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舆论控制(第3/3页)

而在朱瞻基出生之前,也已经有了《西游记评话》只不过,现在的西游记与后世大相径庭。

现在的西游记只有不到二十万字,原本是戏曲,因为大受欢迎,出版了白话版的小说,专门给那些说书人说给老百姓听。

而且这里面的故事情节也非常简单,只有后世的大约三分之一,有孙悟空拜师学艺,有大闹天宫,也有去西天取经,只是没有后世那么细致。

因为是戏曲改编,前面的内容几乎一样,但是后面的内容大不一样。

这里面,就有孙悟空到底是佛教弟子还是道教弟子的区别。

明末清初,寺庙的势力庞大,比蒙元统治者的土地还要多,他们也是大明最大的地主和富豪。

所以,在他们的安排下,原本拜道教菩提祖师为师的孙悟空就被赶出师门,最后入了佛教。

这个时代,也是三教合一的时代,老百姓们不在乎孙悟空到底是属于哪一教的,儒释道都三教合一了,还用分那么清楚吗?

但是朱瞻基很清楚这种影响力有多大,这本在如今还是一本上不了台面的小说,在后世的吴承恩汇编以后,就变成了古代四大名著。

这种几百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直接让所有人都接受了这种文化的熏陶,认可了佛教的正统地位。

所以,朱瞻基直接就跟朱有炖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将所有版本的西游记全部搜集起来,然后进行统一汇编,以后形成只有一种情节的小说,而且还是以道教为尊。

后世版的《西游记》,在大闹天宫以前,孙悟空无人可挡,在大闹天宫以后,一个小妖怪就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关键就是因为和尚们的改编。

朱瞻基就看过道教身份孙悟空的小说,孙悟空是道教身份,违反天庭法令,被压五指山。

玉帝不是道教身份,虽然不敢明说是皇上,但是差不多人人心知肚明。

如今这个时代可不是满清,在朱有炖上任以前,并不以言定罪,也没有文字狱。

如今的大明有了这方面的法律,也是受到朱瞻基的影响,并且舆论环境比较宽松,跟满清的文字狱根本不能比。

孙悟空违反天律,是被菩提祖师压在五指山下,根本不是如来佛。

后来天帝自觉天下教派太多,要儒释道三教合一,便于管理,才将孙悟空放了出来戴罪立功。

孙悟空是道教,猪八戒也是道教,猪八戒的九齿钉耙都是太上老君打造的。

他跟孙悟空一样属于戴罪立功。

这个时代的西游记,受到了现实三教合一的很大影响,内容基本都是佛教和道教的合作。

所以唐僧,沙和尚出错,就是道教的神仙出来安慰孙悟空,猪八戒。若是猪八戒,孙悟空出错,就是佛教的神出来擦屁股。

看到这样跟后世完全不同的西游记,虽然处处隐射现实,但是的确很有趣。

这就相当于两家公司合作,然后派了四个人,成立了一个项目小组。

项目小组里面勾心斗角,而上面的神仙打架,他们也要遭殃。

而后世吴承恩汇编的,变成了前半部分是道教大,后半部分是佛教大,而道教的孙悟空,猪八戒,最后竟然被佛教封佛,真是滑稽。

朱瞻基当然是要求将孙悟空与猪八戒继续写成道教,然后进行汇编,形成一套完整的小说,而不是现在简略的话本。

至于隐射现实,连朱棣都不在乎,更别说朱瞻基了。

有时候无聊了他就在想,后世的西游记大变样,大家可别怪我哦。

听朱有炖兴奋地抱怨了一番,再跟其他宗室联络一下感情,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一帮小孩子想要看烟花,但是宫中明火管理甚严,这事必须要朱棣做主。

派人去跟他说了,他的心情不错,立即答应了,但是要求多派内侍防备。

其实烟花燃放都是在武英殿之南,宫中御河的南侧的演武场,这里远离其他建筑,在宫城的西南角,还从来没有因为燃放烟花起火过。

数百人冒着寒风移驾演武场,宫中没有执勤的宫女和太监们也都凑过来看热闹。

朱瞻基十几个孩子,还有其他宗室的大大小小的孩子一百多人,兴高采烈,就连吃饭时候要睡着的霏儿这个时候也跟哥哥姐姐们一起激动不已。

这个时代,好玩的事务太少了,过年是每个小孩子一年到头的期盼。

当光彩夺目的烟花升上了半空,也宣告着永乐十七年,走到了尾声。

永乐十八年马上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