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二世诈立(第3/4页)

“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胡亥只担心扶苏,他对蒙氏兄弟并没有必除之的打算。胡亥的这种想法更坚定了赵高屠杀蒙氏兄弟的意念,也就说如果蒙氏兄弟活着,被重新重用的可能性很大(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史记·蒙恬列传》)。所以,赵高内心有着深深的隐忧。赵高的隐忧不是没有道理的,以蒙氏在秦国的影响与功绩,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极大。

小人的“核武器”是诬陷。赵高“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赵高对胡亥说,先帝想立你为太子,但是,蒙毅坚决反对,这是不忠。所以,应当除掉这个不忠之臣(不若诛之)。胡亥对蒙毅并无恶感,但是,在赵高不断的聒噪之下,他将祈祷山川归来的蒙毅囚禁在代地。

原来,秦始皇在平原津病重之后,立即派当时随行的重臣蒙毅去名山大川为自己祈祷,渴望通过这种方式消灾治病。蒙毅到名山大川的祈祷最后也没有治愈秦始皇的病。直到秦始皇病死之时,蒙毅还在忙活,尚未归来。等到蒙毅任务完成回来交旨时,秦始皇早已撒手人寰。这时的胡亥听信了赵高的挑拨,囚禁了蒙毅。

此时的蒙氏兄弟,蒙恬被囚,蒙毅也被囚。赵高日夜毁谤蒙氏兄弟,一心想要杀掉他们。但是,赵高欲除蒙氏兄弟一事遇到了麻烦。遇到了什么麻烦呢?有人为蒙氏兄弟说情。这个说隋人是谁,我们暂且不表,以后再补叙。

最有分量的话是刚刚发生的活生生的历史事实。这位说情人对秦二世讲了赵国和齐国的亡国原因。赵国的亡国之君赵迁杀了李牧而重用他人,齐王田建杀了老臣而重用后胜。结果,都因为杀错了人、用错了人而亡国。胡亥对十几年前发生的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事非常清楚,这些话也最能打动胡亥。

蒙氏兄弟就是秦国的李牧,一旦杀了这样的忠臣良将,国家将会非常危险。

“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史记·蒙恬列传》)。杀忠臣而重用没有节操的人,将会导致众叛亲离的局面。

胡亥能听得进去吗?

当然不能。

胡亥派使者到关押蒙毅的地方,逼迫蒙毅自杀(赐死)。

以什么理由呢?

“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先皇想立我为太子但是你反对。所以,你这是不忠。本来此事要牵连你的家族,但是,我不忍心,现在只赐你一人自裁,这够宽大的吧。

蒙毅回答,如果说我不了解先主的心意,我怎么能年纪轻轻就得到先皇的提拔赏识,一直到先皇仙逝都深受信用?只有您陪侍先皇,周游天下,可见您远胜其他公子,我怎么会怀疑太子的才能呢?先皇重用您是多年来的深思熟虑,我怎么敢进谏?不是我找借口躲避死罪,只是担心羞辱了先皇的名声。秦穆公杀死车氏,三良为他殉葬;秦穆公以不应得的罪名错判重臣百里奚,死后的谥号为“缪”(以其所举不得人,故加恶谥,缪者,妄也)。秦昭襄王杀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死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上述四位国君,都犯了重大的错误,遭到天下人的非议,声名狼藉。

但是,使者知道秦二世的意图是必杀蒙毅,所以根本听不进蒙毅的申诉,最终杀了蒙毅。

蒙毅被杀之后,其兄蒙恬能躲得过去吗?

肯定躲不过去!

秦二世叉以什么理由杀蒙恬呢?

两点:一是“君之过多矣”,二是“卿弟毅有大罪”。你自己的罪多得很,你弟弟又犯了大罪,诛连到你。

蒙恬像蒙毅一样,坚持为自己辩护。

他说,我们家族三代有功于秦。我统率三十万大军,即使现在我被关押,我的力量也足够发动一场叛乱。然而,我“自知必死而守于义,不敢辱先人之教”,我不能让我们蒙氏家族蒙受耻辱。

蒙恬又说,周成王即位之时年幼无知,他的叔叔周公旦背着成王接受群臣朝见,最终平定天下。等成王病危,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使之沉入黄河,祈福说:国君年幼,由我当权执政,如有罪过,上天应惩罚我。周公旦把祷词写下来,收藏在档案馆里。当成王能亲理朝政时,有奸臣造谣说,周公旦早就想作乱了,大王若不戒备,一定会发生大事。成王大发雷霆,周公旦逃到了楚国。后来,成王在档案馆审阅档案,发现了周公旦当年的祷告书。看着这些昔日的文件,他流着眼泪说:“孰谓周公旦欲为乱乎?”于是,杀了造谣的大臣,请周公旦回归。

我蒙氏宗族,世代没有二心,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一定是乱臣叛逆、欺君罔上。周成王犯有过失而能改过,终于使周朝兴旺昌盛;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而不悔悟,最终身死国亡。我说这些,不是想逃避罪责,而是忠心规劝,希望陛下深思熟虑。

使者会听蒙恬的这番话吗?不会。使者说,我只是按照皇帝的旨意来执法,不敢把你这些话传给皇上。

最终,蒙恬喟然长叹,我哪里得罪了上天,难道要我无罪而死吗?在使者的逼迫下,蒙恬服毒自杀。

蒙氏兄弟终于被赵高陷害而死。

没有公开审理,没有公平执法。制造这场冤案的人正在一步步摧毁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帝国大厦。

沙丘政变随着扶苏之死与蒙氏兄弟遇难获得了最终的成功。胡亥顺利地坐上秦国二世皇帝的宝座,李斯保住了他难以割舍的权力与地位,赵高不但飞黄腾达,做了九卿之一的高官郎中令,又借机杀了蒙氏兄弟,既报了前仇旧恨,又除掉了潜在的威胁者,稳固了自己的地位。显然,他们都从这次政变中获得了实际的利益。但是,他们是沙丘政变的真正受益者吗?谁又是沙丘政变的受害者呢?

第一,谁是沙丘政变的受益者?

历史的发展总是和那些企图掌握历史命运的人开着一个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沙丘政变的受益者当然是胡亥、赵高、李斯三人。胡亥意外地当上了秦二世,赵高初步掌控了大秦帝国的权力,李斯保持住了自己的权力与地位。

但是,沙丘政变的三位受益者正在干的是一件埋葬大秦帝国的罪恶勾当,因此,沙丘政变的三位受益者都将是历史的匆匆过客,他们的悲剧命运正伴随着沙丘政变一步步展开。一场埋葬大秦帝国的政变最终必然会因大秦帝国的灭亡而使受益的政变集团变为大秦帝国的掘墓人和殉葬人。所以,胡亥、赵高、李斯只能是沙丘政变的暂时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