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官升一级(第2/3页)

整个太平府,都开始懵了。

没有想象中的锣鼓喧天的沸腾。

不过很快却有人意识到了商机。

最先嗅到铜臭的乃是商贾,商贾们已经开始暗中招募人手了。

人员流动,解除籍贯这些……只算是将人力释放出来,这就意味着,此前的人力不足,可以大大的缓解。

而最重要的还是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就意味着,谁的地多,税赋就最是繁重。

这必定要导致……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士绅,必会大大减少对购地的热情。

已经有人开始雇佣人,开始去研究军法的细则了。

很快,便有人敏锐地察觉到……这其中清丈土地,摊丁入亩有一个最大的漏洞。

即地无分好坏,所纳粮食数目相当。

这等于是说,一亩地,无论是你是好田,还是劣田,缴的税是一样的。

许多人骤然之间,便看到了商机,这也意味着,许多人还是会想尽办法将好良田攥在自己手里的,哪怕要交税,可种粮依旧有利可图。

唯独那些劣田,可能就不一样了,本来土地的肥力就差,长不出太多的庄稼,再加上税赋,那么必然会有一大批的土地,会被人赶着卖出去。

而且还可能是贱价售出。

这些土地对于士绅和地主而言,可能是累赘。

可对于不少商贾而言,却是香饽饽。

因为不少商贾确实需要廉价的土地,用以建设工坊,货仓。

若在以往,敢去乡下建这个,这是找死,因为风险系数太高了,商贾的地位很低,而地方上的士绅往往与官府关系匪浅,有钱有粮有官府撑腰,一旦人家看你挣钱,随便和保长和甲长招呼一声,便教你家破人亡。

这等事,是十分常见的,因而商贾大多只集结于极少数的城市之中。

现在栖霞就是如此,偏偏这里地少,人力也缺乏,可大家即便在此十倍百倍的价格购置或者租赁土地,也绝不肯去一河之隔的其他地方,也正因为如此。

可现在……大家似乎嗅到了一点味道来了。

行了军法,再加上这一条条的军令,便是傻子都明白,这是奔着谁去的。

除此之外,就是资源的问题。

太平府下辖的诸县,矿产十分丰富,在后世……那地方就是著名的工业基地。

之所以会有工业聚集,就是因为矿产。

现如今……一旦生产开始铺开,未来对矿产的需求也会旺盛。

一些商贾,开始让人往各县去,招募了一些当地的地头蛇,了解情况。

他们并不急着立即下手,而是先将这太平府诸县的情况摸清楚,而且再观望一下军法的执行情况,在确保万无一失之后,第一时间下手。

而各衙如丧考妣,他们真的不想干啊。

可偏偏,却又不得不积极,大量的差役下去清丈土地,乡间的阻力很大,与差役的纠纷不断,甚至还有闹自杀的,有断了路袭官差的,更有放火的。

差役们本也不愿得罪人,他们自然晓得,这些都是什么人!

这都是平日里称兄道弟之人,怎好得罪?

可事情没办成,回去便交不了差,最后没好果子吃的就是他们自己。

当即便立即开始打板子,打完板子之后,带枷三日示众。

压力层层传导,差役到了这个时候,也就横下心了,再无情面可讲。

到了月底,同知高祥下诸县巡视土地清丈的情况。

他的车马抵达六郎乡,走到半途,便被人拦了。

却是数十个人跪在道旁,口呼千古奇冤,青天大老爷做主。

高祥不得不下轿。

便见一耆老,领着数十人,嚎啕大哭。

他上前将那耆老搀扶起来,才道:“何事?”

耆老道:“请老爷明鉴,小民们活不下去了,苛政猛于虎啊……”

高祥挑眉道:“苛政?”

这耆老悲悲切切地道:“县里不由分说,就命差役来清丈土地,这土地,洪武年间就已清丈,怎的现在又要清丈?不只如此,还说……要摊丁入亩……小老儿几代本分经营,才略有一些薄田,家里也是有功名的人,这功名竟也不能免赋,还说什么……官绅一体,都要纳税,这……这还像话?小老儿与之理论,对方非但不觉得惭愧,竟还对小老儿痛加斥责,青天老爷啊……”

高祥同情地看着眼前这耆老,却是点点头道:“是这样啊。”

耆老道:“今日……小老儿算是想明白了,那些狗官,不教我好活,我便和他们拼了。今日万请老爷做主,如若不然……”

“如若不然,怎么样?”高祥和颜悦色地扶着耆老的手臂,笑容可掬地道。

耆老道:“如若不然……便活不下去了……反正横竖是死……”

高祥道:“横竖是死,所以你还要谋反不成?”

耆老顿时脸色一变。

也就在这话出口的瞬间,高祥亦是脸色一变,他突然怒道:“都说白莲教已败坏了乡里,当初老夫还不信,今日倒是见了,你这贼,好大的胆,竟还敢要挟官府,这定是白莲教唆使!”

“来人……这些人违抗军令,十恶不赦,立即捆绑至县里,打三十板子,带枷示众,要教这芜湖县上下都好好地看一看,违抗军令,勾结教匪是什么下场。”

“喏。”

差役们轰然应喏。

这耆老的脸上僵了僵,随即张大眼睛道:“我有功名……”

高祥道:“敢问老人家是何功名?”

“秀才也。”

“哪一年的秀才?”

“至正二十五年……”

高祥道:“那是元朝的秀才,与本朝何干?何况……即便你是本朝的秀才,勾结白莲教,也是万死之罪,来人……去知会教谕,革了他的功名,这样的刁民,冥顽不灵,不可轻饶。”

说罢,再也不理这耆老,干脆地转了身,径自回了自己的车马中去。

入了车马,便听到差役们捉人的喧嚣,闹得鸡飞狗跳,高祥却是五内俱焚,眼圈都红了。

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老父,他那老父也是至正年间中了功名的读书人,也是和这耆老的模样。

只怕……老父是这耆老,也会因为清丈土地,摊丁入亩而闹起事端来。

若是以往,他对这耆老,必定是以礼相待,到时……免不得太平府上下都对他交口称赞。

可他如今……没路可走了啊。

这些人状告到他的头上来,他若是稍稍对他们客气一点,他们便会觉得还有希望,到时便会有越来越多人来状告和滋事。

到了那时,别说摊丁入亩、一体纳粮,便连清丈土地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