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玩家(第4/17页)

樊钟秀以前跟西北军打过仗,冯玉祥对他并不信任,把樊部放在最前面,正是出于这一原因。眼见樊钟秀不肯往前推进,冯玉祥也不敢将张维玺的南路军主力置于樊部之前,就怕樊钟秀反戈相向。樊钟秀一看张维玺不上,也正好有理由取巧不进。

于是平汉线上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即虽然南路军占尽场面优势,但双方却没有大战,仅有小规模的接触,而其障碍所在,其实就是多了一个樊钟秀。

樊钟秀成了南路军中名副其实的鸡肋——张维玺的其他部队既不敢出其前,又不愿留其后,只好跟随樊部一道与第三军团“对峙”。其实如果他们抛开樊部,直接挥戈南下,汉口可能早就拿下来了。

徐永昌讽刺说,南路军在平汉线上与其说是与敌军对峙,不如说是与友军对峙更恰当。

樊部避开了地面作战,但避不开空中打击。他们几乎每天都要遭到飞机的数次轰炸,损伤尚在其次,更主要的还是官兵以前从未见过飞机,突然看到一种空中大鸟竟然会朝他们俯冲投弹,个个惊恐万状,士气亦为之动摇。

冯玉祥知道后亲临视察,并在对樊部的集中训话中打了个比方:“你们看到的飞机与乌鸦,哪个多?”

众人回答:“乌鸦多。”

冯玉祥又问:“乌鸦小便时,有没有尿到你们头上?”

众人哄笑:“从来没有过。”

冯玉祥由此得出结论:“既然这样,那么当飞机投弹时,能命中你们的机会就更少了。”

众人一想似乎很有道理,于是都欢呼起来,对飞机轰炸的恐惧心理大减。

6月4日,航空第三队再次对樊部实施轰炸,樊部官兵遂以“飞机与乌鸦”理论作为精神武器,连躲都不屑于躲了。

结果可想而知,樊部被炸得死伤过半,樊钟秀也被当场炸死——冯玉祥的比方听起来很有趣,不过他或许忘了,乌鸦不会特意朝人的脑袋上撒尿,可飞机炸弹却是专门奔着人堆人群去的。

在“空弹”的支援下,第三军团在地面作战中也取得进展,他们不仅完全占领许昌车站,而且还对许昌城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许昌守军十分恐慌,冯玉祥闻讯,急忙再赴许昌视察,以安定军心,同时从陇海线抽调孙连仲、张自忠等部驰援许昌。

第三军团进攻许昌,使西北军受到牵制,对改变整个中原战场的局势起到了很大作用。晋军方面就认为冯玉祥抽兵陇海是个不折不扣的败着:“冯玉祥不分轻重缓急,东西兼顾,致失陇海方面主力战的胜机,殊为可惜。”

与冯玉祥东西兼顾不一样,蒋介石始终将陇海置于平汉之上。除了从平汉线抽调援兵外,他还将教导师(包括教导一师、教导二师、教导三师)等部队全部增加过来,这使得中央军终于稳住了阵脚,陇海战场也再次形成对峙之势。

在西北军增兵平汉线的同时,南方的张桂军紧密配合,起兵攻入了湖南。

蒋桂战争后期,“湖南王”何键附蒋讨桂,想到广西境内去打个秋风,最后却被杀得大败。从那时候起,何键就知道桂军不好惹,于是他又开始脚踏两只船,暗中与新桂系联系起来。

蒋介石知道后十分生气。有一天,他把何键的驻南京办事处主任张慕先叫过去,让左右拿出一张电报给张慕先看。

张慕先一看,原来是何键拍给“李白”的电报。还没等他看完,蒋介石就已愤然作色,拍案大骂:“芸樵暗中捣鬼,中央已经截收了他发给“李白”的电报,他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告诉芸樵,要他放明白点!”

张慕先吓得默然无言。几分钟后,见蒋介石的脸色稍缓,他才为自己幕主进行解释,无非是强调“何主席”处境困难,不得不与“李白”虚与委蛇,并且说如果何键与“李白”的关系搞得太僵,“他们(指“李白”)就会勾结边区散匪,从中捣乱,徒然贻患地方”。

蒋介石听后就再没有说别的话。

收到张慕先的电报,何键深感不安,便趁蒋介石到武汉之便,亲自赴汉谒蒋。这一次,他除了报告湖南军政情况外,还把湖南地处粤、桂门户,他只能灵活应付,但拥护中央之志决不动摇之类的话又详细阐述了一遍。

蒋介石也怕把何键给逼急了,真的跑到“李白”一边去,便当面对何键表示了谅解,同意他“灵活应付”。

此后,何键在联系新桂系方面便不再躲躲藏藏。他对此自鸣得意,经常对人说:“我是联络西南,拥护中央。”

可是到了中原大战,何键就得意不起来了,张桂军攻入湖南,等于逼着他表态:你究竟是联络西南,还是拥护中央,只能二选一!

热脸碰上的全是冷屁股

面对紧张局势,何键如同热锅里的蚂蚁,急得团团乱转。

他把幕僚找来商量,一名幕僚对他说:“我们反正要靠一方的,靠桂系不如靠蒋。当前桂、张、阎、冯反蒋的声势虽然很大,但他们之间的意见并不一致,不会同心协作,将来结果如何,很难预料。”

何键认为言之有理,当即说:“李宗仁、白崇禧太不给我面子了,硬卡着我的脖子要我投降,这样我不干,我要打。”

可悲的是,要打还打不过。湘军被张桂军一直赶到衡阳,然后衡阳又失守了,长沙眼看亦将不保。

对于还要不要死守长沙,湘军内部争论激烈。一派说长沙乃省会重地,如果丢了,将来责任担当不起。另一派则主张放弃长沙,等蒋介石所派的援兵到达后再进行反攻。

何键出于保存实力的考虑,最终决定放弃长沙。6月5日,张桂军占领长沙,三天后又进占岳州。

这是张桂军气势最盛的时候。按照预定计划,他们将直取武汉,最后与冯、阎会师于中原。可是就在张桂军准备向湖北推进的时候,阎、冯却给李宗仁和张发奎发来了一封电报,称“本军”(指晋军和西北军)已与蒋军血战数月,行将获得胜利,武汉是“本军”给养之地,如“贵军”(指张桂军)先到,请向下游发展,共同会师南京,驱逐蒋介石。

究竟是会师武汉,还是会师南京,这可是一个关系着战略方向的大问题。李宗仁和张发奎不免心生踌躇,动作也变得迟疑起来,而黄绍竑率领的断后部队又没能按时跟上,使得前后部队出现了严重脱节。

趁此机会,蒋介石急调陈铭枢麾下的蒋光鼐、蔡廷锴部(又称蒋蔡军)出韶关入湘。蒋蔡军一入湘就占领衡阳,从而截断了张桂军的后路。

为消除后方隐患,张桂军主力只得退出长沙,回师衡阳,这就给南方战事增加了许多新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