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第4/11页)

在西北军对宁陵方面发起猛烈进攻的同时,晋军和石友三部也兵进柳河,柳河外防线的多处要点已遭突破。柳河、归德均岌岌可危,而蒋介石在柳河已基本无兵可调,只有附近的两个营可用于防守。

鉴于情形危急,蒋介石一面分电各将领务必守住各自据守的城池,并宣布敌军来攻时能固守不失者,即官升两级,赏银五万元;一面在柳河召开军事会议,准备从陇海正面及归德以南退却,以缩短战线。

在这次军事会议上,总参谋长杨杰认为在敌人攻势正猛的情况下撤退极为不利,还是应继续苦撑数日,视情况的发展,再寻找退却的有利时机。

“杨大炮”虽短于实际操作,但他就和三国时的那个马谡一样,宏观视角和战略眼光并不差。曾在西北军担任过总参谋长的曹浩森支持了杨杰的观点,他提出冯玉祥作战向来都崇尚稳扎稳打,没有十分把握,决不能冒险深入。

二人都建议蒋介石把柳河附近的那两个营加上去进行重点突击,俟稳住阵线后,再根据形势变化做新的部署。

被当成宝贝一样的两个营原属教导一师,它们被从教导一师抽出来后,一直担任蒋介石司令部的临时外围警戒任务。两营中有一个营还是自动步枪营,营的每个连都拥有四十挺轻机枪,火力相当猛。

参加会议的陈调元见状,也自告奋勇,愿意率所部同时发起反攻,以分晋军兵力,确保陇海线正面无虞。蒋介石听罢,这才决定中止退却计划。

石友三参加“八月攻势”,本来就只想来走个过场,从晋军那里混点补给,遭到蒋军的反攻后,即以部队精疲力竭为借口,撤守原阵地。刘春荣一看石友三溜之大吉,马上有样学样,将部队撤回了原阵地。

如同打多米诺骨牌一样,晋军见石友三、刘春荣撤退,左翼露出了一个大空当,也不敢再往前进攻了。

在宁陵以北、归德以西,蒋军与反蒋联军重新形成了胶着状态,只不过蒋军阵地已被迫由原来的直线变成了直角。

这已是双方第三次在陇海线形成对峙局面。对于此次功败垂成,西北军和晋军两边互相埋怨。西北军认为晋军在总攻击令下达之后,前进迟滞,无法与陇海线以南的西北军形成密切配合,说到底还是不愿意西北军先拿下徐州。说到难过处,冯玉祥简直痛心到了极点:“阎百川(阎锡山)这个老弟真不是好东西。”

晋军则以为,冯玉祥固执己见,不将最有力的部队使用于柳河,却用于洪水泛滥、行动不便、无法充分发挥战斗力的宁陵,可谓是“以有用之师,用之于无用之地”。

按照晋军方面的意见,如果当初冯玉祥肯将西北军主力用以柳河,石友三攻至柳河边缘便不致退回,晋军也不致停止追击。要是双方再进一步,乘胜联手向归德进攻,则宁陵以北、归德以西的蒋军必然会被全部围歼,陇海战事将胜利在握。

杨爱源恨恨连声:“冯玉祥不分轻重,只顾自己,不顾友军,私心太大,这样的队伍,就应了徐次宸(徐永昌字次宸)所说的‘以后没有好戏唱了’。”

与前两次形成对峙不同的是,这次反蒋联军特别是津浦晋军所面临的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和危险。

冷板凳

在津浦中央军即将发起反攻的前夕,南北双方的拉张活动都进入了极其关键的时刻。

阎锡山打算派薛笃弼、贾景德出使沈阳,与张学良商谈组织北平政府的方案。正值葫芦岛建港工程举行开工典礼,张学良便以主持典礼为由,前往葫芦岛“休养身体”,此后在葫芦岛一住就是二十多天,对薛、贾避而不见。薛、贾请示直接去葫芦岛谒见,张学良告诉他们“岛上一切十分不便”,仍然拒绝接见。

葫芦岛是看人打发的,对冯、阎的代表自然是“十分不便”,对蒋介石的代表张群、方本仁、吴铁城却是再便利不过了,后面这三位一直陪同在张学良身边,尤其张群和吴铁城,忙着和张学良一道“砌长城”还来不及!

山西方面曾经最早向沈阳派去代表(梁汝舟),还获得了“善意中立”那样一个好的开局,可惜的是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如今沈阳早已没有他们可待的地儿了。

蒋介石在拉张上投入的本钱绝非阎锡山可比。蒋氏幕府中凡擅长交际,或与东北要员关系较好的幕僚几乎都先后被派往沈阳:方本仁、吴铁城、李石曾、张群,甚至何成浚在担任第三军团总指挥之前,也曾随方本仁到沈阳去客串了一把。

这些负责拉张的幕僚只要开口,蒋介石是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委任状给委任状,真正是到了不惜一切代价的程度。张群在赴沈阳之前,恰值银行休假,不能提出现金作为活动经费。在上海的中国银行总部便致电沈阳分行,允许张群到沈阳后,可以随时支用款项。

从沈阳到葫芦岛,张群、吴铁城几乎每晚都要和张学良玩上八圈麻将。大家搓搓打打,相处得十分融洽。张学良虽然在麻将桌上不会明确表示什么,但是却会经常把薛、贾在沈阳的活动情况告诉他的牌友。

薛、贾固然吃的也是策士这碗饭,逞起苏秦、张仪之舌,也非寻常人可比,可是要论这种曲线外交的功夫,却只能相形见绌、甘拜下风。况且就算会玩麻将,薛、贾也只敢赢,不敢输——阎锡山给的钱少,若是输光了,他们可能连回去的路费都没有了。

在沈阳这块地面上,不会搓麻将和送钱,谁也不会答理你,更不可能得到一点有价值的信息。囊悭术钝的这两个“老实头”只有傻乎乎地坐等张学良从葫芦岛返回沈阳,真是望穿秋水,度日如年。由于经费实在有限,他们还不敢久住沈阳,在坐了几天冷板凳之后,只能空手而归。

过了不久,张学良总算给阎锡山发来了一份电报,在电报中,他说要是你们的兵在平汉线打出武胜关,在津浦线打过蚌埠,东北一定响应。

此时西北军距离武胜关还很远,晋军在津浦线上别说打过蚌埠,就算想保住济南也面临着困难。张学良提出的响应条件真是令人啼笑皆非,阎锡山收到电报后只能付以一笑,说:“(如果仗打得这么顺)何必还要他表示?都打了胜仗了,谁都会那样做。”

在太原听到这一消息的人都议论起来。大家都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原来阎锡山给薛、贾等代表用于打点的钱很少,只有两千多元,那点钱就连张学良的门房都糊弄不过去,而蒋介石的代表们却可以无限制地花钱。他们认为,张学良毕竟是一个花花公子,敌方挥金如土,己方却在那里土头土脑地办事,这是绝对不行的,因此劝阎锡山放开手脚,也尽量满足张学良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