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第2/11页)

张樾亭还举例说,西北军中的孙良诚、宋哲元、孙连仲等部都是由新兵扩编而成的,但都很有战斗力,证明西北军的新兵因为受过专门的训练,在战场上既不怕死,又善打仗。

一说到西北军的新兵也如何如何厉害,老冯顿时就得意起来。其实孔老夫子的话,他本来就不太相信,不过是拿来搪塞而已,他真正信的就是“子鱼论战”的一套。

冯玉祥话锋一转:“你看,阎锡山亲率晋军基干八个军,有十几万人,可是要靠他打到徐州,恐怕也不可能。”

如果冯玉祥面前坐着的是周玳,这话怎么听怎么刺耳,但张樾亭是个曾经在西北军中混过的人,他知道西北军内部对晋军有多么不屑,于是马上顺着冯玉祥的意思答道:“不可能是必定的,但是(我们西北军)不能坐失战胜之机啊!”

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知不觉中,张樾亭已经把自己的立场转移到了西北军方面,为冯玉祥考虑起了得失。

“若坐失战胜之机,跟着就会来败势。现在蒋介石将精锐近十万人集中到津浦线上,比晋军强大,晋军如何能敌得过?蒋的作战原则是各个击破,一旦他击破晋军,必然会乘胜转过头来,在陇海线方面打我们。那时候(西北军)要战胜蒋军就困难了。”

一番话说得冯玉祥哑口无言。他开始问张樾亭对陇海方面作战有何意见,张樾亭讲了许多。谈话结束时,冯玉祥说:“你回去,有事再来。”

尽管冯玉祥并没有当场明确表态要在陇海线发动攻势,但显然已有意这么做。张樾亭摸清了冯玉祥的底牌,一回兰封即告诉徐源泉,事情有戏,“不过还要再撑撑劲,我们如能找一位有力的人,促请冯出兵,或有可能,当然总司令(阎锡山)还要充分适时地对冯军进行补给”。

杨爱源随即给阎锡山发去密电,报告了张樾亭希望办理的两件事。

因为听周玳说冯玉祥不愿进攻,阎锡山愁上加愁,收到杨爱源的密电后,他才感到眼前一亮。当时汪精卫正在石家庄与他商讨扩大会议的问题,于是阎锡山便趁此机会,请汪精卫这位“有力的人”来出面促成此事,同时他还向冯玉祥竭力保证,只要西北军发起攻击,给养方面一定不会耽误。

有了台阶和保证,冯玉祥不再推三阻四、扭扭捏捏。8月上旬,他制订了一份以徐州为目标、分七路总攻的作战计划,石友三也被算成其中的一路,任务是出晋军右翼进攻柳河。

作战计划以密令的形式发至晋军前敌司令部。杨爱源一看便犯起了嘀咕,他对张樾亭说:“石这人是个名利之徒,反复无常,说变就变。现在叫他攻柳河,不正经干还是小事,万一他步刘茂恩的后尘,那我们左侧就危险了。”

石友三虽然发了那么一份密电给张学良,但毕竟还没有公开举起反旗,阎锡山也不敢把这件事曝光出来,怕的就是在这关键时刻,石友三真的“步刘茂恩的后尘”。因此之故,杨爱源并不知道密电的事,他只是认为对石友三不能不防。

杨爱源问张樾亭与石友三熟不熟。张樾亭回答不但熟,而且可以随便说笑话。

杨爱源马上说:“那好,请你到石处去一趟,以我们关怀其给养为名,侦其行,察其言,观其色,探询其意向,同时顺便到刘春荣处问问他的给养如何。回来后我们再研究一下,以防万一。”

刘春荣部也是反蒋联军中的杂牌军,在此次攻势中负责协助石友三。杨爱源料到石友三、刘春荣之辈平时在供给上都是一肚子怨气,现在需要他们出力了,就不能不改变一下服务态度。

果然,张樾亭到石友三的司令部去一问。石友三直言不讳:“要么是有吃的,没打的(指武器弹药);要么是有打的,没吃的。不能适时供给。”

张樾亭答应回兰封后,即报告徐永昌、杨爱源,让他们给阎锡山发电报,以便及时供应。

接着张樾亭试探着问石友三:“你这回攻打柳河是率全部人马吧?”

石友三回答:“留一部守原阵地,加强工事,以备万一退回来扼守。”

杨爱源、张樾亭早就猜到石友三不会“正经干”,石友三的回答并不算出人意料,但张樾亭仍心有不甘,遂鼓动石友三:“你攻敌右侧背柳河,闻蒋介石已到柳河指挥,若能活捉蒋,是全局的胜利,你的声威将震动全国。”

石友三来了一句:“心有余而力不足。”张樾亭急忙说:“晋军和刘春荣可以策应你。”

当着张樾亭的面,石友三毫不客气:“刘部力小,晋军势弱,不能依赖。”

张樾亭无法辩驳,只得说:“你单独制胜,声威更大。”

石友三对这些哄小孩子的伎俩丝毫不感兴趣:“你快回去,叫徐、杨将我部给养充分准备好,我就要出动了。”

临分手时,张樾亭提出了他最关心也最敏感的话题:“你可别变。”

石友三笑了:“哪能老变呢!”

辞别石友三,张樾亭又到了刘春荣处。问他给养如何,刘春荣回答:“有时够,有时不够。”

张樾亭答应上报后予以补足,同时叮嘱他:“这次石友三率部攻柳河,关系全局,希望你与他妥切联系,努力策应。”

刘春荣说:“尽力而为。”

不用拳击而用五指

回到兰封,张樾亭将经过情形向杨爱源进行了汇报。杨爱源说:“从石友三的言行和态度来看,对我们很不高兴,可是对你还不错。刘春荣对我们的供应也不满意,他的态度与这次进攻会很有关系,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张樾亭坦言:“石友三正经打不正经打,我不能保证;他变不变,我也不能保证。”

不过他认为刘春荣的问题反倒不大。

刘春荣的部队也不少,作战时,他一般都是把一个团放在前面充样子,另外七八个团则在后面进行训练,其实并不与蒋军交战,前方也少有战事。徐永昌曾派人前去视察,视察的人在说到刘部训练如何之勤,军容如何之盛时,对着徐永昌耳语:“又一冯焕章(冯玉祥),行将看其异军突起也。”

徐永昌戏谑地说:“恐其只能异,而不能突起也。”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倒戈将军”。徐永昌了解刘春荣,知道这位杂牌军头向来都喜欢取巧观望,并非现在才如此,而且他也害怕蒋介石对他玩“先拉、后吃”的一套,叛阎投蒋的可能性很小。

张樾亭的看法与徐永昌相似,他告诉杨爱源:“刘没有什么,适时予以足够补给,总司令(阎锡山)与之妥切联系,时加慰勉,就可以啦。”

二人重新分析了冯玉祥的作战计划。按照计划,晋军右翼为孙良诚、吉鸿昌,显然右翼不会有危险,于是他们决定侧重注意石友三所在的左翼,为此专门调集了两万余人到这一侧作为预备队,名义上是协助石友三、刘春荣攻柳河,实际亦有防止石友三哗变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