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山间的战争(第2/6页)

1981年4月,暗杀洛加尔省省长。

1981年5月1日,暗杀帕克蒂亚省省长。

1981年5月6日,暗杀坎大哈省省长穆罕默德·雅蒂米。

1981年9月,暗杀马扎里沙里夫市警察局长。

1982年1月19日,暗杀苏联将军奇德钦科。

1982年8月3日,袭击喀布尔的巴拉希萨尔堡军火库。

1982年8月,攻击巴格拉姆机场,击毁22架苏军直升机。

1982年10月26日,在喀布尔暗杀苏联将军伊斯特诺夫。

1982年12月21日,袭击贾拉拉巴德机场,击毁10架苏军直升机。

1982年12月24日,武装骚扰苏联大使馆。

1982年12月28日,破坏向喀布尔供电的马希帕尔水电站。

1983年8月,再次重创巴拉希萨尔苏军司令部。

1983年12月,袭击加兹尼监狱,释放400名犯人。

1983年12月4日,暗杀阿富汗政府军将军阿卜杜勒·库杜兹·拉希德。

1983年12月22日,袭击喀布尔电台和军事学院。

在阿富汗的反苏游击战中,进行面更广、取得更大战果的还是发生在广大农村和山区的游击战。在农村及山区的游击战,由于各游击队的派别不同,而且在民族、地理、宗教等方面也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他们一直没有统一领导作战的中心,在作战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阿富汗南部和东南部的游击队主要由传统的部族和山区居民构成,在伊斯兰教毛拉的支持下,由有名望的、受人尊敬的家族成员担任领导者,这些游击队一般在8—12月,也就是等到庄稼收割之后,采取各种军事行动。这些游击队的作战计划、行动方法等经常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讨论,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付诸实施,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他们的战斗计划在行动前就已经预先拟好,大多以阿富汗政府军为袭击目标,袭击苏军较少,而且行动都是在夜间;袭击之后,他们便会迅速地撤回到自己的村子中。这些人进攻时都很勇敢,但也比较轻率,所以损失也相当严重。

在阿富汗北部和西北部,前阿富汗政府军大尉伊兹马伊尔·汗的作战方法极为流行,各游击队大多按照他的观点组织战斗。从广大的农村选几个主要村落,在那里固定集中300人左右的游击队员,以守株待兔的方法打击一切来犯的敌人。他们一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由于山区的交通不便和工具的粗劣不足,他们往往只能固守在一定的区域,既不能参加固定区域外的战斗,也难以支援相距较远的其他村庄的战斗。

尽管各个地区游击队的战斗能力和作战方法不尽相同,但作为游击战,他们的战术还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游击队或者是沿着公路干线破坏苏军的运输,或者是打击苏军的逐步推进,巩固自己的根据地,或者是主动出击,打击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的孤立据点。

由于阿富汗国内山区极多,因此主要的交通线极少。苏军只能靠公路来推进摩托化部队和运输主要的军用物资。这样,阿富汗游击队就将破坏公路运输作为一个主要的作战目标。这些战斗一般规模都不大,持续时间也较短,但由于出现的路段较多,战斗的次数频繁,它严重地阻碍了苏军进展的计划,给苏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为加强对交通线的控制,苏军在主要公路干线上的一些重要路段大量设立交通调整哨、检查哨,检查过往行人和车辆,防止阿富汗游击队对重要路段和桥梁进行破坏,在有些路段还派出了流动巡逻车。在最易受阿富汗游击队攻击的地段,苏军每隔一定距离就修建一个驻兵的小碉堡,四周布设地雷场。一些容易被阿富汗游击队利用的设伏地段,往往被苏军指定为“自由射击区”,任何活动物体都会遭到轰炸和枪击。只要苏军在路边遭到伤亡,就把邻近的村庄夷为平地,将居民赶离公路。如此做的代价是,大量苏军兵力被牵制。

查普查勒山口之战是阿富汗游击队的宝贵经验。在交通要道上,游击队有时在公路两侧利用有利地形构建工事,夺取对交通的控制权;有时在公路必经的险要路段,如隘路、山口等地设伏击,搞破坏;有时则利用公路两侧的村庄、树林、壕沟、丘陵等地设下埋伏,攻击公路上的小股苏军;有时则直接在苏军通行之处设路障、埋地雷、炸毁涵洞或桥梁,挖下深沟或陷坑。针对苏军的逐步推进、侵袭根据地等做法,游击队则常常利用山区的有利地形,构建多层防御阵地,层层阻击苏军的地面部队,一待苏军大部队或是空中力量赶到,他们便迅速地撤进隐蔽地点。

在对付苏军的航空兵和武装直升机方面,喀布尔北部山区伏击战的经验被不断推广。在苏军直升机可能经过的山谷中,阿富汗游击队的对空伏击分队分为两组。第一组驻守在山谷坚固的阵地上,引诱苏军直升机前来攻击。第二组配置在比第一组高约2300米的地方,装备大口径机枪和RPG火箭筒,任务是击毁直升机。苏军直升机飞来时,第一组在最大射程上开火,吸引苏军飞行员注意。当直升机飞临第一组上空实施近距离攻击或投下步兵时,第二组就一齐开火,从侧面或上方击毁直升机,消灭投送的步兵。

为了保护根据地,阿富汗游击队经常在根据地外围埋设地雷或设置各种障碍。阿富汗游击队常常分成几股力量,苏军向西挺进,游击队就在东面进行袭扰,苏军扑向东面,这股力量就利用山区地形巧妙地转移。与此同时,另一股游击队又在西面出现,这种声东击西的战术经常令苏军疲惫不堪却毫无收获。

阿富汗游击队有时也主动攻击苏军孤立的据点。这种进攻的规模大小不一,有时十几人,有时几百人,多在夜间进行,袭击后迅速撤离。这些孤立据点包括苏军占据的机场、雷达站、军火库、后勤仓库、兵营及临时营地等。总之,阿富汗游击队采用各种方法,只要存在有利于己的条件,他们就会奋力一战,从而不断地牵制和打击苏军。

当一个国家全民皆兵反抗入侵时,各种各样的点子几乎是层出不穷的。

1982年夏末,贾拉拉巴德反苏游击队的一位领导人通过各种关系,与阿富汗政府军喀布尔卫戍部队司令阿卜杜勒·沃杜德将军取得了联系。游击队领导人向沃杜德将军说,他和他的游击队愿意归顺阿富汗政府军,放下武器不再与苏军为敌。为了证明他的诚意,这位游击队领导人向沃杜德将军出了一个主意——愿意帮助政府军诱捕自己的上司,逊尼派伊斯兰党领袖尤尼斯·哈利斯。

这位游击队领导人担保说,只有他才能抓到哈利斯,只要向他提供资金,再派一支政府军的装甲部队协助行动。他的话说服了沃杜德将军,后者果真向他提供了他所要的一切。就这样,一支阿富汗政府军的装甲部队出发向贾拉拉巴德飞奔而去。游击队领导人接待了他们,把他们安置在一块偏僻的草原上,吩咐他们设好陷阱,准备伏击哈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