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胡康谷口(第2/4页)

第18师团直属部队有一支使用九七式战车的装甲部队,参谋长片冈衷少将也考虑过使用这支部队攻击进占新平洋的中国远征军。不过,缅甸雨季的洪水摧毁了日军在胡康河谷简易公路上的桥梁,日本工兵仅仅来得及搭起简易的浮桥,勉强可以通行空载的卡车。日军向前线增援的时候,遇到桥梁,需要车载的步兵下车才能通行,而且公路也只能通到孟关,再向前方就需要用人力、独木舟乃至大象完成运输了。在这种情况下,四吨半的九七式装甲车虽然被称做“豆战车”,但要想运到前线还是天方夜谭。无奈之下,片冈衷只好把这支装甲部队留作师团前线指挥部的警卫部队。这个部署无心插柳却起到了重大作用,这支部队在3月8日远征军突袭孟关日军司令部的时候,与远征军坦克第一营发生激战,尽管全军覆没,但如果不是他们的阻击,第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可能就被赵振华营长抓俘虏了。

第18师团参谋长片冈衷少将

解围“李家寨”的远征军部队也没有战车,如果单纯使用步兵进攻或许还不如日军。这是因为,当时新38师并不是搜索营那样的突击部队,全军的步兵武器还达不到人手一支冲锋枪的水平,普通步兵使用的是,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使用的迦兰德式步枪。远征军的老兵回忆,“我们新38师源自老税警总团,在税警总团时代,我们配备的武器装备是比当时其他国军来得先进,使用捷克制的步枪和机关枪。我们到了兰姆伽整训后,美军就把我们的装备换装成美制。在国内的人不知道,以为美式的装备一定比原来的好,其实不然!因为美国给我们中国驻印军的装备,都是美国打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库存货,原是美军已经不要了,是要报废的武器。我们在实弹射击练习时,都发现用美援的步枪,在射击时往往打不准!因为枪的准星和仪表针都松掉了!但是美军的后勤能力很好,美军把枪发给我们以后,美军的后勤人员经常开着一部车,它好比等于一个小型兵工厂,他们到驻印军各单位来,若是武器有缺失,他们马上为我们维修。”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步兵对步兵打近战,远征军未必能占太多的优势。

但进攻的中国兵根本就没有靠近日军阵地的企图,他们采用的战术是用炮弹将日军阵地周围的植被炸光,然后用迫击炮将暴露出来的日军工事摧毁。如果日军逃跑,则中国步兵的机枪子弹和手榴弹正等着他们。

没有了炮兵的掩护,日军步兵只能趴在地上挨打。等到日军发现即便对只有一个狙击兵据守的阵地,远征军也会砸过去几百发迫击炮弹,这种最初的诧异就变成崩溃的感觉了。

孙立人是弗吉尼亚军校的高材生,美国军事教育的特点就是用火力代替人力,孙将军的老师们可以安心了。而远征军也确实有这样打的底气——中美联合工兵部队信守诺言,他们在远征军步兵身后迅速展开修路工程,保证公路通车“到前线不超过一天路程”的地方,史迪威并动用运输机为孙立人运输弹药。因此,新38师在和日军的战斗中毫不吝惜炮弹。

说起来,这也可以算是孙立人个人的复仇之战。在淞沪战役中,孙立人曾被日军炮兵击伤,险些丧命,其负伤详情,直到晚年才得以大白。原来,当时孙率领税警总团第2团坚守蕴藻浜阵地,由于日军炮兵占据压倒优势,给中国军队造成了重大杀伤,税警总团官兵即在炮弹不断爆炸中顽强抵抗。一天,后方送来一批地雷,孙立人听说后前去验看,正低头看时,一颗日军炮弹在头顶爆炸,弹片如雨,当即将孙将军和几名随员击倒,孙背部负伤13处,由宋子文亲自安排送往香港动手术治疗才得以生还。

现在,轮到孙立人可以用绝对优势的炮火“蹂躏”日军了,真是风水轮流转。

日军的炮阵地尽管被连续命中,但始终没有发生弹药的殉爆。日军的炮兵被打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弹药不足,吃亏在没有那么多的炮弹。如果有充足的弹药,号称“丛林战之王”的18师团所属炮兵身经百战,也绝对不是好惹的。

要说日军对缅甸战场的后勤支援,可说不遗余力。按照丰臣秀吉先取中国后取印度的战略,缅甸是日军大陆战线的箭头。与德军会师于幼发拉底河分割世界,也是日军少壮派将领一直在叫嚣的理想。日军在南洋和印度支那的胜利,取得了当地丰富的石油、橡胶、金属矿藏,也取得了西方国家在当地建立的工业设施。缅甸本身也是稻米产区,因此,缅甸日军的供给,一直和关东军一样让人羡慕。缅甸的日军在中国远征军反攻之前,一人发三身带细长翻领白色衬衫的细布夏季军服,享受着每天饱餐白米饭,饭后热带水果的优厚待遇,这样的好日子在日本本土都难以想象。

在胡康河谷一线,由于日军预料到中国远征军的反击即将开始,因此,在胡康—孟拱河谷的孟关、瓦鲁班、加迈、孟拱四大据点,囤积了大量弹药物资。中国军队攻占日军据点后通常缴获甚丰。然而,从孟关到新平洋前线,物资就很难运上去了。无论是胡康河谷的南入口打洛,还是北入口于邦,到孟关都没有像样的道路。过长的补给线仿佛一根拉得失去了弹性的皮筋,很难支撑两个联队日军在前线的战斗。

远征军这一战,在国内被作为“于邦大捷”广泛宣传。

然而,如果看真实的战史,于邦周围的战斗,远征军打得并不像新闻报道那样精彩。此战,日军参战的步兵第56联队第三大队伤亡较大,战斗减员较多,但伤员大部后送收治,战死者不多,骨干仍在,仍保存较强的实力。而真正在于邦周围的日军遗体,不到两百具。远征军新38师师史中提供的材料称:“是役,计毙敌经查明者,有管尾队长以下军官11员,士兵173名,均遗尸于阵内”。这个数字与国内宣传的战果“毙敌2500人”相去甚远。

图中下方为于邦前线被击毙的日军。虽然初战战果并非十分丰硕,但对远征军来说,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而且,战后日本军方曾形容此战中方对外宣传的战果为“白发三千丈”,即想象夸大甚多。其原因是据日军自己的记录,直到2月中旬,于邦仍然在日军手中。

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孙立人率领新38师投入战斗的这块地域,西侧是远征军在胡康河谷谷口的大本营新平洋,东侧是日军依托左侧的万塔格险峰和右侧的大龙、大奈两条河流构筑的一片大纵深防御阵地,形状如同一把蒲扇。在日军的地图上,于邦正位于扇柄的位置,几乎就在日军第18师团司令部孟关的前沿;而中方的地图上,于邦位于很靠近新平洋的地方,在大龙河西岸,与日军标出的于邦隔了大龙、大奈两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