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德美誉(第3/13页)

名士家族的家风家学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士族赢得包括皇帝在内的全社会尊敬的重要原因。唐朝初年,崔、卢、郑、李为什么在没有高官的情况下也可以成为全国四大高门?就是因为绵延不断的家风和家学使他们在社会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先说本条中的陈太丘,即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

汉末魏晋时的河南颍川,可谓真正的人杰地灵。颍川陈寔,则是东汉后期一个士人的典型。这种典型说的是,他官职虽很小,但由于具有高德,所以名声极大,与同在颍川郡的名士钟皓、荀淑、韩韶合称“颍川四长”。

生活在桓灵时代的陈寔,小时候就非常爱学习,后被县里推荐到洛阳太学读书。学成后,他回家乡当了亭长。不久后,被提拔到山西闻喜做官,干了一段时间又调回河南,出任太丘即河南永城的主官,大家敬称为陈太丘。

世间万象纷繁,有以才服人的,有以色服人的,陈寔不然,他以德服人。

有一年,闹饥荒,有盗贼潜入陈家,藏在了梁上。陈寔发现后,没叫人捉盗,而是喊来子孙,说:“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意思是,一个人,怎么可以不奋发努力呢?做过错事的人,未必本性就是恶的,只是平时习惯不好,以致最后走上邪路,说的就是梁上那位吧。

盗贼听后,惭愧下地。

陈寔叫人取绢两匹,送给那盗贼:“去吧,不要再犯。”

这当然是一段佳话了。

陈寔为官廉洁清明,深受百姓爱戴,被推为一代楷模。

第一次“党锢之祸”后,朝野上下士人多被株连,陈寔也未能幸免,回乡闲居。党锢解除后,陈太丘屡征不起。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八十三岁时,病逝于家中。

前来参加祭奠的有多少人呢?超过三万!

这个记录,前人所不具,后人也难以超越。

陈寔生前以清高的品格和超拔的德行著称,但却做过一件叫人迷惑的事。

史上记载:“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及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

说的是,专权的宦官张让也是颍川人,其父死后归葬故里,颍川名士都嫌张让的恶名,没人去吊唁。陈寔不然,孤身前往。张让当然很感动。再后来,宦官再次迫害清流官员即所谓“党人”时,陈寔无恙。

非议立即就产生了:高德陈寔,为什么前去吊唁,是因为害怕恶宦吗?

其实不然。

在陈寔看来,可以厌恶张让,但不可波及张父。否则,就是心有杂念,而非真正的清澈之人。

再说荀朗陵。

荀朗陵就是荀淑,也是颍川人,荀子的后代,曾在朗陵即现在河南确山做过事,故有此之称,也以德行著称于世。他有八个孩子,因教子有方,个个都很有出息,人称“八龙”。其中一个,更是大名鼎鼎。谁呢?一会儿再说。

陈、荀故交,后者多次带孩子去陈家做客,这次则是陈寔带着子孙东行回访。

这天傍晚,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着东汉的大地。字元方的陈纪赶着马车,字季方的陈谌拿着父亲的拐杖跟在车后,车上坐着陈寔和他的孙子,也就是陈纪的儿子长文。

陈寔有六子,陈纪和陈谌最贤,前者聪慧,后者敦厚。这次去拜访老友,陈寔带的就是这两个儿子。二陈相比,又以陈纪最佳。关于陈纪,他小时候,有个著名的故事:

一次,友人与陈寔约定出行,时至而不达。于是,陈寔先走了。友人后至,便怒了,在车上,责问陈纪:“你父亲怎么这样呢?!真不是人啊,竟然先走了,何谈高德?”

七岁的陈纪正在门口玩耍,抬头看了看父亲的这位友人,然后站起身,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大惭,下车要摸陈纪的手示好,后者入门而去,头也不回。

为人在世,诚信为本,要么别说,既然说了,就要做到。方正严格的陈寔待友不至,毅然而行,绝对没有再等几分钟的意思。

友人到后,本无礼在先,反而倒打一耙,终被陈纪一通数落。

此前,陈纪并无准备。父亲的友人发难后,聪慧的他从容应对,所道之语铿锵有力,字字千钧,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再说陈寔,现在他带着孩子们已赶到荀家。

荀淑的一个儿子已在门口等候多时。陈寔一行人进院,荀淑迎上前,两位老爷子热情拥抱,携手入厅堂。

饭菜都准备好了。

酒席间,荀家的一个儿子斟酒,另外六个儿子依次上菜,孙子还小,坐在爷爷膝前。荀家这个孙子后来可不得了——荀彧荀文若!

当然,陈寔带来的孙子也不含糊。

那个叫长文的,就是陈群。

陈群在曹孟德时代虽比不上荀彧,但到曹丕时代就厉害了,成为魏国重臣,录尚书事,内阁首相式的人物。最重要的,他是魏晋九品中正选官制的制定者。

回头看两家的欢宴。

无论如何,这是中古时代一次群星荟萃的饭局。

没人知道他们具体聊了些什么。但是,有一点可以断定:当时两家其乐融融,特别和谐。

陈、荀两家都是颍川巨擘,天下名门,无人不知。这一聚,颍川贤达,一半已在席间。

曹芳为帝的年代,有人把两家的人物进行比对:“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荀顗方陈泰。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瓒方王敦,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遐方王导,裴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颍川陈、荀和琅邪(即琅琊,下同)王、闻喜裴,当是东汉末年到西晋时的四大世家。

如果做个比较的话,荀家的全盛期要比陈家长。

陈家全盛于东汉末年到曹魏时代,荀家则全盛于东汉末到西晋时代。

至于琅邪王家,全盛于西晋到东晋南朝时代。相比之下,由魏至唐无所衰落的裴家兴盛期最长,该家族有超过六百人被载入“二十四史”,出宰相五十九人,大将军五十九人,尚书、侍郎、常侍、御史级别的一百二十五人,刺史、太守级别的二百八十八人。这个记录没有任何一个家族可以打破。

不过,这个夜晚是属于陈、荀两家的。

据说,当晚,在京城洛阳,值班的太史官倚着白玉栏杆观察天象,看到一大堆星星闪烁,于是在记录中写下这样一句话:“看来,有德的贤人往东边聚集去啦!”这说的就是陈、荀两家的夜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