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3/3页)

“如今江油,彰明两县已经封山。”

范广才在朱瞻基面前才小心翼翼,但是出了京城,他也是响当当的从五品京官,威风的紧。

他们一行还有内监帮衬,又是奉了圣命。当地的县令才是七品,自然是巴结不已,他怎么说,对方就怎么做。

朱瞻基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将此行经历整理成稿,明日交于我,我代为呈交陛下。你们此次立下大功,陛下当不吝厚赏。”

众人纷纷拜谢不已,由朱瞻基亲自为他们请功,又不会有上官抢功,而且也会更受陛下重视。

朱瞻基没有亲政,不能插手民政,更不能直接插手官员升迁,所以一切都要由朱棣来定夺。

不过朱棣现在最关注的也是火药的产量问题,现在这个问题能得到解决,他自然开心,也不会少了嘉赏。

安排人将这几十袋硝石样品搬上了岸上的仓库里,朱瞻基才上了岸。

看着等在一边的苏南和段仁志,他对着他们招了招手,两人立即受宠若惊地来到了跟前。

朱瞻基询问了一番他们过去的经历和立功的经过,他们不敢隐瞒,把两次立功都跟段仁志有关都说了出来,让朱瞻基也连称段仁志是个福将。

留下他们两人只是一时兴起,从他们身上,朱瞻基认识到了自己以往跟军中的下层将士还是有些过于疏离了。

虽然保持距离才是一个太孙应该的姿态,但是朱瞻基感觉到自己做的不足。

不是他要与民同乐,而是因为这种疏离,让他忘记了在军中树立几个榜样和典型。

如今的大明还没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那些勋贵阶级,大部分都是从大字不识一个的小兵,因为立功成为的勋贵。

但是几十年下来,这个阶级也已经有些固化了。朱元璋和朱棣采取的做法就是杀掉一批,扶持一批。

这样不能说不对,因为以前的大明就是一个封闭的大圈子。勋贵太多,只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负担。

但是这样绝不适合大航海时代发展的阶段,想要激发百姓与将领们向外发展的勇气,就必须要有更加有效的措施,让勋贵,将领,百姓们都有征伐四海,拓土阔疆的心态。

看到他们,朱瞻基就想在军中立一些榜样,然后写成戏剧,让他们成为这个时代的明星,引得更多的百姓愿意为国效力。

所以,他才想把他们留下,询问他们的功劳有没有掺假。

而结果还是让他比较满意的。

他们上无靠山,下无支撑,又是实打实的功劳。

特别是因为段仁志拉肚子,三个人就俘虏了两三百人,还有几十个日本王族,这样的情节写成戏剧,也能吸引更多的人看,自发地向他们学习。

心里有了计较,朱瞻基才让人安排船送他们回军营。准备第二天去海军总部让刘江他们将这次战役中立下大功的将士都报上来,然后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士兵进行宣传。

比如搞一些巡回演讲,激发士兵们立功的心态,变成戏剧,让老百姓以当兵为荣。

想要改变整个社会的风气,应该从现在一点一滴地做起。

而苏南和段仁志却如同做梦一般,直到回了水寨,仍然浑浑噩噩的。

他们先到指挥部销了假,刚出来就看到了嘿嘿笑着的马德钟。

马德钟是山东人氏,体格也比苏南和段仁志都大了一圈,因为孤儿出身,他从来不怕死,作战勇猛。

他对苏南服服帖帖,却对段仁志有些看不起,总认为段仁志胆小。但是他偏偏又跟段仁志关系最好,每次出任务,他也最关照段仁志。

跟苏南行了一个军礼,他就一把搂住了段仁志,叫起了给他起的外号。“小猫,给老子带啥好吃的了?”

要是以往,段仁志肯定跟他嬉皮笑脸地斗一番嘴。但是这次却一把推开他说道:“别碰爷爷,爷爷的肩膀刚被太孙殿下碰过,我要一个月不洗澡了。”

马德钟嗤笑道:“你怕不是在做梦吧,还太孙殿下,上次在指挥使面前,你都吓的差点尿裤子了。”

“切,今时不同往日。当初我不过是个小兵,现在却是忠靖校尉,把总你知道是啥官吗?”

马德钟更是耻笑他了,嘿嘿笑道:“说的好像老子不是把总一样!”

他又要去搂段仁志的肩膀,段仁志连忙躲开,将包袱丢给了他。“老子说真的,别把你那臭手往我身上搭……”

马德钟还不信,却听苏南说道:“我们刚才真的见到殿下了,殿下还说,过两日要给我们安排婆娘,成家立业。”

马德钟的姿势一下子定在了那里,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大叫了一声,一把搂住了段仁志。“我草你奶奶,老子咋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快让我沾沾龙气。今天我就跟你睡了,你跟我好好讲讲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