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2/3页)

有这些银子,都能买两亩地,或者起三间房子了。苏南和段仁志如今虽然买得起,却也舍不得买。

船即将靠岸,众人却发现了岛上似乎有些不同,旌旗招展,人数也比往日多了许多。

船上众人看到这种状况,都忍不住出来了甲板上,向岛上张望。

那长随池山子原本还在跟段仁志说笑,这个时候忍不住皱起了眉头,跟身边的小太监说道:“将我的千里镜拿来,看看是什么情况……”

不多时,一个小太监就拿过来一架做工精良的双筒望远镜。池山子接过了望远镜,向岛上看了少时,就忍不住惊呼道:“太孙殿下的仪仗……竟是太孙亲自来迎接我们!”

船上的人都激动不已,一个工部的老工匠已经忍不住跪了下去,向着岸上磕头。一边磕头,一边忍不住老泪纵横。“竟能当殿下亲自来迎,此生无憾啊!”

在他的带头下,众人也都跪了下来,对着岸上磕了三个头,才又起身。然后一个个慌忙地开始洗漱,想要给殿下留下一个好印象。

段仁志已经忍不住拿出了刚被收进包袱里面的香胰子,从江里吊了一桶水起来,将手和脸都好好洗了一遍。

他们虽然是太孙亲军,但是原来都只是小兵,根本没有机会上太孙的旗舰。虽然曾经远远地看过太孙两次,但是像这样近距离接触,还是第一次。

苏南的心里也满是激动,能够近距离接触太孙一次,这可是一辈子的荣耀啊!等到老了,也能跟儿孙们卖弄一番。

不过他当然不会认为太孙是来迎接自己,这些内监和工部的人虽然对他们亲近,却一直对此行的目的支支吾吾,不肯明说,看来是有重要的任务。

而在江心岛的水师码头边,朱瞻基的心里也满是激动。

解决了硝石的来源问题,制约大明发展火器的瓶颈就消失了。最少在几十年之内,大明不用再为火药发愁。

至于几十年之后……那个时候的大明肯定已经在南美立足了。而那里的硝石矿,数量多的足以让大明数百年都不用为火药发愁。

至于再以后,都能直接化学合成硝石了,有没有硝石矿都不再重要。

船上众人的叩拜,他虽然没有亲自看到,但是李亮他们当然不会不跟他说。

闻听众人此举,他的内心也满是骄傲,在船上众人看来,他这个太孙亲自来迎接是抬举他们。

但是在他看来,虽然他们只是卑微的工匠和内监,但是他们的贡献远超其他人。

船终于靠岸了,船上数十人全部都又在甲板上跪下,向登船的朱瞻基跪拜。

朱瞻基上船后,挨个来到众人的面前,亲自将他们扶起来,还跟他们每个人都说上两句。

那些内侍经常能见到朱瞻基,倒习以为常,但是那些船工和工匠们,一个个却激动不已,不少人都痛哭流涕,口不能言。

朱瞻基也丝毫不嫌弃,好生宽慰一番。

来到苏南的面前,苏南跪在甲板上,右拳击打了一下左胸,大声说道:“海军第一舰队,新江口水寨,昭信校尉,千总苏南向殿下请安。”

朱瞻基看着他年轻的脸,面容朴实,身上虽然穿着新衣,但是相貌形态也不像是个勋贵子弟。“起来回话……看你年岁不大,出身也不太高,如何成为千总?”

苏南虽然比朱瞻基要矮了一个头,但是他认为太孙本来就应该威猛过人,并没有自惭形秽。反而因为能近距离接触太孙颇为自豪。

他大声说道:“卑职在洞庭水师曾杀敌三人,俘虏水贼二十一人,因此擢升总旗。六月东征期间,卑职携副手段仁志,马德钟,又杀敌三人,擒获日本王室三十九人,倭兵两百余人。八月中擢升千总,授昭信校尉。”

朱瞻基拍了拍他的肩膀,夸赞说道:“当真是我大明好男儿,可有婚娶?”

苏南登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有些扭捏地说道:“卑职家穷,吃不饱饭才当了兵。如今虽然有了些家底,却还没有来得及找婆娘。”

朱瞻基回头跟李亮笑道:“那些宗室不是送了不少貌美女子给孤,孤的女人已经够多了,回头安排一下,给立功将士们解决婚娶困难。”

李亮低声应是,却让苏南愣了住,从来没有听说当兵还给分配媳妇啊!

那段仁志是个跳脱货,听到有如此美事,忍不住用期盼的眼神看向朱瞻基问道:“殿下,小将也尚未婚娶……”

朱瞻基哈哈笑道:“都有,你们都有。只要你们在战场上能不畏生死,英勇杀敌,一切都会有。一会儿晚些走,孤还有话跟你说,先到岸上候着吧!”

苏南和段仁志知道自己这个时候该退场了,他们又跪了下来,跟朱瞻基磕了三个头,才随着一个内侍到了岸上候着。

一直到这个时候,他们仍然犹如在梦中。段仁志忍不住给了自己一巴掌,然后又痛的捂住了脸。“不是做梦,是真的,殿下竟然还说要给我找个婆娘!”

他的举动也逗的那个小太监笑了起来。“你们有福气了,那些宗室送给殿下的女子,都是精通琴棋书画,惯会伺候人的处子。要不是殿下赏赐,你们还要攒几年家底,才娶的起这样的女子。”

一番话说的两个人又眉开眼笑起来,他们两人都不识字。进了第一舰队,殿下要求所有小旗以上将士,都必须要识字,能看海图,能排兵列阵才能升职。所以他们才跟着军中的文书后面学写字。

如今他们也就能识数百字而已,距离出口成章还早着呢。要是能娶个会琴棋书画的婆娘,以后不怕自己的孩子成睁眼瞎了。

两个人在岸上美滋滋的,船上的朱瞻基看到那一袋袋的黄色,白色的硝石,也是开心无比。

硝石的颜色多样,是因为纯度不同,从葛洪开始,华夏就有十数种不同的提纯方法,提纯硝石对现在的工匠来说,并不是难题。

朱瞻基虽然知道江油的硝石矿供应了清朝几百年,但是清朝的火药产量低的可怜。他也不知道这些硝石的储量有多大,能供应大明多久,所以他最操心的就是储量问题。

工部主事范广才小心翼翼地汇报道:“卑职一行沿汉江逆流而上,抵达丹江口后换小船,一直到汉中南部的徽州才上岸。按照殿下的指示,我们一行找了宁羌卫的都指挥使,他们派了两百人,护送我等越过秦岭,抵达江油。”

“卑职一行不敢耽搁,在江油老君山分成了四队寻找硝石矿,发现了五个矿洞,已经发现最少有数千石储量。只是矿洞尚未挖掘,如今尚不知储量多少。卑职留了一半人手还在当地勘测,自己带了一些硝石矿回来复命。”

“当地卫所和县衙可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