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信长之决断(第3/3页)

但这一切,又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这三京的市民百姓和农夫,都需要应征去干一件大工程。

十月初八,慕容信长下令,征召三京百姓和农夫十六万,将大阪平原附近的天皇之墓,公卿藤原家之墓葬群,不管是真的,还是穿凿附会传说的,全部捣毁。

同时被捣毁的,还有开始有倭国特色的各大佛门寺庙。

之所以并不大的一些墓葬要征发这么多人,甚至很多农夫只是被押过去登个记,然后推倒了几块石头做个样子,是因为这不在于他们干多少,而在于干没干。

这一下子,大部分的市民和农夫,都基本算是帮凶,纳了投名状,慕容信长也能勉强放心他们了。

十月十七,南海道四国的捷报传来,王景在土佐国的吾川郡击破四国武士的反抗,阵斩千余级。

倭国原南海道追捕使,伊予国守,土佐国介等大小官将尽皆被杀,四国基本平定。

十一月初九,赵匡胤到达了关东平原,随即就在下总国丰田郡,与东国开拓武士集团万人遭遇。

彼时赵匡胤的两万大军大部分还在海边渡口,麾下的兵将只有骑兵千余,骑马步兵两千。

说是遭遇,实际上熟悉地理的东国武士精心谋划的伏击战,但即使面对数倍于己敌军,赵匡胤丝毫不惧。

开什么玩笑,攻破平城京这么威风的战斗没有他的份,打个东国武士,还能怂。

于是,嗷嗷叫的倭人举着跟他们差不多高的毛抜太刀和比他们高的长矛出阵了,随后就撞上了铜墙铁壁。

赵匡胤亲率亲随部曲冲锋在前,三军用命,大破万余东国武士,斩首四千余级,几乎全歼了这股东国武士的主力。

随后,赵匡胤在原本平将门叛乱时修建的堡垒立足,将两万大军分四部四处出击。

不过半个月,大军就在大雪纷飞中,连破东国武士三十余处定居点,再次斩首数千,俘虏数万。

绍明八年,公元953年,二月。

关东冰雪消融,赵匡胤又亲率近万精锐,一路远征到了后世仙台市附近。

此时的虾夷人还没被倭人彻底打垮,所以赵匡胤虽然是人生地不熟,但倭人也没有多少转圜的余地。

这时候虾夷人还有十余万,虽然被快被逼到了北海道,但还是能抽出数千战士的。

有了他们堵住倭人武士的后路,这些家伙只能绝望的选择与赵匡胤硬刚。

而赵匡胤也早就知道了虾夷人的存在,甚至早就联系好了。

于是这一战,在有熟悉道路虾夷人的指引下,绝望的东国武士再次战败,数千人被杀,关东地头蛇平氏家族几乎被杀的干干净净。

嗖嗖冷风中,赵匡胤看着远处的大地,对身边的亲将张环说道:

“此地开春极早,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比之岭南、河西要好得多,圣人曾说倭国并不蛮荒,今始知不假。

日后于此处兴修水利,开垦荒地,足可承载百万之民。”

其实,日本除开地震频繁了点,还是有些好地方的。

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东面后世沿海的大坂、名古屋、东京、仙台等地区。

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渔获丰富,每一地养个百万人,还是简简单单的。

赵匡胤轻轻叹了口气,他知道恩兄慕容信长要在倭国实行夏君夷民的封臣制度,慕容信长甚至表示过,只要赵匡胤愿意,他愿意以陆奥和出羽两国相封。

连名号都想好了,慕容信长以前听过父皇张圣人称这块地方为仙台,因此表示愿意封赵匡胤为仙台君侯,辖陆奥、出羽两府。

赵匡胤很是心动啊!

能不心动嘛,这要是在后世日本战国时期,这可是一个仙台藩、会津藩、盛岗藩、米尺藩、弘前藩等加起来的超级大藩国。

石高差不多二百五十万石,户口数百万!

哪怕就是现在,陆奥加出羽,也差不多能有七十万石左右,百姓应该不会少于二十五万。

是回到中原去出将入相,还是留在这里,在恩兄照拂下称孤道寡?

真是让人难以抉择啊!一向冷静有主意的赵匡胤,也开始迷糊了。

而就在此时,麾下兵将来报,虾夷人二十一大豪酋,已经被请到刚被命名为仙台的小城中了,他们是来领取帮助击垮倭人之赏赐的。

赵匡胤看着身边的罗彦瑰问道:“虾夷人的勇士都到齐了吗?”

罗彦瑰嘿嘿一笑,“到齐了,足足四千多人,咱们的人已经带着肥羊细酒去犒赏了。”

赵匡胤又看向了亲信张环问道:“让汝召集的甲士可准备好了?”

张环笑得更加阴险,“大将军放心,仆亲自去挑选的人,只等大将军摔杯为号,咱就冲进去把这些个蛮子剁为肉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