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博希蒙德一世(第4/4页)

一眼望去,十字军满是饿花了眼的骑士,蹒跚步行,与其说他们可怕,倒不如说他们可怜。尽管如此,博希蒙德的出击正合时宜。卡布卡的联盟正濒于土崩瓦解。大多数埃米尔并不信任卡布卡,担心他拿下安条克之后实力过于强大。因此,当十字军出现在阵前,他们纷纷逃跑。卡布卡剩余的军队仍在数量上占优,但十字军的规模令他们不安,于是他们在草地上放火,试图延缓十字军的步伐。风将烟吹到突厥人的脸上,而原计划的战略撤退也变成一场溃败。同时,亚美尼亚和叙利亚牧人也趁机复仇,下山参与了屠杀。

这是一场全面胜利。内堡的突厥守军目睹了眼前的溃败,深知大势已去。令博希蒙德满意的是,他们宣布只向他个人投降,而冷落了老对手图卢兹的雷蒙。后者身患疾病,被迫旁观了整场战役。

雷蒙不能接受这个消息,拒不承认博希蒙德是安条克的主人。他的固执使得十字军的行动戛然而止,但他的态度并非出于小气的原因。和博希蒙德一样,雷蒙也希望作为十字军最高统帅得到认可。精明的他也知道,尽管他个人厌恶拜占庭人,但更需要他们,否则十字军无法长期成功。安条克是拜占庭帝国的主要城市,如果交给博希蒙德,那么十字军与君士坦丁堡的关系将永久破裂。

十字军其他领袖也因为博希蒙德和雷蒙的关系而分化,面对如此情形,他们好几个月都举棋不定。此时,伤寒突然暴发,大胜之后本已高涨的士气再次下滑。普通将士并不在乎哪位统帅将控制安条克,其实他们根本不关心安条克。他们立下军令状,要收复耶路撒冷。留在小亚细亚争执的时间越长,他们就越生气。

眼看军中就要哗变,最终雷蒙和博希蒙德选择妥协。博希蒙德得到安条克,作为交换他承认雷蒙为十字军领袖。在安条克滞留了15个月后,十字军终于再次出发,博希蒙德心满意足地留下了。

这是他人生中最伟大的胜利时刻。他加入十字军的目标从来都不只是看到耶路撒冷,而是要建立自己的国家,现在他控制了近东地区一大城市,处在非常有利的位置:既可以支配朝圣者前往耶路撒冷的生意,获利丰厚,又能控制周边相继建立的十字军国家。几个月后他以安条克大公的身份前往刚刚陷落的耶路撒冷,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被视为最重要的地方权贵,也轻而易举地确保了自己牧首候选人的地位。

不幸的是,博希蒙德的胜利着实短暂。他的大胆为自己赢得了财富和权力,也成为他失败的原因。公元1100年夏,他留下侄子坦克雷德摄政安条克,自己率300名将士前往幼发拉底河上游地区。他误入埋伏圈被俘,沦为突厥人的阶下囚。阿历克塞提出支付赎金,将他送往君士坦丁堡,但博希蒙德断然拒绝,被迫做了三年俘虏,直至坦克雷德筹集到足够资金将他赎回。

博希蒙德不在安条克期间,坦克雷德大大扩充了公国的版图。博希蒙德刚刚重获自由,便挥兵南下,继续扩张,但再次惨痛失利。安条克被撒拉逊人和拜占庭人夹在中间,军队损耗严重,难以自持,更不用说朝某个方向扩张了。只有从欧洲调入大军方可挽救局势。于是,公元1105年,博希蒙德离开安条克,向新十字军求援。

这是一次戏剧般的成功。在意大利,无论他走到哪儿都有大批人群前来迎接问候;在法国,腓力国王提出招他为女婿。大家视他为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英雄,他的人气之高,使得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不敢让他登陆,担心他赢得大批贵族的支持。博希蒙德被自己的名望冲昏了头脑,加之他很容易拿拜占庭为自己的不走运开脱,于是他做出了一个不明智的决定:登上君士坦丁堡的皇座,实现旧日梦想。

他率领3.5万精兵良将,悍然入侵达尔马提亚海岸,进攻帝国最西端的城市都拉斯。然而,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拜占庭处于强势地位。阿历克塞一边悠闲地率军迎战,一边又鼓动威尼斯海军背后袭击,轻松击溃了博希蒙德的舰队。随后他刻意避免与博希蒙德直接对峙,而瘟疫和围攻劫掠已严重损耗了后者的实力。博希蒙德退路已断,被一系列的战斗挫伤了士气,被迫接受耻辱的停战协议。

这份停战协议相当于无条件投降。尽管拜占庭允许他继续拥有安条克,但只能作为阿历克塞的封臣;他占领的拜占庭领土必须全部归还;安条克大教堂必须正式任命阿历克塞选择的希腊牧首。

他奋战一生,方才见证了耀眼的胜利,却又遭遇如此重挫。博希蒙德甚至不愿回到安条克,而是乘船前往西西里。三年后,他在绝望潦倒中去世,遗体被运往卡诺萨,埋葬在普通的陵墓中。这座陵墓至今可见,墓身上显眼的一行字“BOAMUNDUS”成为其标志。

博希蒙德不同寻常的人生以遗憾的方式结束。多亏有其侄子坦克雷德,安条克公国得以延续,但不再是博希蒙德所设想的主导力量。诺曼人的能量、勇气和宝贵遗产都在更远的西方。即使博希蒙德离世,他们的力量仍在阳光普照的西西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