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2/3页)

那么大的公司,又不是他的一言堂,另两个县既然可以那么快就收到建厂消息,必定也是在公司内部有人的。

“有意见也没用,定山县的条件确实比较适合建厂。定山县是咱们市里最早大规模发展纺织业的地区,五几年的时候人家就定下了发展纺织业的路子。他们那边虽然没什么能在全国叫得上名号的大厂,也不像市服装公司一样大搞出口,但人家的小型纺织厂和相关企业非常多。绳带厂、毛麻厂、印染厂、针头厂、钮扣厂、纺织机器制造厂、维修厂,反正只要是与纺织相关的,人家那边都有配套。”

侯明亮叹口气,问:“平心而论,如果由咱们来给分厂选址,是不是也得选择定山县,这还有啥可反对的吗?”

冯主任拧眉在沙发扶手上敲了两下,沉吟半晌说:“定山县的配套好,但地理位置并不占优势,他们那个县三面环山,山地多耕地少,当初就是因为交通条件太差,又剩余了大量闲散劳动力,才定下了走纺织业的路子。不过,市服装公司是要搞出口的,把分厂建到那个小旮旯里,运输成本可是不低。”

话虽如此,但他们南湾县除了一个地理位置好,也没什么其他优势了。

苗利民与宋恂对视一眼,看来他们之前商量的对策暂时用不上了,县里要是争取不到这个分厂,他们心里有再多的盘算也是白搭。

“其实,咱们也不算没优势嘛,”苗利民如数家珍道,“你看我们团结公社,也是有针头厂和线绳厂的,其他公社也有毛麻厂和印染厂,只不过没集中在县城而已。”

宋恂也接话说:“咱们县对社队企业一直是大力支持的。冯主任提出的‘老鸡生蛋孵小鸡’的办法,让我们这些社队企业受益不少。如今是县办厂帮扶社办厂,社办厂帮扶队办厂,比如我们团结公社新办的织袜厂,年产值至少有两百万,就是由县制衣厂带动起来的。这种以厂养厂的模式,是咱们南湾县的一大特色。如果服装公司的分厂能建在南湾县,也可以采取这种脱卸产品的方式,将零件扩散到社队企业生产,这样不但支持了社队企业的发展,还能反哺服装厂。”

冯主任默默想了想,自己什么时候提过“老鸡生蛋孵小鸡”的办法?

让县办厂帮扶社队工厂,确实是他在大会上提过的,不过并没有喊过什么口号,也没总结出什么经验。

这会儿听小宋一提,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咱们县也有几个服装厂的配套厂,只是规模肯定没有人家定山县的大。”侯明亮也说,“如果真能争取来这个分厂,咱们肯定是要花大力气发展这些配套企业的。”

宋恂在众人脸上扫了一眼,再次尝试开口:“市服装公司要建的分厂,需要年产衬衫七百万件。我以咱们县制衣厂为参考,估算了一下分厂的大致规模,光是建厂就需要最少六百万的垫底资金。六百万可不是小数目,去年咱们县工业产值最高的左家门公社,年产值也才571万元,利润不超过一百万。即便服装公司有钱,让他们一下子拿出六百万,也不容易吧?”

冯主任起身,背着手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端起办公桌上的茶杯滋溜了一口,突然回身盯住宋恂问:“你是想让咱们县出钱,给服装公司建分厂?”

“咱们县最明显的优势,除了地理位置优越,再就是有钱了……”宋恂轻声道。

渔业大县不是说着玩的,南湾虽然面积小,工业产值一般,但渔业产值却能排在全市之首。

否则当初省渔不会选择在这里设立分公司,市广电也不会将渔业电台放在南湾县。

冯主任:“……”

有钱也不能乱花呀,攒点钱哪有那么容易。

下面的公社也不是各个有钱的,好多生产队还没能通电,那些钱得花在刀刃上。

“主任,县里有个制衣厂,我们公社也有个织袜厂,这两个厂的产值和利润,您应该是十分清楚的。”宋恂缓声道,“如果只是让服装公司在咱们的地界上建厂,咱们只能解决一些剩余劳动力,带动一下周边建设,收缴税收,至于分厂的产值和利润是要算在人家总公司和市里的。”

侯明亮也点头道:“我们局里也是看中了纺织业的利润才想要争取一下这个分厂。但如果他们是全资建厂,咱们确实尝不到什么甜头。”

听说要往外掏几百万,冯主任愁的脸上的褶子都能叠起来了,“能解决上千人的剩余劳动力,你们还不满足?还想要什么?”

苗利民插话:“不是咱们满不满足的问题,这不是要争取建分厂嘛,咱们出一部分资金,给服装公司减轻负担,没准儿人家能考虑一下咱们。毕竟这属于工农联合建厂,意义也是大不一样的。”

“哪怕是六百万的一半,也有三百万呢。”冯主任摇头,“太多了!”

宋恂与苗书记对视一眼,便试探着说:“您要是嫌三百万太多了,要不咱们联合其他县合作一下?咱们单枪匹马跟定山县竞争,在硬件条件方面确实有些不够看。临万县和岳东县也有各自的优势,肯定也不想将这个分厂拱手让人。不如咱们跟其中一方合作一下,将这个厂一分为二,建两个规模稍小的分厂。”

苗利民立马接话:“服装公司的产品除了出口,在国内市场也是很紧俏的。咱们南湾县在最东,紧邻砚北港,出口便利。但岳东县在最西边,远离港口,如果单独争取建分厂的话,他们肯定没戏。不过,他们的内陆交通比较发达,不但有火车线路,还有省道。不如咱们跟岳东县联合一下,争取建两个分厂,每家少拿点钱就行。”

冯主任心想,找个最弱的合伙,这就跟当初鲁肃提出的“联刘抗曹”,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是一个意思吧?

不过,人家服装公司真能同意将分厂一分为二,变成两个?

他心里对这件事不报什么希望,但又实在眼馋这个分厂。

于是,最终决定先成立一个临时的服装厂筹备组,他当组长,侯局长是副组长,并且让宋恂兼任了筹备组的秘书,全面负责执行工作。

既然主意是你出的,那就由你亲自去跑吧。

宋恂接下了这个工作,又跟工业局借了几个人。

虽然是个跑腿的活,但跑得好的话,没准儿真能把分厂弄到他们团结公社去。

*

宋恂在县里兼任了一个筹备组秘书,而另一边的项小羽在考虑了几天后,决定主动与领导和同事们交流一下工作心得。

如今广播电台的几个人交了钱和粮票后,已经在公社大院入伙了。

项小羽是个播音新人,中午在饭桌上吃饭时,便没什么顾忌地当着大家的面说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