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抵抗的方法(第4/5页)

因为拿破仑本人深知,所有一切全部取决于战术成果并确信自己可以获得战术成果,但道恩却不是如此。所以,我们认为,任何战略计谋都只能以战术成果为基础,无论是采取流血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还是通过不流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战术成果都是决定胜负的真正的本质原因。也只有对胜负抱有信心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期望从战略计谋的本身获得利益。

概览战争史,我们不难发现,在许多战局中,进攻方在还未进行流血决战的情况下选择了放弃进攻的打算,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战略计谋发挥了十分大的作用。或许这会让人这样认为,这些战略计谋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力量,并且在进攻方未能在战术成果方面占有明显的决定性优势时,战略计谋大多能够单独解决问题。

对此,我们要说,就算上面所说的现象的原因存在于战场上,换句话说,它属于战争本身的现象,这一观点也是错误的。因为众多进攻没能发挥作用的原因在于战争中较高的关系,即存在于战争的政治关系之中。

产生战争因此也形成战争的基础的总的关系也决定着战争的特点,关于这点我们会在后面专门探讨。在这里,我们只要知道,这些总的关系会让绝大多数战争变成半真半假的战争。在这样的战争中,原来的敌对情感会因为要迂回曲折地通过诸多的关系而变成只能起到微弱作用的因素,这点在进攻方那里表现得尤为明显、突出。

所以,只要增加一点压力,软弱无力的进攻便会自动停止,这不足为怪。因为,应对一个被种种疑虑和压力削弱的决心,往往只需摆出点抵抗的样子就足以让进攻方放弃进攻。

因此,防御方常常可以通过不流血的方式获得成功,而不是缘于他有固若金汤的阵地,也不是因为横贯在战区的山脉和穿过战区的大江和大河让人惧怕,更不是战斗组合真能很容易地瓦解敌人用以攻击他的力量,原因不在于此,真正的原因在于进攻方意志薄弱、踌躇不前。

我们能够且必须考虑上述的这些抵抗力量,但同时也要注意,必须对它们的作用有一个恰当的认识,而不应将这里所谈的其他事物的作用全部归到它们的身上。在这里,我们要强调,如果批判者不能站在正确的立足点上进行批评,那么战争史中有关这方面的阐述将不具备客观性和真实性。

我们现在要谈论一下许多没有采用流血方式进行的失败的进攻战局通常是什么样的。进攻方的军队入侵他国,迫使敌军后撤一段距离,但是进攻方却对一次决定性会战犹豫不决,于是进攻方在敌军面前停了下来,好像进攻方已经完成了占领的目的,除了掩护已占领的地区之外,进攻方已经没有什么别的任务了。至于会战,则似乎是防御方的事情。如此一来,进攻方似乎每天都在等待决战。

其实,这都是借口,进攻方的统帅拿着这样的借口欺骗部下、宫廷、世界,甚至他本人。事实上,他停滞不前的原因在于他发现敌人实力太强大。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情况:进攻方放弃进攻的打算是因为他无法利用已经获得的胜利,而是因为他在进攻路程的终点已然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发起新的进攻。这样的情况是以一次成功的进攻,即真正的占领为前提的。但是,我们在这里要谈的不是这样的情况,而是进攻方还没有达到预定的占领目的就停顿不前的情况。

这时,进攻方采取了等待,以期将来利用有利的战机发动进攻,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情况几乎不会出现。因为预定的进攻已经证明,最近的将来并不比现在有更大的希望。所以,它也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倘若该行动和常见的那样,是和同时进行的其他行动紧密相连,那么,这支军队就会将属于自己的,但却不愿意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到其他军队身上,他们往往会说自己因为支援不力或协同不够而无法发动进攻,他们还会以各种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各种微妙关系来为自己辩护。

于是,进攻方的力量就在这种无所作为之中被白白消耗掉,而防御方则获得了十分宝贵的时间。随着恶劣天气的临近,进攻方便会退回到自己所属的战区过冬,进攻随之结束。

战争史将这一切都记录了下来,虚假的借口掩盖了进攻方未能取得成果的最简单的也是最真实的原因——害怕敌人的军事力量。如果批判者想研究这样的战局,那么他就会陷入诸多相互矛盾的原因之中而得不出让人信服的结论,因为这些原因是毫无根据的,而人们也没有深入研究事情的真实情况。

然而,这样的欺骗后果很严重,它不但是一种恶习,而且会造成战争威力的削弱(减弱进攻的牵制力量)。人们总是将大部分存在于国家的政治关系及政治企图中的诸多关系和企图隐藏起来,让世界、本国人民和军队一无所知,在很多场合,甚至统帅也被蒙蔽,比如谁也不愿意承认,他最终决定停顿不前或者放弃进攻的理由是担心自己的军事力量不足以血战到底,或者是因为害怕招惹新的敌人,或者不愿意让自己盟友的实力大增等。对于这样的事情,人们都习惯于长期甚至永远绝口不提,可是,任何事情总要有个缘由,于是统帅出于为自己或者为他所效力的政府考虑,便不得不胡编乱造,搞出一些虚假的借口。

在理论上,有关军事问题上进行辩论时屡次出现的这种欺骗手法已僵化成一些体系。当然,这些体系并不包含什么真理。只有像我们力图做到的那样,根据事物内在联系的简单线索进行探索,才能搞清事情的真相。

如果我们抱着怀疑态度来研究战史,那么各种关于进攻和防御的空洞理论自然就会不攻自破,而我们在这方面所提出的简单观点便会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所以,我们认为:这个简单的观点适用于整个防御领域,人们只有完全掌握它,才能够很清楚地弄清楚诸多事件的真相。

现在我们还要谈一下几种防御方式的使用问题。上文所说的防御方式一个比一个有力量,这是在付出一个比一个大的代价的情况下获得的。所以,要是没有别的条件影响,仅凭这点就能够在统帅选择防御方式时起主导作用。统帅会选择适当的防御方式,既可以让他的军队具有所需的抵抗力量,又可以让他在撤退时不致退得太远,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这些防御方式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因为防御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条件会对统帅选择何种防御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以向本国腹地撤退为例。向本国腹地撤退需要有广阔的国土,或者要具备像1810年的葡萄牙那样的条件,当时,葡萄牙有一个同盟国(英国)作它的基础,而另一同盟国(西班牙)则用它辽阔的国土极大地削弱了敌人的攻击力量。此外,要塞位置的远近也较为重要。要塞更多的是建立在边境附近,还是在本国腹地,往往会影响统帅的决定。国家的地理和地形状况、居民的特性、习俗和信念则会产生更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