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给调查组上一课(第2/5页)

直接举报到了上级部门。

上级部门一看,却是不得不重视了。

要知道,当下正是加入WTO的关口,破坏中米关系可是大事儿。

再说,这年头,洋学生多多少少有点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尽管可能没有举报的那么严重,可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没有最好没有。

于是,就有了教育部派人到北广走访调查的这一幕。

把齐磊气够呛,“这帮孙子!学的还挺快!”

……

这里要单独说明一件事。

很多人认为,齐磊本来就不应该这么肆无忌惮、明目张胆地公开讲米国传播策略。又是颠覆东亚审美,又是米国陷阱的,还什么思想殖民?

最后还联合日韩留学生要拍什么讨好好莱坞的电景,以验证他的理论。

这要是有一个人传出去,那不就废了?

好吧,废不了。

这种想法算不上被迫害妄想,但属于过分紧张了。

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解读:

首先,齐磊在课上说的这些,在当下可能是新鲜的,没人说过的。

可是,在不久的将来,有头脑有想法的学者不是只有他一个,他不说别人也会提出来,并且一定是在公开场合广而告知。

甚至比齐磊更早意识到,更早说出来某个点的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没人听到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米国人听不到吗?听到之后就紧张起来改变策略了吗?

没有!

不是他们反应迟钝,也不是他们轻敌,不把这些言论当回事儿。

而是因为,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并不是普通人想像的那样。

我的一个阴谋必须要藏着掖着,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防御或者攻击?

不是的!

影视剧和小说里会这么写,那其实是简化了过程,或者因为剧情需要而进行的艺术加工。

国与国、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之间,大多数时间玩的其实是阳谋,很少有藏着掖着的阴谋。

也就是,相互之间,都知道对方有什么牌。

再说的直白一点,任何阴谋在面对国家智慧,尤其是中米俄这个体量的大国智慧面前,都会显的过于幼稚。

一个人研究出来的阴谋,是不可以对抗一个大国的智库的。

除了偶尔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攻其不备还有可能。其它时候,其实都是“霸王叫”,大家都是明牌的。

除非齐磊这个挂逼,全通过去未来,在预知对方下一步出什么牌的情况下,阴谋和隐瞒还有成功的可能,但也概率不高。

米国知道齐磊把他们的传播策略剖析的很透彻,就弃用过去的传播策略了吗?

不会的。体量越大,智慧集合的效率越高。

但是,体量越大,行动能力也会相应的下降,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拿西方的思想殖民、文化策略来说吧,运行了几十年的传播系统,不会因为被识破就颠覆,太难了。

说句难听的,要是真颠覆了,那齐磊反而赚大发了呢!

重新建立一套新的体系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智慧?

又要重新花费多少时间?还要面临多少利益分配的洗牌?

换不起的。

这就好比,后世中国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米国的社会制度、国际战略出了问题,很大的问题。

那米国高层难道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

可是,他们已经没法去改变了,只能沿着设定好的路线继续走下去。

针对文化传播这方面,他们即便是知道被识破了,能做的也就是你识破了,有防范了,那我就进行一些微调。

比如说,现在的中国蚣蜘当道,可以肆无忌惮的批评、扰乱你的制度和民族自信。

被你识破了,不好用了,那我就换个套路,改成更隐蔽,更不容易防范的方法。比如说,雇佣水军,舆论下放,用更隐蔽的方式挑起社会矛盾。

这总行了吧?

你一样防不胜防,没必要全换掉。

可是,如果真的是这样儿,赢的依旧是齐磊。别忘了,他是个挂逼,一计不成,再想一计?

齐磊比米国人更了解未来的米国策略,而真到了那一步,齐磊就可以利用你新计未成,旧计弃之的空档,搞一些不太可能实现的阴谋了。

其次,也就是第二个维度。

从成本的角度来说,齐磊也不会有那么多顾忌。什么监听的,传到米国人耳朵里,对你进行重点盯防什么的。

米国人防不过来的。

有人可能认为,你齐磊说了那么多,怎么就防不过来你?防你不要太轻松好吧!?

包括之前齐磊去米国,与国内电话联系,也有人认为为什么不窃听?多简单点事儿,监听电话不就全知道了?

你齐磊不知道棱镜门吗?

这个想法……

对!但也不对!

对的是,防范齐磊确实不难,监听更不难,重点关注他的一言一行也太简单了。

可是,米国人绝对不会这么想,更不会这么做。

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从齐磊的角度,或者从上帝视角出发的,监听你能花几个钱?能动用多少国家资源?是很划算的行为。

这是定向思维的推演结果,也就是站在上帝视角,总览全局之后,反推出来的合理逻辑。

可是,问题来了。

米国不是上帝视角,他们的情报部门是散射思维推演。也就是说,他看不到全局,更不知道齐磊这个人对中国的价值。

说的再直白一点,他们如果要监听齐磊,关注齐磊,那就不是监听、关注齐磊一个人。

而是所有和齐磊同级别、同背景的中国商人!

那是一个无比庞大的群体。

棱镜门够庞大了吧?但那也只是针对特定目标、以及极高危群体的监听计划。

即便号称全地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窃听计划,它也只能把目标定在很小的,整个群体都具有高价值的少数目标。

曝光之后,可能看起来很庞大可是,可放到全球七十亿人口里,却是很小很小的基数。

而像齐磊这种在米国人眼里发布反米言论,有点臭钱的中国商人、大学老师有多少?

除了中国之外,其它国家和齐磊类似的又有多少?从千千万万个这种人身上,可能获得多少的情报价值?又要投入多少国防经费?

别的不说,就中国,哪所大学不一大堆清醒的教授老师?言论建议五花八门,反米反的比齐磊高涨多了。公开授课一抓一大把,看上去比齐磊有威胁的更多。

你要知道、这个年代,除了局座偶尔上一上央视的军事栏目,其他虽然还没出现在公众视野,但已经活跃在各个大学的演讲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