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圣人,你真是神仙啊!(第2/3页)

这个问题,王朴原本也是为慕容信长参谋过的,只是现在实际到了地方,看到具体情况,肯定还要修改一二。

“臣以为,还是要借助佛门之力,咱们的人语言不通,风俗有异,且不知高丽地理,暂时还无法掌握地方。

但佛门自大朝起,就在此地流行,天竺高僧室利缚罗等也愿意皈依六法宗,他们深入各处,颇有声望,不如就请他们相助配合。

此外,臣与大王商议过的,将县以下都执行封爵建国之制度,也应该拿出来了,一是可以振奋士气,二可以迅速建立治理之基。”

藩国该采取什么样的制度,不单是慕容信长和王朴商议过的,而是张鉊提出设计,鸾台昭武学士府,章台琼林院,尚书翰林院,这三座张周顶级智囊机构的文武大臣预备官员们讨论过的。

具体的办法,就是在半岛的富庶之地,比如开京和汉城所在的汉江平原,滏山、蔚山所在的洛东江平原等地,实行大王直管。

慕容信长将在这些好地方,封赐功臣一万五千户。

他们户均几百亩上等水田,赋税还特别低,唯一的要求就是护卫王上,差不多就是一个加强型的府兵制。

其余并不算富裕的地方,直接就用周天子的封爵建国搞法,把下面的功臣封出去。

功劳最高的就封侯,直接管理一个县,其中又按功劳大小,从五千户以上到八千户不等。

假使每户平均按五口人计算,那么一个最低等级的侯爵,也能治两万五千百姓以及相应的土地。

下一等封伯,也管理一个县,但是这种县的户口,就只有三千户以上到五千户之间了。

其下还有子爵,一千户以上到三千户,男爵五百户以上到八百户不等。

最低一级的,就称为巡检使,一百户也就是五百人起封到五百户为止。

他们之间除了大王允许,其余互不统属。

这样一封之后,整个高丽的政治格局乃至行政区划都将被改变。

也只有在这样改动之后,以室利缚罗为代表的僧人,才可以配合慕容信长麾下的封臣安抚地方。

……

慕容信长在发出奏报的时候,张鉊正在许昌、南阳等府巡视。

此时,除了南汉和静海军以外,原本的大唐领土基本都被收复。

张鉊更是采用了宋齐丘将生育子女和田税挂钩的策略,恢复和促进生产,因此乡间面貌大为改观。

甚至在这个政策出台之前,张周朝廷就两次下令,规定家中有智商正常,未有残疾的少女,十六岁以上还未出嫁或者订婚者,父亲就要被拉到衙门枷号示众半日。

每月追比一次。三次以上仍然不能成功嫁出去的,就要由官府强制婚配。

且为了能提高婚嫁数量,张鉊还特意下令各地县令,要他们严格把控彩礼和嫁妆的规模,决不许因为这两样东西使得不能快速提高人口。

此外,除了未婚少女以外,年三十以下寡妇也不许守寡,年三十以上,三十六以下的寡居之妇若是要守寡,必须由耆老向县衙申报,并由县令批准。

在我大周,不结婚生子就是除了拖欠税款以外的第二桩大罪,就问你们怕不怕?

而且在实际执行中,层层加码的现象不要太多。

张鉊与诸位参知政事们商议的法令是相对柔和又考虑到方方面面的。

但到了县令手中,基本上每年县内新增多少新生儿,成婚多少对新人,促使多少寡妇再嫁,鳏夫再娶等等,都已经具体量化了。

现在张周的大部分县令,县尉和吏员们,基本都成了媒婆和催生队员,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成婚和造人的狂潮。

张鉊这次到许昌府来,就是专门为一对夫妇来进行封赏的。

我张圣人看了看左边习惯性躬着腰的男人,精瘦精瘦的,手粗脚大,是个典型的农夫。

至于远处那个在跟皇后尬聊,总是想要滑到地上去女人,更是小小巧巧的,不知道哪这么能生。

这对夫妇在十六年中,共同生育了七男五女十二个孩子,养活了其中的十个。

要知道,我张圣人稳定天下形势,恢复一定上的法制和秩序,也不过才五六年。

这对夫妇的长子出生的时候,后晋还没建立呢,谁知道他们怎么能在那种混乱时期,还有连续生孩子的勇气。

那边的女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已经不会腿软的想往地上躺了,反而正面有得色向皇后和一众妃嫔们,传授生养孩子的经验。

更相当得意的表示,她怀胎七八个月还能干农活,一个人不用接生婆就能把孩子生下来,且当时就能行走云云。

这份能力,把只生了两子一女后就有些怀不上的皇后曹延禧,以及一群子嗣不多的嫔妃,给羡慕的两眼发红。

在这一刻,她们没有了地位上的差距,在女人最原始的职责上,这个农妇胜过了她们所有人。

在这个时代,男女之间的职责还比较简单,男人负责劳动养活家小,在有外敌来临时,用命去保护家人,女人则负责打理家中的大部分事务,当然最重要的KPI就是能不能生。

张鉊也在跟男子一起探讨起了耕种之事,别看我张圣人穿越前差点五谷不分,但到了这个时代以后,已经对农耕了如指掌了。

问起了农夫熟悉的事,男人也没那么拘谨了,认真的跟张鉊讨论了起来。

甚至听到张鉊描述自己在如何行耕错礼之后,男人还认真纠正张鉊耕种上的错误。

看那样子若是这会有一把锄头的话,他还想手把手的给张皇帝上一课。

农耕民族在农耕问题上,都是这么执著。

这一刻,男子忘记了上下尊卑,张皇帝在虚心请教,就连周围完全不懂种田的蛮熊、顿珠这样的憨货,也摆出了一脸严肃对待的神情。

只不过等张鉊问到粮食够不够吃的时候,男人的神情开始有点尴尬了起来。

“小老儿在大家面前也不说假话,本来承大家的恩德,给我们家均了五十亩永业田和二百二十亩口分田,但还是有点……不太够吃。”

张鉊看着男人身后不远处那些傻乎乎、乐呵呵看着张鉊等一众人,不停跑来跑去的半大小子们。

以及一个已经长大,知道事情大小,正在拼命阻止半大小子们乱跑的青年,感同身受的点了点头。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十来岁的小少年有多能吃,张圣人是知道的,他十四五岁的时候,吃东西都是用盆来计量的。

这家六七个半大小子加父亲两口和几个孩童,按照此时中等田地亩产一百七八十斤的标准,就算加上野菜野果和偶尔得到了兽肉、鱼虾,也不可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