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拉加苏之二(第4/5页)

双方的口水大战持续许久,这时传来了第112团第三营陈耐寒营长阵亡的消息。

固执的史迪威并非不肯认错的人。他只是太有优越感,对中国的军官和情报同样不肯信任。陈耐寒营长的阵亡,让史迪威冷静了一些。他采取的行动是,亲自到前沿看一看。

远征军的战车上搭载着头戴英国式钢盔的中国步兵,与各国的政要们相比,他们才是对反攻最为热切的支持者。

到拉加苏前线视察的结果,是史迪威接受了孙立人的判断。他一面通过空投物资增援前线的中国部队,保持他们的战斗力;一面迅速集结部队,集中物资,将新38师和新22师全部投入到反攻中去。

这时,在前线双方的战斗,基本集中在两个点上,北面入口的“李家寨”,和南面入口的拉加苏。“李家寨”守军是从临滨被日军压回来的第一营残部。这里本来没有村寨,只是一片茂密的榕树林,因为守在这里的指挥官是第一营连长李克己,所以被戏称为“李家寨”。这里曾遭到日军疯狂的攻击,都被中国军队用密集的弹雨打退,日军称,“敌人巧妙地在密林中构筑了阵地,并用优势迫击炮进行阻击。我军无法取得进展,陷入胶着状态。”

由于及时的空投补给,“李家寨”的守军粮弹充足,日军的围困没有效果。

而拉加苏方面,负责防守的是第三营。虽然陈耐寒营长在战斗中阵亡,但要日军拿下这个阵地,同样一筹莫展。

而这个时候,日军的补给却由于战线太长,出现了巨大的困难。

日军回忆,当时的补给运到前线,首先要用铁道运到胡康河谷出口的孟拱,然后用卡车运到孟关。此后,简易公路就无法通行了,只能使用大象和独木舟运送。由于日军失去了制空权,所有这些,都要在夜间进行。

以某一日为例,日军第55联队一个大队的全部补给品如下——“大米两袋,岩盐一袋,手榴弹八十,生大蒜一袋,发酵后制作的豆制品一大盒,还有路上运输兵打死的两只猴子……”

这时的中国远征军呢?每天,中国方面由战斗机护航的运输飞机就在日军眼前投下充足的弹药、食品、医药,饥肠辘辘的日军个个“除了咬牙切齿以外,毫无办法”。

井上咸在他的文章中,提到了拉加苏之战中的一个小插曲,正是关于补给的,双方的胜负,也许关键就在这里。

井上咸大尉所属的步兵第55联队第三大队在南线围攻拉加苏。

拉加苏一战,从1943年11月1日中国军队攻占拉加苏,一直到1944年1月下旬日军留守的福田秀良分遣队逃走为止,打了三个月。

这里的兵力,包括第55联队冈田第三大队,长桥中佐的纳卡地区特遣队残部,长尾大尉的预备兵第一补充队,总兵力近2000人。根据王楚英的《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发现此战在拉加苏的中国军队,只有第112团第三营。

这段插曲就发生在日军围攻拉加苏的战斗中。

说起来,拉加苏能守三个多月,中日双方可以说都感到有些惊奇。和中国军队交手的第18师团可是日军的王牌,从杭州打到广州,从马来亚打到新加坡,军中全是老兵,精通丛林作战,号称“百战百胜”。中国远征军毕竟也是人,能顶得住这支日军的疯狂攻击,如果没有点儿特殊原因是不正常的。

这个特殊原因,一方面如前所述,中方的战斗力确实强,作战凶猛顽强,美军提供的空降补给也十分及时。另一方面日军自己也有问题,第18师团的司令部,包括它的补给部队——辎重第12联队都在胡康河谷另一端的孟关,距离拉加苏七十公里,因为山道崎岖实际上到前线要走三百公里,所以日军的补给线拉得太长,造成前线供应不足,使日军战斗力不能充分发挥。

但是,再怎么样,打了一个多月以后日军还是撑不住了,他们疑惑的是:这守拉加苏的是中国人吗?在中国大陆最能守的城市衡阳,也不过守了47天,那守军是整整一个第10军呢,怎么会这么小的一个阵地竟打不下来?

于是,12月,第55联队的联队长山崎大佐(有资料为丸山房信大佐,这是不确切的,丸山的第114联队是18师团的总预备队,当时在密支那,不可能到拉加苏)亲自带着联队旗和援兵到前线督战来了,按照日军惯例发扬精神力量,鼓励士兵组成敢死队发动决死攻击。14日,日军发动决死夜袭,敢死队队长是第7中队中队长玉城中尉(战死后特晋大尉)。这位平时喜欢唱戏自娱的联队长还给敢死队唱了一段“元禄快举”(即日本武士大石良雄袭击吉良侯的传奇)的浪曲鼓舞士气。

远征军战士在丛林中与日军交战,敌军就在100米内,从火力上来说,缅甸战场上中国军队对日军有压倒的优势。

不幸的是,由于日军工兵部队未能有效配合,这次夜袭在中国军队厚密的迫击炮和准确的近战火力面前还是失败了,死伤了47名敢死队员。这次突击,不少日军都抱着打破中国军队阵地,进去大吃一场的念头的。

可惜,攻击还是失败了,井上咸回忆很多敢死队员难过万分。这倒不是因为失败,原来,在战斗开始之前,日军给每个突击队员都发了两天的食粮配给,负责补给的林田义弘中尉反复交待:不要一下都吃了啊,不然明天就没有了啊。

不过,大多数敢死队员还是把两天的配给都吃掉了。一来,每天的配给不过是一个饭团而已,冲锋之前不多吃一点实在冲不上去;二来,很多士兵说:“中国兵的炮弹那么多,谁知道明天还有没有命呢?”结果等败下阵来,那些“不幸”没有战死的敢死队员才发现,自己居然要饿上整整一天才能得到新的食物,有些日本兵不禁后悔地哭了起来。

就在这时,有人跑来报告,说此战并非一无所获,还是攻占了中国军队阵地的一角,那里有粮食,就是……

还有什么就是?!饿疯了的日本兵蜂拥而去,到了那里却目瞪口呆。

原来,攻占的中国军队阵地,是战地厕所的所在地。由于一年时间的美式训练,这支中国军队的土工作业非常出色,地堡战壕建造十分迅速,而且交叉火力设计科学合理,仓库、隐蔽部、野战医院等阵地设施也非常齐备。文明化的中国兵还修有战地厕所,这是地面上挖好的壕沟,周围还略有遮蔽,在包围圈中很有利于卫生。大概因为这些见识,后来新一军到东北打仗的时候,当地纷纷传说该军全是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