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狂飙突进(第3/16页)

这很显然是李默庵找的借口。即便许继慎继续通知他参加活动,他对共产党所组织的活动也没有兴趣了。共产党动辄强调流血牺牲,此时李默庵已从黄埔一期毕业了,从总的趋势来看,他感觉到了一种能够当官,能够发财,能够光宗耀祖的可能。作为第一期的高才生,他对在校长蒋介石麾下干一番事业表现出更大的兴趣。

李默庵在黄埔一期自我感觉甚好,黄埔一期中有“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之说,他自己则添上一句“能文能武是李默庵”。当然,作为黄埔一期的高才生,李默庵的学习成绩、实践考核肯定都是不错的,蒋介石很欣赏他。他觉得在蒋校长的麾下,干一番大事,这是更有价值的;跟着共产党干,共产党动辄流血牺牲,有点儿受不了。

1926年爆发“三二〇中山舰事件”。蒋介石要求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要么退出国民党和第一军,要么退出共产党。当时已经公开身份的共产党员250余人退出了国民党和第一军,只有39人退出共产党。

这39人中,第一个发表退党声明的,就是李默庵。

初入黄埔时,见到广州一些腐败现象,他还气愤地发誓:“不当官,要革命。”现在正式加入国民党行列,他已经不想革命,而要当官了。

出于对共产党人的了解,在和红军的作战中,他基本上没有吃过大亏。

还是老同学陈赓给了他一个深刻教训。

1932年6月对鄂豫皖苏区“围剿”期间,李默庵的第十师作为中路军第六纵队的前锋,向红军根据地核心黄安进击。8月13日在红秀驿附近,突然遭到陈赓、王宏坤、倪志亮三个师夹击,其前卫三十旅陷入红军包围,战斗异常激烈。为使三十旅免遭被歼,第六纵队司令卫立煌亲临前线督战,到李默庵师部指挥,李默庵则移至最前沿。战斗最激烈时刻红军冲到离师部仅500米处,卫立煌的特务连都投入了战斗,才保住师部。李默庵师死伤1500人以上,而且与卫立煌险些当了红军的俘虏。

从此李默庵与红军作战更加谨慎。

第五次“围剿”中,李默庵率部进至泰宁县建宁间的梅口附近时,被红军主力重重包围。他将全师两个旅四个团近1万人龟缩一处,再集中数百挺轻重机枪死守一狭小阵地。战斗于黄昏发起,激战通宵,尽管红军四面围攻,李默庵阵地也无一被突破。次日天明,红军撤围而去,李部虽有损失,但总算避免了被歼厄运。

在红军长征之后,宋希濂的三十六师加入了李默庵的队伍,共同占领了红色首都瑞金。这是我们讲的嬗变,红色首都瑞金,是被两位前共产党员带领的国民党军队占领的。

一直到1949年,李默庵在香港与44名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通电起义。不久,北京电邀起义人员北上进京。李默庵没有去。他感觉到了眼前宽阔奔腾的历史洪流,却藏下胸中千曲百折的难言之隐。他亲率国民党军队占领红都瑞金,如今又要去北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个中滋味,实在难平。

台湾他也去不成,在香港就遭到蒋介石的通缉。

1950年11月,他举家移居南美的阿根廷。1964年秋,又移居美国。

晚年时,李默庵参加黄埔军校同学会又回来了。

47.宋希濂倒行逆施的一生

宋希濂参加共产党时,在党内的活动还不像李默庵那么活跃;退出共产党时,也不像李默庵那样绝情。他在“中山舰事件”后说,“在当今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革命政党,目标是一致的。由于军队方面要求军官不要跨党,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我打算不再跨党”,又说“我可以保证,决不会做有损于国共合作的事”!

蒋介石命令办过《雷声》墙报的宋希濂做的事情,他一件也没有少做。

这位发誓不做有损国共合作的事的宋希濂,拖到1933年8月,才参加对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一旦参加,就作战凶猛。他率部驻扎抚州,兼该城警备司令。3个月后,与奔袭敌后的彭德怀红三军团和寻淮洲红七军团在浒湾相遇。当时蒋介石正在抚州。宋希濂率三十六师与其他几个师拼死作战,给红三军团和红七军团造成很大伤亡。

之后宋希濂参加平定“闽变”。第一次战斗便一举攻克天险九峰山,使驻守延平的十九路军部队不得不开城投降。蒋介石亲自写一封信空投给他:“三十六师已攻占九峰山,使余喜出望外。”原来蒋介石只让三十六师担任牵制对方兵力的助攻,连火炮支援也没有分配给他们,没有想到助攻部队竟然打下了天险主峰。当晚蒋介石通电全国军队,表扬宋希濂的三十六师“于讨伐叛乱战斗中首建奇功”。

宋希濂占领瑞金之后,还干了一件很大的事。

瑞金失陷三个半月后,前中国共产党主要负责人瞿秋白落到了宋希濂手里。

1935年6月16日,宋希濂收到东路军总指挥蒋鼎文转发的蒋介石密电:着将瞿秋白就地处决具报。6月17日,他派参谋长去向瞿秋白转达。当晚瞿秋白服安眠药后,睡得很深。

第二天清晨,瞿秋白起身,提笔书写:

1935年6月17日晚,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翌日读唐人诗,忽见“夕阳明灭乱山中”句,因集句得偶成一首:夕阳明灭乱山中(韦应物),落叶寒泉听不穷(郎士元)。已忍伶俜十年事(杜甫),心持半偈万缘空(郎士元)。

未写完,外间步履急促,喝声已到。瞿秋白遂疾笔草书:“方欲提笔录出,而毕命之令已下,甚可念也。秋白有半句:‘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此非词诚,乃狱中言志耳。秋白绝笔。”

罗汉岭下一块草坪上,他盘膝而坐,微笑点头:“此地正好,开枪吧!”

一位前共产党员攻占了红色首都瑞金。

一位前共产党员枪杀了前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瞿秋白。

历史作为洪钟,默默接纳着,又默默展示着这千千万万令人惊心动魄的嬗变。

1949年11月,蒋介石已经跑到台湾去了,宋希濂带着一些残部在四川坚持与共产党作战。他在四川的腹地对他的部下发表演讲说,我们现在在军事上被共军彻底打垮了,但是我们不愿做共军的俘虏,我们是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现在我们计划跨过大雪山,走到遥远的地方去找个根据地。

宋希濂的话现在想起来很有意思,兵败如山倒之时,这位前共产党员突然想起要用共产党的方法了,要建立根据地了,但是宋希濂所有的做法就四个字——倒行逆施。刚过了大渡河,宋希濂就被解放军包围,被生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