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2/3页)

张安世便道:“这可说不好,就算不反,也会滋生许多的事端出来。”

朱棣若有所思。

张安世接着道:“不过……臣倒有一点小主意,倒是可以解决眼下的问题。”

朱棣看向张安世:“嗯?”

张安世笑呵呵地抽出了一份奏疏,道:“陛下……这是臣的奏疏……请陛下过目。”

朱棣深深看了张安世一眼,他心里不禁疑惑,这张安世……又在搞什么名堂?

等朱棣细细看过了奏疏,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继续深看张安世:“可行?”

张安世信心满满的样子,道:“据臣多年的经验……应该可行。”

朱棣听罢,倒没有啰嗦,直接吐出了一个字:“准。”

君臣二人又聊了一会,张安世便告辞而出,心情颇为愉悦。

现如今,他不再是单打独斗了。

这头刚出了宫,随扈的校尉便立即上前,一脸兴奋地道:“应天府闹成了一锅粥,可不得了,不得了了。”

张安世露出一丝别具深意的微笑道:“闹吧,闹吧,你拿人家的地,抢人家的钱,还不准人家闹一闹吗?走,打道回府。”

……

很快,一份旨意便到了左都督府。

蜀王朱椿,接到了旨意,他的皇帝皇兄恩准他的奏疏,并没有让蜀王朱椿觉得奇怪。

因此,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故意……将这旨意摊开放在了自己的案牍上,接着便去廨舍歇息去了。

当负责管理文牍的司吏,去收拾朱椿案牍的时候,看着那摊开的旨意,脸上顿时僵住,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而后很快,这都督府内,便传出一个爆炸的消息。

不久,何止是这都督府,便是应天府,还有现在离的最近的上元县内,这消息都在纷纷传开。

马上文吏学习班要开了。

不只有一批人要去栖霞学习,这边也要开班,听闻蜀王殿下会亲自来做这总教习,教授的是……为官之道还有律令……

而且……据闻……许多人要裁撤。

这一次的调动可能很大,至少关系到上百个官员的裁撤和任免。

而陛下已经恩准,任蜀王殿下自裁之。

自裁不是自杀的意思,是自己拿主意。

这一下子……

各府各县,都疯了一样。

各县的官员还在左右为难,拿捏不定主意的时候,下头的文吏和差役们却已开始摩拳擦掌,清丈土地了。

要知道,大明的地方官府体系里,所谓铁打的吏、流水的官。

这官员又都是科举出身,根本没有多少实际的经验,很多人对治理可谓是一窍不通。

就算是有兴趣的,也只对诉讼有兴趣,因为诉讼能成全一个青天大老爷的美名。若是再肯多管一点事的,就是修河和县学了,因为这两样,都有政绩。

至于绝大多数的事,官员们不知道该怎么管,其实也懒得去管。

这其实也和读书人不愿牵涉过多俗务有关,在清流眼里,地方官乃是俗官,不甚瞧得起。

可在地方官的眼里,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鄙视链,那些真正具体处理繁杂事务的文吏,也就成了他们鄙视的对象。

现如今……地方官们既不甘心去清丈土地,可又担心乌纱帽不保,可这些刀笔吏们却不一样,他们太积极了,一个个就盼着命令一下,显一显身手。

甚至……他们现在压根不在乎所谓的油水,尤其是那些刀笔吏,他们可是读过书的,读过书的人,却为吏,本身就处于一种矛盾之中,现如今……机会来了。

各县和各府的差役,也在彼此相互传递着消息,现在太平府那边的情况,就是榜样,而现在陛下下旨支持,蜀王殿下,不惜当堂杀人,态度也十分明显了。

如今算是拨云见日,时局和势头若是再看不明白,那就真的愚笨如猪了。

甚至可能,将来……大量的官吏空缺,就给了不少翻身的希望,而且清丈土地之后,若是也实行太平府一般的吏法,哪怕将来自己不为官,可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正式编制了,这和从前可是天囊之别。

“殿下……”

这时,在廨舍里,蜀王正独自一人慢条斯理地用着饭菜。

一个司吏匆匆而来,行礼。

蜀王朱椿,神色不变,一面举着筷子,一面道:“嗯?”

司吏道:“学生……听闻……应天府判官刘俭,对新政大为不满,他授意上元县县令……说不必急着清丈……”

朱椿这才放下了筷子,抬头看着司吏:“消息确实吗?”

这司吏道:“是府吏李文,还有上元县吏司吏王衡二人奏来的,消息确切,刘判官……与本地士绅,关系匪浅……殿下……要清丈土地之后,他的府上,立即便车马如龙,不少本地的士绅,都去寻他说项……”

朱椿笑了笑,却对这个判官的事,显得没什么兴趣。

而是朝着一旁的文吏道:“取笔墨来。”

文吏便连忙给取了笔墨来。

朱椿一脸的老神在在,当着司吏的面,道:“你方才说,府吏叫李什么?”

“李文……”

朱椿又道:“还有一个呢?”

司吏不明所以,却还是乖乖地道:“还有一个是上元县的司吏王衡。”

朱椿一笔一划,将这二人名字记下,接着道:“你叫邓成朴,是吗?”

这司吏就更不解了,迟疑地道:“学生……学生……学生……正是……”

朱椿也将他的名字记下,随即将这纸交给文吏,便道:“这个……夹在本王今日的日志之中。”

文吏接过,忙是去了。

朱椿此时则是朝司吏道:“来……坐下,吃过饭了吗?”

“啊……不敢,不敢,吃过了。”

朱椿也没有勉强,便道:“这个判官……本王略有耳闻,府里和县里的情况,本王也略知一些,不过他竟胆敢与人合谋,这性质就不一样了,不过这也无妨……区区一个判官而已,你去吧,本王会处置的。”

这司吏便欢天喜地的去了。

可刚走出小厅,便听里头的朱椿突然对身边的随扈吩咐道:“判官刘俭作乱,罪无可赦,立即去捉拿,不要让他跑了。”

接着便听到随扈显得犹豫的声音道:“作乱……殿下,作乱的话……该是厂卫……”

朱椿的声音冷了几分,道:“这样说来,本王还定不了作乱罪了?”

“若是贪赃枉法,下文就可让照磨所捉拿。”

朱椿的声音道:“嗯,本王写一道手令,让照磨所立即去查办,抄一抄他的家,看看是否有贪赃枉法之举,要快,不可走漏了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