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殖民 纸币的历史逻辑和轨迹(第2/3页)

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可以称之为美国金融大战略的设计,是美国最大最高最核心的国家秘密。因为这一隐在一切经济和金融教科书背后的美国金融国策,你永远不可能在任何一本书里看到,而只能想象和猜测,每当美国出现权力交接时,现任总统在把控制核按钮的手提箱交给下任总统的时候,他也一定会把美国的金融国策告知继任者,告诉他为什么美国只需要生产美元,而全世界却必须生产用美元购买的产品;告诉他什么是真正的国际大分工,什么是真正的全球化!而这一切,正是从1971年开始,从那位最被美国人诟病的总统尼克松开始。就此角度来说,美国人真应该深深感念这位被他们弹劾下台的总统先生。

因为美元与黄金脱钩,又与石油挂钩,也是在这位总统手中完成的。尼克松和美联储的高官明白,仅仅靠美国自身的实力,别人不买账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美元与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宗商品挂钩,让美元这艘大船在摘掉黄金之锚后,尽快找到另一只大锚,才能确保美元地位稳如磐石。机会很快就来了。1973年的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一开始,埃及人和叙利亚人两线出击,打了以色列一个措手不及,但不久后战况逆转,以色列反占了上风。

一场旗开得胜的战争最终以被迫停战告终,这让阿拉伯世界非常郁闷。坐拥石油的中东富油国仍一致决定,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就从油井中夺回来。于是,他们决定用石油作武器,利用自己可以掌控的欧佩克——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抬高油价打击西方。这个办法果然比战争来得更有效,国际油价很快从3.01美元一桶,飙升至11.56美元一桶。很快,西方就承受不住了。

这时,美国时任财政部长西蒙受命秘密地飞到利雅得,去见沙特的石油大臣,也是首任欧佩克秘书长,告诉他:你们想把油价抬多高我们不管,但是要想不让美国人与你们为敌,你们必须接受一个条件,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3)这位沙特的石油大臣与整个世界一样,对美国人这一着棋的深远机心未过多考虑,就一口答应了美国人的要求,从此,全世界的石油交易与美元挂钩,而美元的信用也就在此后40年里,牢牢地与全球的能源需求挂上了钩。

走到这一步,美国人设计出的这个新型帝国渐渐开始显现出轮廓,这就是人类帝国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金融殖民帝国。美国人发现,比起当年德国人虎口夺食去争取一个国家的生存空间这种愚蠢做法,更高明的办法,应该是通过貌似几千年来人类的公平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让世人几乎觉察不到用“绿纸换实物”有何不妥,乖乖地让他们把手中财富交出来,而这种“文明的劫掠”又不会像历史上的“强权劫掠”那样制造仇恨。要达到此目的,没有比金融殖民更好的办法了,这办法可以把全世界都纳入美国的金融体系中,然后,像拧开自来水龙头一样让实物财富滚滚流入美国。

就这样,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美国完成了一个制造业大国向金融业大国的转型,它已经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存及生活方式。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了解美国的国家战略。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它的国家战略一定是围绕它的生存方式展开。按西方的说法,中国目前的生存方式就是世界加工厂。要做世界加工厂你就需要获得资源,获得能源,然后生产出产品。你的国家战略也要围绕这一切展开。而美国人不是这样,美国人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生存,因为此时的美元已成为唯有美国人可以生产的“特殊商品”,而且是全世界必须持有的特殊商品。因为全世界都需要石油,而获得石油就必须先获得美元。这真是有史以来所有帝国最成功的战略设计。这无论如何不能解释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这也不是所谓“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因为事实很清楚:先有美元与石油挂钩,后有的“全球化”。也就是说,所谓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美元全球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为此,美国在过去40年里逐渐围绕美元完善了自己的一整套生存体系,我们不妨把它叫作战略金融体系。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美元的全球化

有了这个大战略目标,美国需要推进全球经济的变化,以适应美国的胃口。首先要完成的是全球产业大分工,即所谓的全球化。为了造势,更为了让美国式的全球化得到地球人的普遍认同,必须有一种理论为其摇旗呐喊,这直接导致美国人摈弃了凯恩斯,选择了米德尔顿·弗里德曼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把它作为一种先导性理论,为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开道。要使全球产业大分工看上去合情合理,完全合乎经济规律,美国人用比较优势理论把全世界分成了两块,一块是美国,美国人认为它的优势就在于生产美元;另一块是全世界。全世界的优势在哪儿呢?比如中国,你的比较优势就在于你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你的发展就只能借助这一优势。这理由简直让你心服口服,通过比较优势理论,美国就永远处在了全球经济食物链的顶端,而像中国这样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就别无选择地只能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可改变地永远居于整个经济食物链的底部,其他国家以此类推,全球产业大分工就这样完成了。

由美国人作为一方,全世界作为另一方。由美国人负责生产美元,而全世界负责生产用美元交换的产品,这就是美国人主导的全球产业大分工的本质,从此,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

就此意义上说,比较优势理论就是让新兴经济国家“认命”——安于为人做嫁衣的理论。

当这样一种对应关系形成之后,在美国和全世界之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美国用自己的金融体系,把全世界与美国紧紧捆绑在一起,这种由美国向世界输出美元,而世界向美国提供产品的交易模式,其结果就是全球财富快速向美国集中,这也就是美国在1990年前的200多年里,GDP最高时才不过达到7万亿美元,而在最近的短短20年里,GDP居然翻了一番还多,达到接近18万亿的根本原因。这其中有多少是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制造”为美国GDP作出的贡献?没有一个美国的经济学家指出过这一点,美国的政府官员更是绝口不提,反倒一味地指责中国连续多年对美贸易顺差,占了美国的便宜。这完全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远的不说,仅以2011年中美贸易为例,中国对美出口总额4334亿美元。这其中多为衬衣、玩具之类的中低端产品,其价格均在两美元至几美元不等。而美国人把它们往自己的货架上一摆,都会加价十几到几十美元售出。如此一来,中国对美国的4000多亿美元的出口,就会为这一年的美国经济创造数万亿美元的GDP!问题是,在全球人都羡慕美国的富有时,有谁算过这笔账呢?当然,美国人比全世界都清楚,如此惊人的GDP,如此庞大的财富是怎么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