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番外二:关于红娟(第4/4页)

之后就是几个孩子的大日子,曙光来临,洒向东北的黑土地,也照着南方的波光粼粼。

也是这光,把她的孩子都带回了她身边。

【那是一九七八年,她四十七岁】

“你太姥爷高兴得不得了,咱家五个人参加高考,就考上了四个,说出去谁不羡慕?”

生怕人家不知道,低调惯了的老爷子棋也不下了,午觉也不睡了,见天儿出门找人侃大山。

都快向胡同口那仨人看齐了。

“小舅说那段时间他都绕着太姥爷走,生怕下一秒就给他一拐子。”

“我也没指望着你小舅能考上,他当年考高中都差点儿没上两位数。”

小儿子屁股上就像长了钉子,能安心坐下来看十分钟的书就不错了。

不过人各有志,这条路走不通,总有其他路可以走,至少钟家的条件摆在这儿,那就是小北的底气。

日子总归是越过越好的,好到后来有些人忘了自己做下过什么孽,舔着脸又上了门。

她本来以为小敏的事儿能瞒一辈子,等到他们这一代人入土成为永远的秘密。

可是有人不愿意,还选在了闺女的好日子。

她躺在医院的时候也害怕,万一这小敏生了芥蒂,不认她这个妈怎么办?

也怕孩子钻了牛角尖,再疏远了兄弟姐妹。

事实证明,她当年的决定没有错。

孩子是她的孩子,也只能是她的孩子。

“你二姨结婚,我老早就在家里放了话,谁要是敢让钟晓慧回来,我立马把人给赶出去,以后甭想进家门。”

“您可够厉害的啊!”

“那可不是,家里我做主,没人敢不听!”

“太姥爷也听您的?”

“得听!”小老太太特嘚瑟,“你太姥爷老两口早把这院子给我了,连你姥爷都没份儿,就我一个人的名儿,谁得罪我都得滚!”

她本来没想做这么绝的,也想过一笑泯恩仇,可是有些人呐不值得。

闺女漂漂亮亮出嫁,只能有她一个妈,哪怕是李桂花!

【那是一九八二年,她五十一岁】

“之后就有你了,跟你妈小时候长得真像,你爸就抱着你到处嘚瑟。”

三十多岁才有这么个宝儿,自己嘚瑟还不够,竟然抱着钢铁厂家属区那边晃悠,专去找刁婶儿那几人。

谁能想到这是已经是派出所准二把手的贺警做出来的事儿,她都没眼看。

真不愧是和她小闺女待久了,脸皮是越来越厚。

还有宝来,也颠颠儿带着正霖跟着一起。

小南倒是没去,不过让他家那四果儿跟紧两个姑父,别丢了...

刁大嘴几个也是闲的发慌,还真挺配合,一口一个“白净”“壮实”“嘴甜”。

贺书然被逗得不行,笑够了才继续道:“刁奶奶啊,我看二姨在书里还提过挺多次的,就是我没啥印象了。”

“你妈生你之前,厂里就给分房了,要是再早几年,进出胡同都能看到她们仨,现在也就你刁奶奶还在了。”

想当年这仨也都是人物,好事儿是好事儿了些,但也是热心肠,当年她被小姑子气进医院的时候这仨人也来看过好几回。

金婶儿走的早,也就六十出头,半夜起来喝水,喝着喝着人就倒地上了,说是脑梗啥的,她也没记住。

篾子婶后来一身病,瘦的就只剩下一把骨头,也折腾了儿孙好几年,落下不少埋怨。

刁大嘴那完全是另一种状态,身体倍儿棒,现在还带着一口假牙啃棒子骨呢。

“这人和人是真不一样啊,你王奶奶在那托儿所挣的钱基本上都给了小儿子,结果怎么的?最后还不是大儿子给养老送终?

还有你李奶奶,别看现在过得舒舒服服的,还去小公园找老头跳舞,年轻那会儿也不是东西,然然你是不知道...算了算了不说这个,免得那老太太又说我背后给她上眼药。”

“别呀,姥姥,说说呗!”

“不说,换个话头。”

“行,听您的。”

“那你还有想问的不?”

“有啊,还有姥爷呢,都没咋听您提起过。”

“你姥爷啊。”小老太太笑了,看向外孙女,“知道为啥你姥姥我做事儿有底气不?”

“因为姥爷?”

“可不是,你姥爷给我撑着呢。”

四八年就嫁给了他,到现在整整六十年,风风雨雨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这老钟还是那不善言谈的性子,但是晚上她一睡不着觉,都是他陪着,陪了六十年。

早上炕头那杯温水,他给放了六十年。

林家那些个吸血的人,他给挡了六十年。

“六十年啊,我跟你姥爷过了六十年。”

“那您还不讲讲?”

小老太太笑着摇头,示意外孙女看向院门,“喏,人遛鸟回来了,你问他去。”

大黄狗听着声响站起身,尾巴摇的得欢快。

贺书然转头,看见姥爷一手拿着鸟笼,一手拎着塑料袋。

老钟师傅看着外孙女笑眯了眼:“然然来啦,晚上在这儿吃,姥爷给你炖鸡。”

“行啊,我来洗蘑菇。”贺书然起身接过鸟笼,看向那塑料袋,“这是啥呀?”

“刚出炉的绿豆糕,就那小杨,我都说了不能用塑料袋装,要用油纸袋,还给我用塑料袋,真不如他爸,下次不去他家买了!”

“红娟呐,这刚出锅软和,你能吃,来一块儿不?”

“成,吃一块儿......”

【那是二零零八年,她七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