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回京之梦:元顺帝念念不忘大元都(第2/3页)

也就是说:这时的元顺帝不仅仅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问题,仍然是几大群凶残的野狼,依旧蛰伏在明朝这个初生婴儿的四周,在元顺帝的统一旗帜下,随时准备恢复蒙古人在全中国的统治地位。

徐达当然不会允许王保保有充足时间慢慢恢复、做大、做强,大体平定山西之后,便迅即转攻陕甘:1369年2月,徐达派常遇春、冯胜率部继续沿黄河水陆并进陕西,收复甘陕的战役就此拉开帷幕。

但是,与此同时,明军的另一条战线也同时爆发了战事:北方的元顺帝终究不甘寂寞,下令丞相也速率万余精骑兵出山西,现在已经扎营于白河,从大都东部开始了收复京师之战。

就此,大明北伐军东西两条战线几乎同时开打!

44

大元丞相也速近来很郁闷,一直闷闷不乐,自去年在直沽海口被明军吓退之后,丞相觉得在皇帝面前地位大不如前,虽然皇帝也同样拱手送出了元大都。

但人家是皇帝呀,皇帝做事,错了也是对的,而自己毕竟还屈居在这“一人之下”,那“万人之上”的感觉其实都决定于这“一人”的喜怒哀乐。

做皇帝真好!

也速全名为也速不花,原来只是辽阳行省左丞,在顺帝出逃上都时有过“救驾”大功,其实也速自己心里有数:何止于救驾?自己是救了一个即将散架的大元帝国!

当时,初到上都的元帝几如落水狗一般,文武百官人心惶惶,是当时身为辽阳行省左丞的自己,于大元帝国差点咽气时刻送去了救命的金钱二万匹(驮)、粮五千石!大元皇室才就此有了自存之势。

而皇帝也因此论功行赏,册封也速为中书左丞,后来又晋封梁王加太保荣衔,一下成了元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枢重臣!

但也速心中有数:自己永远也不会得到皇帝的真正重用,因为此时的皇帝与太子两派势力已经势同水火,而自己在皇帝眼里是属于太子一派的,现在的皇帝已经铁心讨好那个昨天的逆臣王保保,就连太子也被赶出了上都而屯军红罗山(有记载为虹螺山),自己这个中书左丞不过是皇帝不得已而封赏,其实还不是为了笼络现在实力强劲的辽东派?

不管怎么说,也速也是身为大元丞相,若再畏战失土,皇帝的脸色能好看到哪儿去?所以,也速一心在战场再显身手,无论如何也要打出个花样来,坚决改变皇帝对自己的看法,虽然那看法皇帝一直埋在心底,言谈话语之间从未有过埋怨斥责,甚至连眼神都没露出哪怕一丝轻蔑。但作为丞相,也速偏偏能感觉得到。

尤其是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这小子更不是什么好东西,虽然现在太子极为倚仗辽东势力,但那是指现在的辽东行省左丞、元廷太尉纳哈出,与中书左丞也速已经无关了。

插一句:现在的太子总督天下兵马仅仅成了名义——外面又有了个总督天下的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而且王保保这次复职连“代太子”的字样都不要了,一个龟缩在漠北的太子还能总督谁去?

但是,这小子毕竟是太子,皇太子,那就是将来的皇帝呀!按照今天这小子对自己的态度推论:将来一旦爱猷识理达腊登基,估计这大元丞相职务也就没自己什么事儿了。

所以,也速丞相需要一场胜利巩固自己的地位,哪怕是一场小胜,山西的王保保不也是一场韩店小胜便遮了百丑吗?甚至连太原城下丢弃十万铁骑远遁这种罕见大败,皇帝都没有下旨说点什么,可见一场胜利在皇帝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因此,这次奉旨出兵大都,也速豁上了!

当真收复元大都?也速丞相没做这个美梦,要是那么容易将蒙古兵带进大都,那当初十余万铁骑尚在,慌张逃走干嘛?所以,为大元收复元大都仅仅是个口号,连士兵们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也速需要的仅仅是一场小胜,在距离元大都不远地方的一场小胜,仅此而已。

也速毕竟是一朝宰相,做事还是心思缜密的,出兵之前便派出无数探骑,侦查元大都四周各城实际兵力,根据难易程度,也速迅速决定了兵锋所指——通州。

几起探马都回报:现在通州城中守兵仅千把人,守将乃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叫做曹良臣的南蛮。也速还是不大放心,又派出了纯正汉人密探,身着南蛮服饰,去通州转悠了几天,结果证实:军情属实,目前通州确实空虚!

也速下决心兵出通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由自己驻防的地盘全宁路以及辽东大宁路去通州,有白河水路,大军辎重有舟船运输极为省力,那些南蛮不就如此运兵吗?这次咱来个“以其人之道还置其人之身”,照方抓药就是了。

如此,往返不用路途劳累,战马上岸即能冲锋,一旦不利也可及时避于舟船安全撤回,至于通州守军想凭借千余人马阻止万骑登岸?没那个可能!

十比一的战事,再打不赢还有脸活着吗?

于是,也速亲率一万铁骑,水陆并进,声势浩大,沿白河杀奔通州而来!

事实上,也速此行出动的兵力可能还要多得多,“一万精骑”是蒙古史所书,而据一直陪同在顺帝身边的刘佶在《北巡私记》中记载:

二月……十五日,也速丞相率精骑四万抵通州,贼固守不下。诏也速公勿深入。

四十比一呀!通州还不成了也速丞相餐桌上的小菜一碟?

45

通州接警,守军确实仅有千余,守将曹良臣的大多部属都建议:立即飞骑向北平华云龙求援,或者通报古北口守军分兵增援通州。

当然,也有几个血性汉子摩拳擦掌,准备于战场过把厮杀老瘾!

哪知曹良臣呵呵大笑,口气对敌情甚是不屑:“用不着,我们兵少不错,但可以不与强敌作战呀!鞑子们虽然人多势众,但不过一些亡国之兵,屡次经我军打击,早就吓破了胆子,用点小计即可破敌!”

曹良臣立即安排部将指挥许勇:尽可能多多征集民间舟船,全部集结在白河通州段,舟船不管大小,一律插满红旗,另外多备些鼓钹钲锣之类响器,等蒙古人逼近之刻,一起奏乐就是。

就这即能退去蒙古铁骑?许勇半信半疑,部将们也不由大眼对小眼:鼓乐迎客?

但是,军令如山,还是要照章执行的,于是,通州城内外开始忙活起来,百姓们闻听明军要自己献舟助战那些万恶的蒙古鞑子,几乎家家踊跃,仅仅一天,通州城外的白河上,插满红旗的舟船密布,竟然遥遥遮盖了河面三十余里!

尤其令人摇头咋舌的是:民间舟船,懂得什么令行禁止?大伙一起来到了河上,平日难得这么聚齐玩乐,且各舟还奉命带来了鼓乐锣钹等娱乐器械,百姓们又不懂得战场凶险,人多却能驱逐一切恐怖感觉,所以,不管有无军令,各船相会即鼓乐大作,像是前来举办什么红白喜事,各个响器班子先来个器乐大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