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德美誉(第4/13页)

汝南与颍川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袁阆,字奉高,汝南慎阳(今河南正阳)人,资格很老,因为连陈蕃都曾受到他的推荐。不过,在名士社交网络中,他又屡屡被别人打击。

有一次,陈留士人边让(以善辩著称,杨修、祢衡一样的人物,后为曹操所杀)去拜见袁阆。当时,袁刚上任陈留太守。

袁阆问:“古时候,尧请许由出来做官,但许由脸上毫无愧色。现在,你为什么衣裳颠倒、举止失措呢?”

边让答:“您刚刚到任,德行还没清楚地显现,所以我才颠倒了衣裳!”

显然,边让讽刺了袁阆。而这一次,打击袁阆的是荀慈明,即荀淑之子荀爽。

荀爽在家排行第六,以聪慧著称,曾一度为官,后避党锢之祸,隐居乡里著书立说。汉献帝时,荀爽再度出山,官至司空,并参与剪除董卓的行动。

现在,荀爽和袁阆相遇,后者一向喜欢为难别人,所以劈头便道:“世间都说你们颍川出人才,不知都有哪些国家栋梁?”

荀爽随口说出了自己的几个哥哥。

袁阆于是大笑,认为抓住了对方的漏洞:“难道国家栋梁只能靠亲朋间的相互褒奖而扬名吗?”

荀爽不动声色:“您的意思是?”

袁阆:“我在责问你。”

荀爽:“依据是什么?”

袁阆:“我刚才问的是颍川出了哪些有才德的国家栋梁,而你却说出了自己的家人……”

荀爽听后放声大笑,说:“春秋时,祁奚为晋国大臣,请老还乡,晋平公问谁可以继承其职位,祁奚举荐有才能的人士,对内不忽视自己的亲人,对外不遮蔽自己的仇人,人们并没有因为他推荐了自己的亲人而说三道四,反而认为他非常公正。西周初年,周公著诗,没有先谈论尧舜之德,而是把文王、武王称赞了一番。《春秋》大义,其一就是内其国而外诸夏!首先应该把本国看成亲的,把诸侯看成疏的;把诸侯看成亲的,把夷狄看成疏的。国家如此,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当爱惜自己的亲人,所谓举贤不避亲,如果自己的亲人真有才能,为什么不能纳入视野呢?一个人,不爱自己有德才的亲人而先爱他人,怕人议论而不敢褒奖和推荐自己的亲人,哪有这样的道理?!”

袁阆无言以对。

袁阆来自汝南袁家。

汝南是东汉大郡,辖区内有三十七县,主要有平舆、上蔡、南顿、汝阴、汝阳、慎阳、新蔡、安阳、朗陵、弋阳、召陵、固始、山桑等,是东汉第一世家大族袁氏的郡望所在。

从东汉中期到唐朝末年这八百年,是中古世家大族或者说门阀士族时代(西方和日本汉学家所称的中国贵族时代),这一大幕正是由汝南袁氏拉开的。

袁安(其先人可追溯到祖父袁良,西汉平帝时太子舍人、广陵太守)是汝南汝阳人,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春以孝廉入仕,正式拉开中古门阀士族时代的大幕。

其后,各大名族陆续出现,从政治到社会风气都为之一变。

袁安最后做到司徒,自此以后汝南袁家四世五公,显赫于东汉王朝。其后人,最著名的就是袁绍袁本初了。

现在故事中的袁阆,虽是出身慎阳,而非来自汝阳,但却是汝南袁氏的一支。

汉末三国,汝南名士跟颍川名士往往相互看不上。袁阆所质问的荀爽就来自颍川。

颍川和汝南两郡,都属于中原豫州。东汉时,战国韩国旧地颍川郡辖阳翟(昔日韩国都城)、襄、襄城、昆阳、定陵、舞阳、郾、临颍、颍阳、颍阴、许、新汲、鄢陵、长社、阳城、轮氏等十七县。

说起来,从东汉一直到曹魏、西晋,汝南、颍川以及先前未曾提到的南阳,都一直是帝国名士的渊薮,更是政治和学术的中心。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南阳人,他的很多大臣也都有南阳背景,所以东汉之初,第一大郡是南阳。到中期,因袁安家族的出现使汝南反超了南阳。至后期,汝南名士许劭、许靖兄弟曾主持“月旦评”,闻名于整个帝国。

“月旦评”就是在每月初一,两兄弟对各地的名士、在朝在野人物以及学说、著作进行点评。从形式上说,当然是非常新潮的,引领和造就了汉末品人的风尚。

这时候,颍川已迅速崛起。

这里是大禹的故乡,吕不韦、韩非子、张良的老家。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的颍川名士辈出,钟皓、荀淑、韩韶、陈寔被称为“颍川四长”。从司马徽到徐庶,都是颍川人。曹操手下的谋士,来自颍川的更多,荀彧、荀攸、郭嘉、钟繇、陈群……

由于汝南和颍川互相不服,孔融还专门写了篇文章,探求两地哪个更胜一筹。

本故事里的情况是,颍川荀爽的反问问住了袁阆。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曹操依靠“颍川谋士集团”,最终击灭了袁绍等人。

颍川,还是战胜了汝南。

海边的曹孟德

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及魏武作司空,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现在我们终于敢承认:曹操是三国时代最伟大的人物了。

这种伟大超越了刘备、孙权、诸葛亮加在一起,于政治、于军事、于文学,所谓“建安风骨”,孟德一人之风骨而已。

其实,对于曹操的魅力,很多时候人们不是不敢承认,而是以前没有诚实地发现。当有一天,我们终于感知到他的生命更具光芒时,就到了把应有的荣誉还给他的时候了。当然,也不怨后人,因为在曹操生活的年代,主流的视野看他就是别扭。

在门阀士族勃兴的东汉末年,出身对曹操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他是位专权宦官的养子的儿子,加上狡诈的性格,故而再有雄韬伟略,也为当时的士林不齿。此外,还有个原因:东汉后期到魏晋时代,在名士社交网络中,讲求仪容、气质与风神,而曹操身材矮小,缺少玉树临风的姿容,在名士们的眼中实在难上台面。

曹操,字孟德,他出生那一年,是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