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永无尽头的“持久自由”

1.新势力的崛起

苏联完成撤军的当天,一位阿訇在喀布尔市中心大清真寺的殿堂里,面对神坛,默默祈祷:“我祈求和平,我们阿富汗的每一个家庭几乎都有人在战争中伤亡。现在,苏军撤走了,战争不应再继续下去了,早日恢复和平是我们全体人民的心愿,愿真主保佑我们。”

破碎的家园等待重建,人们企盼和平,苏军的撤离是这一切的最佳契机。然而,现实并没有让饱受战争苦难的阿富汗人民如愿,战争远远没有离开阿富汗。

面对游击队的进攻,1989年2月18日,纳吉布拉宣布:阿富汗全面进入战时状态,解除非人民民主党籍的7名政府部长和1名部长顾问的职务。2月19日,阿富汗成立了一个以纳吉布拉为首的二十人国防委员会,负责保护阿富汗“免遭外国干涉”。2月20日,纳吉布拉沙解除总理沙尔克的职务,由自己兼任总理。随后,他又亲自走向街头,对全体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员和所有阿富汗民众进行战备动员,提出“全民参战,保卫家园”的口号,大力扩充军备,充实加强正规军,一支人数可观的民防队伍也迅速被建立起来。大规模的内战即将爆发,到2月27日,驻喀布尔的四十多个外交使团中已有三十五个撤离或仅留看守人员。

经过多方扩充,纳吉布拉宣称人民民主党政权拥有正规军、警察和保安部队12.7万人,以及忠于政府的部族武装和民兵17万人。苏联计划通过加强喀布尔政权的实力,迫使阿富汗游击队接受苏联的善后安排,在阿富汗保持一个亲苏的政府。

1989年3月6日清晨,也就是苏军全部撤出阿富汗后的第22天,一颗炸弹在贾拉拉巴德城南轰然爆炸。阿富汗游击队开始全力围攻贾拉拉巴德,从而拉开了阿富汗迄今尚未结束的长年冲突的序幕。

此时的阿富汗游击队已拥有约20万人的总兵力,仍不断得到以美国为首的外部世界不遗余力的武器援助,军事实力大增。阿富汗游击队控制了阿富汗境内的5座省城,切断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干线,包围了许多大城市。仅在喀布尔周围,游击队就有3万之众;在坎大哈和贾拉拉巴德周围,游击队兵力有1万多人。阿富汗游击队坚决反对纳吉布拉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参加政府,要求喀布尔政权交出全部权力。

然而,阿富汗游击队内部矛盾重重,派系斗争复杂,根本不能形成合力。总部设在巴基斯坦白沙瓦的穆斯林逊尼派抵抗力量组成的“七党联盟”——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最为人熟知,但总部设在伊朗德黑兰的8个穆斯林什叶派抵抗力量组成的“八党联盟”实力同样不能小觑。各派内部也是派中有派,争执不休。喀布尔的政府雇员拉希德面对前来采访的外国记者,不禁感慨道:“我们面临的局面是,抵抗组织和人民民主党都拥有20万人的武装,双方都在外国的帮助下装满了自己的军火库。抵抗组织要人民民主党交权,而人民民主党则主张各派政治势力在平等的基础上分享权力。他们是否能够妥协呢?我是一个穆斯林,只能说因沙安拉——愿真主保佑!”

1989年2月初,“七党联盟”主席穆贾迪迪与“八党联盟”签订协议,规定后者在行将建立的协商议会和临时政府中分别占有100个(总计526个)和7个席位。然而,由于原教旨主义派的反对,“七党联盟”最终决定只给“八党联盟”80个议员席位并取消原定的内阁名额;于是,“八党联盟”拒绝参加协商议会,“七党联盟”即于2月23日选出了自己独家控制的临时政府。贾拉拉巴德之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

争夺贾拉拉巴德之战是阿富汗全面内战的开始。这既意味着阿富汗游击队与喀布尔政权之间的战斗,也意味着游击队内部各派系之间冲突的激化。贾拉拉巴德是阿富汗的第三大城市,位于巴基斯坦与喀布尔之间,是通往喀布尔的要冲,战略地位显而易见。苏联撤军后,该城一直被“七党联盟”的游击队包围着。阿富汗游击队原计划于1989年3月7日发起总攻,但希克马蒂亚尔的游击队武装提前数日赶到城南,居然无视联合作战计划,在其他游击队进行整编部署之际,独自提前向贾拉拉巴德发起了进攻。

一次进攻便引爆了阿富汗内战的火药桶,贾拉拉巴德城南的爆炸声催促着其他游击队顾不得等待命令,也相继投入战斗。希克马蒂亚尔乐观地估计,阿富汗政府军会望风而降。“两个月内,总统府就要换主人了。”他如此自信是有理由的。过去的8年中,阿富汗主要与强大的苏军交战,区区几千名阿富汗政府军完全不被放在眼中,况且贾拉拉巴德的城防工事有一多半没修好,许多碉堡只修了墙却没建顶盖。而从巴基斯坦出发的阿富汗游击队有2.5万人之多,他们还获得了美国提供的反坦克装备和迫击炮,配备大量丰田皮卡和骆驼作为交通工具。而且他们距巴基斯坦境内的后勤基地也不远,进可攻退可守。

尽管整个作战部署被打乱,但阿富汗游击队凭借着3比1的绝对优势兵力,在炮火的掩护下,频频向贾拉拉巴德发起攻击。游击队旗开得胜,攻占了该城南方边境公路边17个哨所中的12个,所有通向城内的道路都被封锁。部署在城市外围的阿富汗政府军第11步兵师非死即降,师长巴拉克扎伊少将也被游击队的间谍暗杀。之后,阿富汗游击队不断向城内倾泻炮弹和火箭弹。阿富汗政府军士兵龟缩在工事里,用大口径火炮不停地向游击队轰击。天空中不时出现阿富汗政府军银灰色的苏-27战机,呼啸着冲向游击队,扔下的集束炸弹像爆米花似的在阿富汗游击队的阵地上爆炸。

兵力的巨大差距让阿富汗政府军无法抵挡住游击队的攻势。局势危急,阿富汗总统纳吉布拉居然拿出了令世界惊奇的魄力,迅速改组国防部、内务部和国家安全部三大武装系统,确定了自己的垂直指挥关系。他还接受仍继续工作的苏军总参谋部驻阿作战指挥组组长瓦连尼科夫大将的建议,组建战略预备队,充当填补战场缺口的“撒手锏”。与此同时,纳吉布拉不顾苏联顾问的抗议,以近乎抢劫的姿态征用驻阿富汗苏军未及运走的军事装备。事实上,纳吉布拉敢这么干,就是抓住了苏联仍需要其抵抗阿富汗游击队的心理。

就在贾拉拉巴德战役最激烈的时候,纳吉布拉把政府军扩编到了30余万,全部装备与苏军一样的武器。不过,接下来的局面变得滑稽起来:苏联提供的武器越来越多,阿富汗政府军的装备程度却越来越低。原因是适合操作精密武器的人手不够,许多武器只能闲置在仓库里,甚至露天堆放。即便如此,阿富汗人的索取依然没有止境。阿富汗国防部长塔奈和国家安全部长亚库比一起前往莫斯科,提出高达12亿卢布的武器援助要求。戈尔巴乔夫居然全都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