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3/3页)

按照明军方面严密侦查、对照,结合历史数据估计,这十七八万人里,只有七八万是二十到四十岁之间的,剩下十万,都是十五到二十之间,乃至四十岁以上。

其中经受过实战洗礼、长期服役的人数,也就是五六万,其他都是预备役退下去后再拉回来的老人,或是刚成年的少年人,哪怕拉上战场也战斗力堪忧。

更不用说,相当一部分在北京城里成长起来的满人少年,因为生活优渥,不用拼命,早已腐化堕落,那些小时候就提笼架鸟过的人,哪里有玩命的战斗意志?

张煌言经过严密的情报整合梳理,最终大致得出一个结论:

“如此看来,豪格在正面至少集结了满八旗中六个旗的全部兵力,因为在大名、魏县和临漳的各处驻地,斥候有发现上述六旗的全部旗号。估计剩下两个,应该是部署在朝着太行山的侧后方,或者北京城里。

豪格在多尔衮死后,也扩编过一次满八旗的现役,听说现在一个甲喇是两千五百人,一个旗就是一万两千五。那六个旗也有七万五千人的正规军了。留在后方的满人正规军应该是两万五,非现役男丁还有七八万。

蒙古军方面,至今发现了五个旗的旗号,但人数应该不多,蒙八旗并没有支持豪格的扩编,尤其豪格和奸后布木布泰关系紧张,此番要不是重新跟我大明开战,可能他都动手对付布木布泰了。

布木布泰出身科尔沁蒙古,现在科尔沁诸部肯定有所观望。至于喀喇沁蒙古,本就是当年林丹汗死后,其子额哲无能投降,蒙古才亡国。现在满鞑子也混不下去了,蒙古人肯定不想一条船上一起死,留了后手,估计这五个旗的旗号,总兵力不会超过四万人。

所以鞑子最后还是依靠汉奸部队提供主力人数。汉八旗多是关外汉人尤其是辽地汉人,以及被抬旗了的包衣充任,跟随鞑子的战意还是不错的,估计有三五万人参加了今日之战。

最后的绿营,倒是可以争取,他们都是关内汉人为主,也没被抬旗,如今故土大部分被我大明光复,他们应该及时醒悟才对。多尔衮当年计划二十万首批绿营、四十万预备役。但多尔衮最初的二十万,大多已经在多年血战中打光,或是随着姜瓖等反正。

后续号称四十万,其实也有过半已经被我大明接收,在河南、淮北、山西等地光复时,鞑子也没有时间把预备役人口抽走,所以鞑子手头目前的绿营人口,最多也就是二十万不到,能拉到前线的,最多十几万,剩下就只能靠临时抓壮丁了。

所以,我们要面对七八万满人骑兵、四万蒙古兵、三四万汉八旗,和十万以上的绿营。鞑子总兵力应该在二十五万以上,三十万不到,再细再精确的数字,暂时也估计不来。

我大明在正面就有三十万北伐主力,人数是不少于鞑子的。

西边还有吴三桂、姜瓖没有赶到主力战场,在侧翼保持压力,东边还有山东的李辅明,和海路的张名振,也可以策应骚扰,

这四路策应之兵,加起来也不下十五万人,后方还有预备队可用。我大明为此番灭清,一共可用五十万众,所以信心方面大家不用担忧,朝廷会全力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