距离和强度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他们可以制造绵延数公里的力场,甚至用力场维持数十公里长的太空基地,但是即便在后期小说里,飞船还是旅行的主要方式,人们还是要靠近事态发展现场,才可以有所作为。

在主脑的控制下,力场也可以在非常遥远的空间以外发挥特定作用,比如在有的小说里,几光年以外的飞船也可以侵入某星球的电脑系统,调取所需的资料,并做出自己想要的修改。

智能机器和相对原始的机械设备,是整个“文明”世界的核心支柱。它们不止体现了文明的最先进技术,也承担了繁重的日常工作。

在“文明”世界的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任何一台主脑都拥有超过人类很多倍的处理能力。存储的海量数据如果打印出来,足够堆成几千颗行星的高度。但是它们实际占有的存储空间却只有几平方米。主脑的操控界面,很多都设立在虚拟空间里。

与此同时,他们也制造了不少小巧、实用的智能系统,满足情报部门的需要,比如昆虫那么大的嗡嗡机,装有智能控制系统的太空作战服等等。那些有智能的特制嗡嗡机也被看做是合法公民。虽然它们生涯的大部分,都处于恍恍惚惚的“掉线”状态,或者活在嗡嗡机专用的虚拟空间里。

能量控制

在物资极大丰富的时代,“文明”人可以收集、传输和存储大批的能量。小说里没有给出很具体的细节。只是提到这跟“反物质”和“能量网格”有关。这是一种未来能量技术,把整个宇宙划分为对应的反物质空间,提供几乎无穷无尽的能源。能源的传输和储存也没有详细的解释,但这方面肯定也特别先进,所以那些体形微小的嗡嗡机,才能爆发出那么惊人的战斗力。

“文明”还可以运用能量武器,其中最惊人的是“网格之火”,是一种对能量网格进行维度转换的技术,可以释放出天文数字的能量,威力超过高强度的反物质轰炸,被小说里的人物称作是“宇宙终结者”。

瞬间转移

“文明”世界拥有利用时空隧道瞬间转移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能力,体积越小,转移的空间越大。后期一部作品中,一个苹果形的嗡嗡机,可以在一光年范围内瞬间转移,这在银河系范围内来讲,可以说转移的距离非常之小。瞬间转移技术,只有在大批居民需要撤离的时候才会引起重视,因为“文明”世界对居民的安全问题非常敏感。

瞬间转移也是“文明”世界军事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说,炸弹可以瞬移到敌方区域引爆,如果有人从高处跌落,嗡嗡机也可以瞬移到他的下方,在他落地之前接住他,等等。

飞船

作为一个几乎全民航天的文化体系,除了类行星轨道居住地之外,飞船就是居民的主要生活空间,也是与外星球接触的使者。一个完整的“文明”飞船,长度可以是几百米到数十公里之间,后者有可能居住着数以十亿计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人工生态系统。

以地球的标准衡量,通用系统飞船的战斗力至少相当于一个国家,而且是强国,甚至相当于一个强大的星球。

“文明”和其他一些先进的太空种族,都是用所谓的“超空间”航行技术。飞船利用“太空内”和“超太空”动力装置,达到多倍于光速的航行速度。一旦速度慢下来,就利用“驱动力场”从能量网格中获取能量。

这些超空间发动机并没有内部反应堆之类的设置,因而也不需要直接安装在船体上。“文明”世界的飞船被描述为看似粗糙的组合体,只有借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设计的精妙之处。加速能力和最大航速取决于飞船质量与驱动能力的比值。飞船可以自己调整动力系统,书中曾有飞船对自己进行改造,配备了超强发动机,达到二十三点三万倍光速。但是大多数飞船,还是要花几年时间才能达到边远地区。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的一大应用领域就是情报收集,“文明”世界喜欢表明自己的存在,也好像有能力发现任何情报。他们使用纳米机器人跟踪潜在的问题人物和热点地区。例如退役的特工和敌方信息系统。借助这些技术,“文明”世界经常显得无所不知。

生存空间

大部分“文明”世界的居民生活在“类行星轨道平台”上,这是一种巨大的人造世界,可以容纳数以十亿计的人口。其他人长期在宇宙空间游历,乘坐“通用系统飞船”之类的运载工具,几乎没有“文明”世界的居民生活在行星上,除非他们在访问其他文化体系。这部分是因为“文明”世界对自身扩张活动的约束,他们不愿征服或者向现有行星移民。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类行星轨道平台”建造技术,他们没有缺乏生存空间的压力。

“类行星轨道平台”通常是“文明”世界利用小行星、陨石和太空垃圾之类不利于宇宙飞行的散碎材料做成的圆饼状平台。模拟行星重力之后,被放置于与恒星保持一定距离的轨道上,略微倾斜,以保证有四季更替。水陆比例约为三比一,通常可以容纳数十亿人口。“文明”世界钟爱这种形式的原因,部分是因为他们把行星看做不经济的居住方式。例如地球,本身的物质材料足够做成一千五百个左右的轨道平台,足以容纳五百亿人口,而现在,球状的地球只居住了六七十亿人,就已经拥挤不堪。“文明”世界不会把行星当做原料制造轨道平台,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相信行星也有灵魂,不应被随意侵犯,另一方面是因为宇宙中有足够的散碎材料可以供他们使用。轨道平台也有自己的主脑,类似于飞船,只不过功能更为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